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吉林省白城市以持續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創新區“五大行動”為統領,積極應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創新構建“434”監測幫扶體系,進一步築牢返貧致貧防線。
加强“四網”建設,織密織牢監測網格。一是建立健全部門比對網。在市級農業農村、教育、衛健、醫保、住建、民政等9個行業部門的基礎上,新增市應急管理局,將行業部門新增到10個,進一步定量細化了行業排查要求和資訊比對機制,今年開始延伸到縣級,同步建立對比機制,形成市縣貫通直達基層的監測機制,已資料共用6次、數據比對4次,匯總資訊17萬條,强化了行業部門齊抓共管防返貧的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駐村監測網。協調縣(市、區)對535個非貧困村選派了鄉村振興駐村專幹,加强駐村監測,全市919個行政村實現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專幹全覆蓋。三是建立健全“一村一員”工作網。用好全市933名防返貧監測專崗和4311名村組監測員,印發《防返貧監測專崗管理辦法》,進一步細化工作職責、標準,確保這支隊伍真正發揮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基層排查網。製定《村級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機制》,進一步明確村“兩委”幹部工作責任,日常排查監測任務以及監測對象排查審批、數據上報、幫扶政策的銜接落實等工作。進一步簡化監測程式,從農戶申報、幹部排查、部門預警發現風險線索之日起,到完成監測對象識別認定,一般不超過15天。公示環節原則上只在村內開展一次,縣鄉不再重複公示。其中:受理農戶申請後5日內完成入戶核查,核查後5日內完成民主評議,村級公示不少於5天。通過“四張網”,今年全市累計排查農戶29萬戶70萬人次,新納入監測262戶578人,全部落實了幫扶措施,較好消除了疫情影響。
啟動“三個”排查,提升集中排查密度。為確保高頻率查、高效率查,進一步搭建載體,啟動5月、7月、9月等3個集中排查月活動,動員鄉村兩級、包保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等力量,以入戶排查形式,對農戶開展3輪地毯式排查,全面掌握生產生活情况,確保排查不漏一戶、不放過一個問題。通過5月份的集中排查,新納入監測40戶95人。7月份在全市啟動開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收入排查月活動,對所有脫貧戶、監測戶集中開展一次家庭人均純收入大排查,對收入增收困難和收入預計减少人群“一對一”製定針對性措施。9月份再開展一次全面“體檢”,進一步消除風險隱患,確保順利通過國家和省裡後評估檢驗。
實施“四項”增收,確保羣衆增收穩定。從年初國家明確有關要求後,提前部署、逐縣調研座談,確定實施產業帶戶、推動就業、促進消費、扶持創業“四項增收行動”。今年投資7.9億元,新建38個鄉村振興聯農帶戶產業項目,現時已開工項目37個、完成投資2.64億元,建成後可帶動8萬脫貧人口增收。同時,優選50戶帶戶龍頭企業、100個帶戶合作社,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推動做大做强。各縣(市、區)投入補貼資金9356萬元,新落實庭院經濟25萬戶23萬畝,比去年新增1萬戶1萬畝。新發放小額信貸685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0%,居全省第一位。全市18.5萬千瓦村級光伏電站正常運營發電,上半年電費收益6943萬元。狠抓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全市脫貧戶、監測戶務工總人數37991人。為消除疫情影響,新開發公益崗300個、臨時崗2388個,拓展了就業促增收通路。明確2022年各單位工會會費採購集體福利產品中至少有50%是扶貧產品,幫扶部門職工每人要採購不少於200元的脫貧戶、監測戶生產農副產品,通過包保幫扶促增收。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