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載櫛風沐雨,龍井市在發展的道路上,欣欣向榮,恰似一幅美麗的畫卷舒展在祖國邊疆。70載砥礪奮進,龍井市在歲月的磨礪中,蒸蒸日上,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東北大地。70載篳路藍縷,龍井市在黨的光輝照耀下,日新月异,不斷向著新的更偉大的未來闊步前行!
堅持產業强市——始終把攻項目、優載體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不斷增強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根基,是支撐經濟快速增長、推動高品質發展的主導力量。
1952年建州初期,延吉縣(現龍井市)共有工業企業641家,其中,國營22家、供銷社營52家、私營9家、合作企業1家、個體手工業557家,從業人數2231人,主要產品只有白酒、亞麻纖維、機制紙、皮革、鐵制小農具等35種,工業總產值僅為884.3萬元。
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龍井市加快轉型發展,不斷做大做强醫藥健康、食品加工和民俗旅遊三大主導產業,培育壯大教育、數位、康養和體育四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能源礦產和紡織兩大傳統產業,產業鏈條得到充分延伸,各類產品附加值明顯增加,縣域稅源逐步擴大,實現財政造血功能提升和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十三五”期間,龍井市累計實施重點專案98個。四環澳康、味振乳業、琵岩山風景區、良田百世和華冶環境治理等一批產業項目投入運營。科技人才“雙創”、醫療康養等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醫藥健康企業達到14戶,形成了上下游產業鏈條,實現了從產品製造向自主研發過渡。食品加工企業達到26戶,逐步向品牌化和精深加工方向發展。草仙藥業、朝藥藥業等5家企業邁入高新技術企業,帕西菲克成為智慧製造“領頭雁”。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8家,成功申報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縣”、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截至2021年,龍井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75億元躍升至33.53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656元提高到2.2萬餘元,財政收入由1978年的0.21億元躍升至4.27億元。全市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工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服務業提速增效,尤其是旅遊業蓬勃發展,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市場結構日趨合理,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一二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從昔日零散、弱小的“作坊”到今天頗具規模的產業項目,一個又一個的“無中生有”、一次又一次的發展變化、一批又一批的豐碩成果,推動著龍井市經濟社會不斷邁上新臺階。
堅持生態立市——全面落實“創新驅動”戰畧,持續加快改革步伐,全面夯實縣域綠色轉型發展基礎
良好的生態是大自然賦予龍井最寶貴的資產,但建州後的一段時期,這份資產並未轉化為財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龍井市堅持以綠色轉型為主線,堅持經濟與生態並重,走生態發展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之路,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排頭兵。
堅持走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突出抓好整區連片、高產高效現代糧食示範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優質糧食加工業,以奢香米業、宇星科技、信誠米業等糧食加工企業為引領,帶動綠色、有機水稻產業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進特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構建以蘋果梨、大田人參、蔬菜、畜牧、食用菌、油用芍藥、大田草莓等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體系,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强,成為帶動農戶增收的主導產業。圍繞龍井市各鄉鎮資源、產業、區位等特色,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切實做好農業由一進二、接二連三、綜合共進的文章。
依託資源優勢,豐富旅遊產品體系,著力加强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民俗旅遊資源開發等工作,遊客接待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初步構建集民俗生態、農業觀光、邊境休閒等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發展體系。國道、省道及主要旅遊公路、鄉村旅遊點的道路交通指示系統不斷完善,餐飲住宿檔次不斷提升。充分發揮縣域山水風貌、邊境風光等生態資源,引導鄉鎮、村屯,因地制宜、錯位發展生態遊、休閒遊、鄉村遊等業態旅遊,推動農旅融合發展。現時,龍井市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7家,省級鄉村旅遊等級經營單位4家,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家,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家。
堅持文明鑄市——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升都市軟實力和羣衆幸福指數
“多虧了巾幗志願者的接送服務,讓我順利做上‘兩癌’篩查!”7月24日,龍井市市民樸福淑做完“兩癌”免費篩查感激地說。
今年7月,樸福淑報名參加了龍井市2022年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因小兒麻痹後遺症,她平時坐輪椅出行,上下樓十分不便,一直沒能去檢查。龍井市婦聯得知情况後,組織巾幗志願者來到樸福淑家,將坐在輪椅上的樸福淑接到醫院,完成各項檢查後又將她送回家。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美底色。如今,在龍井的街巷社區,志願者助人為樂的鏡頭不勝枚舉,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日新月异,“硬體”與“軟件”的琴瑟和鳴,描繪出龍井這座城市文明靚麗的底色。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鄉低保保障水准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底,龍井市農村低保標準提標為人均每年4860元,城鎮低保標準為每月550元。積極推進臨時救助制度改革,將臨時救助審批許可權下放到鄉鎮(街道),有效提高了臨時救助的時效性。打破傳統的“一鄉一院”模式,將各鄉鎮原有的敬老院合併成現有的6所農村福利中心,劃入民政局垂直管理,對各社會福利服務機構所有工作人員及事務進行全面指導、監督、管理。加强對留守、獨居、失能等困難老人的保障,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大院建設,實現了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大院(中心)全覆蓋。
民生福祉不斷改善。近5年來,龍井市64項惠民實事列入《延邊州民生行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0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73萬人,發放創業貸款1.26億元,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縣域“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三級醫療機構和遠端醫療服務覆蓋全域。
教育品質穩步提升。龍井市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為先,截至2021年,全市學前教育毛入園率97.64%,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100%,高中階段錄取95.4%。中職辦學創新發展,設定汽車運用與維修、電腦應用、電子商務等特色專業,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推進一體化德育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開展以“紅色教育”為主線的德育特色活動,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全面落實“雙减”工作要求,以落實“五項管理”、開展課後服務、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為抓手,在工作改革、手機管理、教學時間、營造讀書氛圍、鍛煉學生體質方面堅持創新實踐。嚴格落實國家各項助學政策,義務教育階段脫貧戶家庭子女無一人因貧輟學或失學。
時間是最偉大的記錄者。建州70年來,龍井市從一窮二白到百業俱興,從勉强溫飽到生活富裕,從靠山吃山到綠色發展,全市經濟文化社會民生等各項事業穩步前進,在海蘭江畔書寫著更加美好的華章。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