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楠
十年爬坡過坎快到頂峰
記者:破舊立新、爬坡過坎,是近幾年外界評估普陀用得比較多的詞彙,這些詞彙如何解讀?現時普陀處在什麼發展階段?
薑冬冬:十年間普陀的變化很大,甚至可以說,是上海中心城區裡面貌變化最大的區之一。2012年開始,桃浦地區轉型拉開序幕,這也是普陀區轉型的縮影。全區拆違總量位居中心城區首位,徹底整治了市中心最大的城中村——紅旗村;調整關閉了銅川路水產市場等一大批初級市場,淘汰了數以千計的低端物流、“三高一低”企業;也是全市第一個徹底告別“拎馬桶”的中心城區。
產業的調整、地塊的拆平,帶來了經濟發展的陣痛期,但也為優化產業結構騰出了寶貴空間。如今,全區可供開發的土地面積近10平方公里。桃浦智創城、真如都市副中心等地塊,這些“大衣料子”是支撐普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家底,也是上海中心城區不可多得的、可成片開發的“黃金寶地”。
歷經十年持續轉型,不久前,桃浦地區正式出讓了第一塊住宅用地。桃浦智創城將按照“國際創新城”的定位,加快建設上海中心城區轉型陞級示範區、上海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真如都市副中心則是上海2035規劃中滬寧、沿江交通廊道交會點,未來將打造成為“服務長三角的公共會客廳”。
如果把這十年發展比喻為爬坡過坎,普陀區目前處於快到頂峰、最吃勁的時候;如果比喻成隧道,則到了已經看見前方亮光和出口的地方。
迎接黨的二十大,奮進新征程,普陀要在科創引領上闖新路、在產業興區上出新招、在改革開放上破新題,譜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記者:在轉型“最吃勁”的時候,支撐普陀區爬坡過坎的動能是什麼?
薑冬冬:2018年,普陀區房地產業在區級稅收中占比約50%,現代服務業占比低於40%;現在房地產業占比約1/3,現代服務業占比約2/3。普陀區已淘汰傳統化工、物流等落後產能,進一步擺脫對房地產業的依賴,將智慧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確定為全新的四大重點產業。
按照普陀區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區級財政收入總量要實現五年翻一番,四大重點產業占區級稅收比重達到40%以上。今年1—7月,四大重點產業逆勢增長,同比增長22.7%,占區稅比重達36.3%,較去年同期新增9個百分點。我們努力打造具有標識度的高端產業集群。同時瞄準集成電路、網路安全、智慧網聯汽車等一批未來產業,形成“小苗小樹”鋪天蓋地、“參天大樹”頂天立地的良好產業生態,積蓄爬坡過坎的新動能,從而帶動地區轉型陞級。
“半馬蘇河”將成普陀區重要標識
記者:爬坡過坎,普陀正努力登高,越往高處,風光越好。普陀如何在中心城區、在上海乃至在全國提升顯示度,確立核心競爭力?
薑冬冬: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人民都市人民建,人民都市為人民。”“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以人民為中心,是普陀區確立核心競爭力的立足點,蘊含在“1、2、3、4、5”這五個數位中。一條蘇州河,普陀區擁有21公里蘇州河岸線,相當於半程馬拉松距離,串起美麗的都市項鍊,可以為老百姓提供高品質公共空間,也是上海市“一江一河”戰畧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張王牌,即以中以(上海)創新園和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為龍頭的科創驅動,其中,中以(上海)創新園承載著國家戰畧,是普陀科創轉型的重要抓手;三個重點發展地區,即蘇河水岸經濟發展帶(長壽、長風、長征)、上海真如都市副中心、上海桃浦智創城,已經成為帶動普陀發展新的增長極;四大重點產業,即智慧軟件、研發服務、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特色產業;五色行動,即以實施“藍網綠脈柳丁圈宜居美路”為抓手,推動都市更新,促進百姓宜居宜業。
其中,最覈心的競爭力就是打造“半馬蘇河”,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水岸經濟,相信以後可以成為普陀區的重要標識。
記者:“半馬蘇河”如何打造?
薑冬冬:普陀區的蘇州河岸線是最長的,其中南岸有6公里,北岸有15公里。2020年底,21公里岸線全面貫通後,“蘇河之冠”濱水空間初具形態。我們希望,今後市民能在幅度較窄的南岸走起來,即休閒漫步;在幅度較寬的北岸跑起來,即半程馬拉松;在蘇州河上劃起來,即龍舟、遊船、賽艇等。
我們還將提升濱河空間的品質和功能。在長壽、長風、長征地區建設更多高品質載體,發展數字經濟、夜間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業態,建設產城融合的高品質發展示範區。把沿線的天安千樹、M50、創享塔等網紅打卡地串聯起來,提升公共空間的品質品位,打造高顏值、高能級的“都市會客廳”,並挖掘百年工業文明、傳承歷史文脈,推出一條蘇州河精品文化旅遊線路,精心描繪一幅“半馬蘇河”的工筆劃。
讓幹部做事有願景推進有抓手
記者:普陀被外界稱道為“盛產英雄”的地方。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一代代不同崗位的英雄,勇於在火線上經受錘煉。爬坡過坎的普陀,如何傳承這股精神力量?
薑冬冬:普陀的紅色基因、人文特徵和光榮傳統,鑄就了普陀特殊的精神氣質。對廣大幹部而言,如果沒有一股子勁、一股子精神,是打不了硬仗的,不管是經濟發展、城市建設,還是疫情防控都是這樣。
今春的大上海保衛戰,戰鬥异常艱辛,也進一步鍛造了我們的幹部隊伍。記得4月中旬的一天,正是抗疫最艱難的時候,普陀街鎮“一把手”集中到區裡參加市里的視訊會議。會議結束後,我跟大家說些什麼呢?要求都明確了,需要的就是决心和信心。於是我帶領大家重溫了一遍入黨誓詞,跟大家說:“只要我們中還有一個人在,就要守住這個陣地。即使最後一個人倒下了,也要向前倒,要保持向前沖的姿勢,絕不能躺平。”說完,我流淚了。聽說很多幹部回到辦公室以後,都痛哭了一場,然後擦乾眼淚、繼續戰鬥。4月底,普陀在中心城區率先實現疫情社會面清零。
記者:普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如何鍛造幹部的精氣神,讓廣大幹部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
薑冬冬:要讓幹部做事有願景,願景可描繪,推進有抓手。塑造普陀核心競爭力的“1、2、3、4、5”,就是我們共同的美好願景。如何推動和實現?我們提出了“人可靠,事辦妥”。這六個字如今已經成為普陀的一張“名片”。
“人可靠,事辦妥”最初是針對招商引資和服務經濟領域提出的。這兩年,普陀構建起“全域、全力、全員”大招商格局,推動了地區幹部服務經濟理念的顛覆性轉變。不僅經濟部門要招商,其他部門也要參與和支持招商。這就為全區各級幹部創設了一個一比高下的“賽馬場”,讓大家都有為經濟發展做貢獻的意識。
由此延展,如今,“人可靠,事辦妥”已成為全區上下的一種精神。具體細化為“四到四辦換四心”:即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面面俱到,該辦的事堅決辦,决不能拖;能辦的事馬上辦,决不能等;難辦的事設法辦,决不能放;合辦的事合作辦,决不能推,讓企業和羣衆等各類主體在普陀辦事更省心、發展更順心、生活更舒心、紮根更安心。這其實也都對應著政府部門的一些痛點:“拖、等、放、推”。
一個地區的發展,要靠產業、項目、招商,更覈心的是要靠環境、靠作風,靠廣大幹部去落實、去實現。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