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被賦予“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等定位的天津,近年來旗幟鮮明喊出“製造業立市”,努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高質量發展之路轉得艱難但堅決。一條科技創新的“上揚曲線”,勾勒出這座“工業大市”加速邁向高水准“創新强市”的堅實足迹。
在極寒海域,來自天津的亞洲最大最先進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正進行吹填工作。中交天津航道局首席顧問顧明說,經過十幾年努力,《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產業化》系列技術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並憑藉該科技最終建造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天鯤號”。
國家科學技術獎是衡量科技水准的“金框框”。這幾年,這一大獎的天津“榜單”逐年拉長:2018年8項、2019年17項、2020年22項。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編著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1》顯示,天津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准指數達到80.88%,位列全國第四,居全國綜合科技創新水准第一梯隊。
2021年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天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强度達到3.44%,居全國第三;科技契约成交額達到1321億元,同比增長超200億元。
“堅持‘四個面向’,堅持‘以用立業’,持續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能力,建設高水准創新型城市。”天津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對科技創新發出的“動員令”擲地有聲。
走進天津阿爾特汽車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純太陽能汽車——“天津號”甚是亮眼。它攻克了太陽能高效轉化、高密度儲能、輕量化資料等多項科技難題,集合了無人駕駛等47項先進科技。
“天津號”是天津市推行重大科技攻關“揭榜掛帥”的產物。近幾年,像“揭榜掛帥”這樣的科研改革和政策密集出臺,有效破解成果轉化難點堵點。
天津大膽向創新主體放權,賦予科學家和領軍人才更大的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這激勵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蔡韜等科研人員潜心科研。蔡韜所在的團隊去年在全球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這被認為是“從0到1”的重大突破。“6年就幹這一件事。沒個底子托著,誰敢這麼幹?”蔡韜說。
2020年以來,天津組建高端裝備和智慧製造等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如今,十大產業人才創新創業聯盟已連接高校院所80家,聘請院士專家64比特,聯系領軍企業1600家,攻克關鍵核心技術460餘項,新落地項目近400個,總投資額300多億元,對人才和項目的“虹吸效應”加速顯現。
創新為發展注入新動力。今年上半年,天津高技術產業(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1.4%。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