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抒怡
昨天舉行的第四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在作演講時,用線段顏色的深淺來表示城市之間車流的强度,通過這些直觀的線段,可以清楚看到長三角城市群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其實,這種聚集和輻射的效應並不只是出現在經濟發展中,連接促進融合,融合撬動聚變、聚變再釋放紅利……在長三角,這樣的一個過程在很多領域反復出現。
為碳中和提供“長三角方案”
在論壇上,長三角碳中和產學研聯盟由上海交通大學攜手另外5所高校、4個研究院所以及13家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彙聚長三角區域內相關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產業集團及國內外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舒彤坦言,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提出後,他們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有一個消化過程,直到參與了橫沙島的“零碳島”建設,才逐漸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後來聽說要成立長三角碳中和產學研聯盟,又聽說與行業相關的長三角高等院校、業界大拿都參與其中,他們立刻報名參加。“我們和一些專家學者聊了聊,大家的‘三觀’特別契合。”舒彤興奮地說。
通過聯盟,企業在尋找一種解決方案,高校則在尋找解決方案的落地機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聯盟的發起方之一,據校長包信和介紹,中國科大已經在碳中和的相關基礎研究方面有很多科技研究的積累,還有一些屬於世界級的理論基礎研究。“我們希望能夠儘快把這些基礎性的工作轉化為生產力,未來真正能够用上。”包信和說。
根據計畫,長三角碳中和產學研聯盟將通過產學研合作方式,直接提供减碳科技並落地實施,同時形成切實可行的長三角碳達峰碳中和機制、產業轉型與創新技術發展路線,為全國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三角方案”。
破除隱性門檻促進資源集聚
成立聯盟可以讓資源集聚,“拆牆”也可以。在論壇上,滬浙皖三地的發展改革委和江蘇省政務服務辦簽署《共同推動長江三角洲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長三角三省一市將破除市場隱性門檻和行政壁壘,加速形成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統一大市場。
公共資源交易包括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政府採購、國有資產產權交易等業務。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總裁趙紅光介紹,此前三省一市各自建有自己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機構,這些交易機构相互獨立,資源和資訊無法互通互用,“如果可以把這些各自的資訊集聚在一起,為大家共用,資源的使用效率將得以大幅度提升。”
根據合作協定,三省一市將共同推動制度標準規範統一、交易資訊互聯共亯和市場主體資訊共用互認、專家資源共亯共用,推進遠程异地評標和跨地區、跨層級自主選擇交易平臺,推進CA數字證書跨省互認,完善信用資訊歸集共亯和使用機制,强化監管資訊支撐服務。同時,三省一市將發揮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制度創新“試驗田”作用,推進示範區內公共資源交易制度標準規範統一、交易資訊互聯共亯,推動長三角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成果在示範區落地見效。
大城市具有集聚經濟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資金、人才、科技和資訊等資源要素將在都市聚焦,促進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然後向周圍地區產生廣闊輻射力。這個理論也適用長三角,當長三角各地發揮優勢,各揚所長,就可以讓資源配置更優化,讓這塊土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