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掛念,讓人心暖”

天津 129℃ 0
摘要:從按月領取低保金的銀行卡上,家住河西區東海街道華江裏第二社區的李志强總能感受到被人牽掛著,“這份掛念,讓人心暖。”

“這是政府為困難群眾增發的一次性生活補貼……”從按月領取低保金的銀行卡上,家住河西區東海街道華江裏第二社區的李志强總能感受到被人牽掛著,“這份掛念,讓人心暖。”

心裡暖,有原因。李志强,這個名字聽起來有些男性化,作為姐姐,她一直照顧著智力殘疾的妹妹。父母去世後,李志强用堅毅的臂膀為妹妹撐起了一片天,“若是沒有政府的幫扶和救助,我們姐兒倆的日子會過得很難。”李志强說。

李志强的終身俸並不高,還有一個經常看病的妹妹,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但因為有了好政策兜底,讓姐兒倆的生活有了底氣,“我妹妹每個月可以領到2000多元的低保金,殘聯也會給一些補貼,生病了有醫保報帳,不足部分還可以申請相關補助,沒有過重的經濟負擔,這樣的日子過得踏實。”

在我市,像李志强這樣受益於兜底政策的羣衆還有不少,全市每年有近1.9萬人列入低保和特困,其中每年實施臨時救助達到7.1萬人次。如何讓“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天津不斷書寫新的答卷。

為全市低保、低保邊緣戶家庭(原低收入家庭)、特困人員按照每人100元的標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在6月29日前,已全額發放至15萬困難群眾手中,共發放1500萬元。

從7月1日開始,啟動價補聯動機制,為低保、特困人員和低保邊緣戶家庭(原低收入家庭)按照每人30元標準發放物價補貼,發放資金為452.18萬元。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後,《關於切實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底保障有關工作的若幹措施》應運而生,6個方面17條措施,在政策惠民上做“加法”、在救助門檻上做“減法”,織就了一張嚴密的民生兜底保障網。

“今年以來,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6月底,全市社會救助資金支出10.08億元,6909名困難群眾及時納入常規保障範圍。”市民政局社會救助處處長張雪松說。

新冠疫情的出現,也是對社會救助安全網是否密實、是否牢靠的一次檢驗。

對受疫情影響基本生活存在困難的家庭及人員開展先行救助,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對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收入下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我市居民,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臨時救助、低保等保障範圍;對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個月無法返崗復工,生活困難且無失業金保障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由務工地或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對受疫情影響,暫時找不到工作又得不到家庭支持的生活困難外來務工人員,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由急難發生地按照臨時救助“急難型”救助程式直接實施臨時救助,採取發放救助金、提供食宿、協助返回等救助管道給予救助……

因時而為,因需而新,用力用情跑出社會救助“加速度”,這是一座城市散發的溫度,也溫暖著奔波的“異鄉人”。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津南,1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因停工生活受到影響,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們向津南區民政局求助,沒想到工作人員及時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解决了就餐和住宿難題。“從年初津南區被劃定為封管控區,區民政局辦公室求助電話不斷。從第一天開始,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守在電話旁邊,輪休人員都住在辦公室,就是為了確保對困境人員救助‘應救盡救’‘不落一人’。”津南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周佳新說。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份,我市發放臨時救助金10052.3萬元,救助38519人次;發放“點球式”救助金413.5萬元,救助2899人次。一筆筆臨時救助金為困難群眾解了“燃眉之急”。

讓社會救助更快、更優、更高效,天津不斷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我們正在有序推進社會救助‘就近申請、全城協辦’試點。” 張雪松說,民政部門將通過精准施策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聚焦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真出實招、真解難題,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永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