大興安嶺林區停伐七年綠意更濃

内蒙古 43℃ 0
摘要:經中國林科院專家測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達6160億元,其中“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

2015年4月1日起,我國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進入轉型保護發展新階段。

守得住嚴守生態紅線鑄牢“綠色長城”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面積最大、集中連片、以天然林為主的林區,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內蒙古自治區57%的天然林面積、64%的森林蓄積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生態功能重要性可見一斑。

守護綠水青山,是務林人刻在骨子裡的使命追求。開發建設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長期堅持“植樹造林的面積要超過採伐面積”的方針和“邊采邊育、采育結合”“左手砍樹、右手栽樹”等工作方法,累計完成人工更新造林2000餘萬畝,創造了阿爾山、庫都爾兩處“百萬畝人工林”基地。

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結果顯示,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有林地面積、活立木總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分別由開發初期的636.51萬公頃、6.62億立方米、60.1%,提高到837萬公頃、10.33億立方米和78.39%,相當於70年再造了一個大興安嶺。

停伐後,內蒙古森工集團大力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全面遏制非法侵佔林地行為、堅持“投重兵、打小火、當日滅”的撲救理念、實施生態移居工程、完善森林資源監督管理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一系列舉措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重點區域綠化、乾旱陽坡等生態脆弱區造林、退耕還林地塊林藥間作、科學實施病蟲害防治……務林人因地制宜,“見縫插綠”。7年間,累計完成森林撫育2901.9萬畝、人工造林18.06萬畝、植被恢復16.83萬畝、退耕還林25.51萬畝。森林資源年增長量達1200萬立方米以上。

“雙碳”目標明確到2030年中國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新增60億立方米,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同期森林蓄積量可力爭新增到6億立方米,能够承擔並完成10%的任務,這是一種自信,更是一種底氣。

闖得贏在高品質發展中勇蹚轉型新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森工集團提升綠水青山“顏值”的同時,努力做大金山銀山的“價值”,走出了一條建設生態屏障與富民興林强企相融合的綠色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停伐前,根河森工公司就積極探索產業轉型,對接市場、加大文宣推介。近年來,森林生態旅遊、種苗綠化、路橋施工、特色養殖等產業已初具規模。2021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實現旅遊總產值336.8萬元;實現苗木銷售收入713.6萬元;築路產業實現產值516萬元;提高育苗質量,通過“千畝綠化種苗培育種植標準化示範區”驗收;鼓勵職工利用業餘時間從事中草藥種植、畜禽養殖和林果採集,林下經濟總產值達590萬餘元;推動線上線下平臺建設,拓寬林區環保產品銷售管道……產業多了,王鐵昌和工友們的日子過得更美了,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內蒙古森工集團坐擁價值千億的“綠色碳庫”,森林碳儲總量約為17.2億噸。經中國林科院專家測算,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每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達6160億元,其中“綠色碳庫”總價值量為1071.75億元。按照森林蓄積年增長2500萬立方米,保守估算每年可新增固碳4500多萬噸。

2014年,內蒙古森工集團在綽爾、烏爾旗汗、根河、克一河、滿歸、金河6個林業局進行碳匯項目試點,2017年完成第一筆40萬元林業碳匯交易,2021年注册成立內蒙古大興安嶺碳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運營模式,年內掛牌交易碳匯產品8筆。截至目前,銷售碳匯產品交易總額超過3511萬元,林業碳匯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走在了全國重點國有林區前列。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內蒙古森工集團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承擔起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夯實生態根基的重大使命,實施好國家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鑄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和“萬裏綠色長城”;加快融入自治區“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發展大局;打造世界地標性國際化生態旅遊目的地和獨具北疆特色的森林康養綜合體;形成以林下產品精深加工為覈心的產業集群;建設全國最大的碳匯儲備基地和碳匯項目儲備區;構建更加成熟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富有活力、效率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努力走出一條效益更好、後勁更足、優勢充分釋放的轉型發展新路。

轉型發展,帶給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和務林人新的生機。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該保護的保護好,該利用的利用好,該開發的開發好,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正在用實際行動向時代作答。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