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上海播客一年半用戶過百萬“小宇宙”App用細節破重圍

上海 70℃ 0
摘要:2020年3月上線,一年半後,用戶數已超過百萬。躍入紅海“小宇宙”App創始人舒玉龍,是一個“非典型”的產品經理。兩年半來,“小宇宙”裏已經入駐了3萬多顆星球。

  記者俱鶴飛

  中國互聯網的故事,從BAT講到了“猫狗抖快”,仿佛長時間陷入瓶頸期。都說互聯網創業紅利已盡,巨頭格局難再撼動的時候,一款名為“小宇宙”的中文播客闖入福斯視野。2020年3月上線,一年半後,用戶數已超過百萬。甚至當有人問起什麼是播客時,不少人的回答是:“你去下載一個‘小宇宙’看看吧。”

  躍入紅海

  “小宇宙”App創始人舒玉龍,是一個“非典型”的產品經理。畢業於復旦中文系,在外企做稽核多年,又半路出家,加入創業公司“即刻”——那正是互聯網發展風頭無兩的時代。

  加入互聯網公司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舒玉龍稱自己是一條“網蟲”,喜歡上網,也喜歡冒險。在他看來,加入一個初創公司,比做財務更有趣。

  “小宇宙”誕生之前,公司主打的產品是內容社區“即刻”App,在年輕人中頗有市場。但是,2019年之後,互聯網增速放緩,這家初創公司需要繼續開拓新的領域。

  做一款播客,就這樣被提上了日程。其實,播客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國外已經流行多年。“它比較像網絡中的電臺節目,是一種音訊自媒體,內容是朋友間的聊天和自我表達。”舒玉龍說。只是在中國,播客往往和有聲書、脫口秀內容等糅合在同一個平臺上。當時,市場上並沒有一個純粹的、只做播客的音訊產品。

  但不可否認的是,彼時的藍海早已成了紅海,哪怕是尚不起眼的播客市場。一個明顯的訊號是,互聯網巨頭們也開始進場。比如喜馬拉雅上線播客頻道,網易雲音樂開通了“播客雲圈”,位元組跳動、快手等也紛紛推出播客應用。

  “過去10年裏,讓平臺得以野蠻生長的紅利增長時期,已經快走到盡頭了。”舒玉龍察覺到,這個時候,競爭的激烈使得互聯網公司需要付出巨大的新客獲得成本。

  與此同時,舒玉龍的另一個感受是,互聯網變味了。“每一個手機App都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我們上網的時間比以前要長很多很多,新聞、視頻,甚至買菜,互聯網開始滲透入生活的每個部分。”舒玉龍說,移動互聯網一開始是高效的代名詞,但是當網絡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時候,它卻開始逐步消耗我們的情緒和精力。不爭奪荧幕,已成為這款播客誕生的初心。

  全情投入

  明確了要做什麼,下一步就是要突出巨頭們的重圍。

  “大廠往往不會投入最多資源去做一個新項目。但我們是全情投入,用心與聽眾和主播打交道,細細打磨。”舒玉龍說。

  有用戶評論:“這款App手感很好。”“手感”是一種極其主觀的感受,但這種感受體現在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裏。

  比如評論區的時間戳記,這是這款應用上線之初最為成功的功能之一。聽眾收聽節目時,可以就某一時間節點的內容進行留言評論,像是音訊的“彈幕”。“這形成了一種連接,即使聽眾在不同時期收聽節目,也可以‘天涯共此時’。”舒玉龍這樣解釋成功的原因。

  還比如語音回復,聽眾在節目中留言後,主播可以語音回復聽眾。這個功能來源於舒玉龍某天收到了某比特主播發來的微信語音而產生的“突如其來的靈感”,“語音回復是主播為留言的聽眾‘專屬定制’的,它放大了聽眾收到主播回復的那種驚喜感。”

  還有“小宇宙”這個名字。舒玉龍與團隊討論了三天,在最後5分鐘才定下來。“小宇宙”是一部動漫中的概念,代表力量來源。“每個播客也像一顆星球,聽眾則是宇宙中的漫遊者。”兩年半來,“小宇宙”裏已經入駐了3萬多顆星球。

  收聽時長成為連接這個宇宙中聽眾與星球的紐帶。它同樣被設計得很巧妙,每個用戶都可以看到自己收聽節目的總時長,這個數位還被轉化為天體運行的週期。比如在“小宇宙”中收聽超過500個小時,就相當於“天王星自轉了32圈”。

  “時間對於聽播客而言是實實在在的,有多少App能够佔用一個人的100個小時呢?這是一件很鄭重的事,意味著你和App之間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連接。”舒玉龍認為,需要鼓勵用戶這種“可貴的興趣”。

  上述種種,全是細節。不關乎“生死”,也不為了引流、賺錢,在一些專業產品經理眼中,這些功能是可有可無的“雞肋”,卻成為“小宇宙”突出重圍的理由。

  上海基因

  互聯網創業九死一生,創業者眾多,倒在沙灘上的也很多。

  十年前,BAT正如日中天。沒有人注意到,有一個叫徐逸的年輕人,因興趣使然創立的二次元網站MikuFans,那只是一個極少數人自娛自樂的地方。

  十年後,MikuFans成為人們熟知的bilibili,“小破站”成為日活破億、年輕人使用頻率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這大概是徐逸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

  從“小宇宙”的辦公樓到B站的辦公樓,大概七八百米距離。

  上海有著獨特的互聯網基因,舒玉龍歸結為“海派”。既引領時代之潮流,又有海納百川的開放包容。這種特質,成就了興趣社區B站和小紅書,也讓誕生於此的“小宇宙”成為互聯網的弄潮兒。

  與其做跟隨者,不如做引領者。因為在舒玉龍看來,“跟隨者可能會猜錯。”創立之初,“小宇宙”便沒有走與國內主流音訊平臺一樣的路,建立“內容壁壘”,而是對標蘋果官方的播客軟件Podcast,定位為泛用型用戶端,選擇開放生態。創作者避免了逐個平臺上傳節目的麻煩,也能够讓每一集內容在更大範圍傳播。

  舒玉龍覺得,“小宇宙”所在的五角場有點像中國的“矽谷”,“這裡有年輕人的朝氣,能讓我們感受到新風向。”公司搬家三次,卻從未離開。B站、美團、得物、疊紙遊戲,甚至美股上市公司聲網就在“小宇宙”對面,是創新創業的絕佳之地。

  良好的生態環境,對於初創企業的成功崛起,自然至關重要。上海良好的人才環境和氛圍,為所在互聯網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著優質資源。“就像流淌的蘇州河,涓涓細流卻能滋養萬物。在上海做互聯網也是,不必追求速成,堅持活下來就已成功。”舒玉龍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