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行穩致遠謀發展阿佤人民幸福長

云南 99℃ 0
摘要:綠色發展的勢頭愈加扎實十年來,臨滄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經濟發展實力顯著增强。十年來,臨滄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2012年至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由304.7億元新增到908.48億元,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推進實施“五大行動”99個重點專案,累計完成投資1257億元,高速公路從零到建成667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市堅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第一議題”來學習、“第一遵循”來貫徹、“第一政治要件”來落實。“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成為新時代臨滄發展的最强音。

十年來,臨滄市各族幹部群眾接續奮鬥,把臨滄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古茶之鄉、藥材之鄉、美食之鄉、溫泉之鄉,名副其實的恒春之都、阿佤之都、鍺礦之都、高嶺土之都,獨一無二的通道之地、邊貿之地、遊學之地、康養之地,無可替代的水電之城、森林之城、堅果之城、微電影之城,縱橫交錯的交通線路為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臨滄唱響了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民生保障的載體愈加厚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臨滄市委、市政府遵循黨中央戰略決策部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邊疆各族人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全市9.4萬戶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8個縣(區)全部脫貧摘帽,11個世居少數民族、6個“直過民族”、9個跨境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續4年居全省前列。

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鄉親們的房子漂亮了,收入提高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行、飲水、用電、讀書、看病等一系列民生問題全面改善,邊疆村村寨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全省率先出臺鄉村振興戰畧的實施方案,2018年創造性開展“萬名幹部規劃家鄉行動”,完成了6511個自然村村莊規劃,其做法和經驗在全省推廣。

鄉村旅遊加快發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實施,獲評省級美麗村莊25個,一個個小而美、小而乾淨、小而宜居的村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1.JPG

臨滄市玉龍湖

十年來,臨滄各級黨委、政府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3720元、14196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實施邊境縣14年免費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品質走在全省前列,滇西科技師範學院、臨滄技師學院掛牌成立,滇西應用科技大學分校落戶臨滄,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3年。健康臨滄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縣域醫共體城鄉居民醫保資金打包付費全覆蓋,各類醫療衛生機构、醫療床位數分別增長6.26%、100.97%,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74.85歲。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0.2%,臨滄中心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8.1%,被評為“國家森林都市”,屬於高富含負(氧)離子地區。

綠色發展的勢頭愈加扎實

十年來,臨滄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經濟發展實力顯著增强。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304.7億元新增到2021年的908.48億元,年均增長9.9%,正朝著1000億元的新臺階邁進。

累計建成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基地2200萬畝,茶葉和甘蔗種植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一,堅果種植面積、品質居世界第一,核桃種植面積、產量居全省第二。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藥材等優勢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鳳慶(核桃)、雙江(茶葉)、永德(澳洲堅果)被列為雲南省“一縣一業”示範縣,耿馬(甘蔗)被列為“一縣一業”特色縣。

2.jpg

堅果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成功獲批並加快建設,推進實施“五大行動”99個重點專案,累計完成投資1257億元。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1個、國家級各類創新平臺8個,國際澳洲堅果大會委員會秘書處和“一帶一路”减貧與發展聯盟秘書處永久落地臨滄,被列為中國—南亞東南亞跨境减貧與發展示範基地。深入實施“陽光、雨露、土壤”行動,市場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倍增總量突破19萬戶,商貿經濟更加活躍。今日臨滄,已成為投資熱土、興業沃土、創業樂土。

十年來,臨滄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黨的領導和党的建設全面加强,彙聚起幹事創業的涓涓細流。深入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製定頒佈實施《臨滄市古茶樹保護條例》、《臨滄市南汀河保護管理條例》等6部地方性法規,臨滄市政協3次在全國政協交流工作經驗,統一戰線畫出最大同心圓,群團組織架起連心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凝聚起共同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全面開展現代農民、現代企業家、可持續發展項目、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現代社會治理網格化、新時代幹部人才、强邊固防鋼鐵長城“六大培訓工程”。用扎實的幹部作風保障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在臨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推窗向洋”的步履愈加堅實

十年來,臨滄全力抓好事關全域的重大專案,以鐵路、高速公路為重點的現代基礎設施實現歷史性跨越。

大臨鐵路提前建成通車,11條(段)高速公路全面開工建設,臨滄機場高速、玉臨高速臨滄段等建成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從零到建成667公里的巨大跨越,建成16條(段)1400公里二級公路,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和抵邊自然村公路硬化率達100%;滄源佤山機場建成通航,鳳慶通用機場建設加快推進。臨滄成為雲南省第四個同時擁有飛機、動車、高速公路、水運綜合交通體系的州(市)。

列入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耿馬灌區開工建設,中緬天然氣管道臨滄支線(一期)項目運行通氣,縣城區、鄉鎮鎮區、口岸、園區、機場和AAAA級景區實現5G網絡覆蓋。鳳慶縣、滄源佤族自治縣、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鎮康縣4縣創建成為“雲南省美麗縣城”,全市城鎮化率從2012年的30.1%提高到2021年的36.06%,城鎮集聚功能顯著提升。

十年來,臨滄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緬印度洋新通道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獲批為國家級邊合區並加快建設,援緬滾弄大橋項目開工建設,在緬甸設立4個商務代表處,經貿、農業、警務、文化、衛生、人道救助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與緬甸臘戌建立友好城市,成功輪流舉辦兩届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開啟了中緬“胞波情誼”新篇章。

2021年8月,中緬印度洋新通道(仰光—臨滄—成都)海公鐵聯運首運成功,現時已開行14批次,累計運輸貨物約1.05萬噸,貨值約1.74億元。實現了第三國貨物通過“海公鐵”聯運加班車的管道經緬甸運抵中國、緬甸貨物通過“公鐵”聯運加班車的管道運抵中國、中緬邊境跨境人民幣首次結算業務、緬甸青貯玉米飼料出口中國、在緬甸滾弄大橋過運“五個重大突破”。

中緬印度洋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國際鐵路班列成功運營,四川德陽開行“三星堆號”國際加班車,實現與中歐班列、滿俄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的全面對接。臨滄已由邊緣地區和“末梢”變為充滿生機、活力迸發的開放前沿,正成為“大循環、雙迴圈”的戰畧紐帶和重要平臺。


“我們都是收信人”

去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老支書們回信,勉勵他們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一年來,臨滄牢固樹立“我們都是收信人”的理念,開展“學回信、見行動、辦實事”、“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爭當一輩子好段長”等主題實踐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轉化為實際行動,細化為476個“摸得著”的項目,總投資近700億元。忠誠擁護“兩個確立”成為邊疆各族群眾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搶抓示範區建設機遇塑造發展新優勢

近年來,臨滄市搶抓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機遇,通過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特色資源轉化能力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准持續提升,示範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5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同各國領導人一道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是聯合國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確定的全球性重要行動。2019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臨滄市以“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實踐經驗。

3年來,臨滄認真落實國務院批復要求,總結了一批可推廣、可複製的模式和經驗。

在科技創新帶動方面,深化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攻克以鍺、高嶺土、矽、磷化工等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57戶。臨滄被認定為國家鍺資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3個縣(區)列為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縣,科技創新帶動成為示範區建設的強勁動力。

在鄉村振興方面,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探索了萬名幹部規劃家鄉、鄉村振興“三步走”、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三套系統”、美麗鄉村“六園共建”等模式,鄉村振興成為示範區建設的有力抓手。

在綠色產業發展方面,推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强鏈,形成全閉環蔗糖迴圈發展、堅果產業聚集發展、林藥複合生態發展和生態茶園建設等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佈局綠色智慧電網、能源互聯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和“風光水儲一體化”多能互補基地建設,綠色發展成為示範區建設的鮮明底色。

在民族團結進步方面,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開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心向總書記、心向黨、心向國家”、“我們都是收信人”、“爭做一輩子的好支書”等實踐活動,探索了“六個共同”等經驗模式,民族團結進步成為示範區建設的重要支撐。

在對緬開放方面,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破解交通瓶頸制約,打通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深化與緬甸經貿往來、農業合作和跨境園區合作,對周邊地區的發展帶動作用愈發明顯,沿邊開放成為示範區建設的有效途徑。

在邊疆基層治理方面,加快補齊社會事業短板,探索了基層組織和社會治理“兩網”融合、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强邊固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臨翔慧民居”社區治理等模式。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1907元新增到2021年的14196元,增長19.2%;全市2021年勞動年齡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10.5年,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强邊固防彰顯使命擔當

臨滄市各族幹部群眾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神聖國土”的殷殷囑託,深化黨政軍警民合力强邊固防機制,讓黨旗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邊境管控和邊境疫情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

强化政治引領。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强邊固防和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把守好邊境、防好疫情作為推動臨滄高品質發展的頭等大事。深化“黨委把方向、政府總協調、軍隊當骨幹、警方抓治理、群眾為基礎”的黨政軍警民“五位一體”合力强邊固防機制,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邊防”、“五級段長守邊防”機制,深入開展爭創“一輩子好段長”實踐活動,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讓黨旗在一線飄揚、黨徽在一線閃亮、黨員在一線擔當。

加强統籌協調。為統籌做好邊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指揮,全面統籌,成立邊境管控和疫情防控前線指揮部,由4名市領導輪流值班帶班,全市人力、物力、財力向“邊三縣”傾斜,8萬多名黨員幹部奮戰在一線,嚴防死守、精准防控,築牢“縱深、國境、境內”三道防線,切實承擔起外防輸入的政治責任。

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設。積極推進邊境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並實施查缺補漏、優化提升工程。

做實邊境治理。嚴厲打擊整治涉邊違法犯罪活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網格化作用,全力織牢邊境地區黨組織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兩張網”;大力推行羣衆積分制、“協商在基層”等一批有效治理舉措,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發揮出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最大合力。

重視對緬合作。主動將工作延伸至境外,加强與緬聯防聯控,累計向緬方援助價值1.54億元的防疫物資,援助防疫資金335萬元,全市累計派出150批1005人次赴緬開展抗疫援助工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