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東高原唱響“津”彩讚歌

天津 68℃ 0
摘要:西藏,有著“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阿旺綿羊是青藏高原的特色畜種,分佈於貢覺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現時,天津援藏醫療隊的公益治療已開展5批,有35名大骨節病患者在天津得到免費救治。

西藏昌都丁青縣津鵬農業示範園目前有大棚近百個,讓當地百姓在冬天也能吃上新鮮蔬菜,同時實現就業增收。

西藏昌都貢覺縣沙東鄉金沙江畔山頂,天津市援藏幹部在給當地村民做易地搬遷思想工作。

西藏,有著“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之稱。因為那莊嚴而神聖的召喚,一批又一批海河兒女,從渤海之濱跨越千里,踏上援藏路,對口支援西藏昌都市“一區三縣”(卡若區、丁青縣、貢覺縣、江達縣)。

這是一場持續了28年之久的接力。天津援藏隊以熱血赴使命,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傾情付出,同藏族人民建立起血濃於水、親如手足的“兄弟情”,為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貢獻“天津智慧”,奮力譜寫“山海情深”的讚歌。

從政策、資金支持到人才、科技跟進,他們踐行“陞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舉措,打持久戰,將“津”字招牌援藏項目和真摯援藏情誼留在了藏東高原……

保障改善民生 共築幸福夢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7月在西藏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更加聚焦羣衆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辦好就業、教育、社保、醫療、養老、托嬰、住房等民生實事,一件一件抓落實,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永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天津援藏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張建華告訴記者,天津堅決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殷殷囑託,把援藏大局規劃向基層和民生“雙傾斜”,在對口援藏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中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注重項目、資金向縣及縣以下基層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強調“輸血”與“造血”並重,聚焦產業、就業、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增强受援地自我發展能力。

按照規劃,天津持續對符合西藏自治區和昌都市產業政策的項目給予全方位支持和全流程服務,將昌都市經濟發展的綜合優勢與天津的人才、市場、科技優勢相結合,實現資源共亯,鼓勵津企到昌都市投資興業,推動昌都市產業佈局調整,實現高品質發展。

挖掘優勢資源 培育支柱產業

謀定後動,謀定快動。

西藏不缺“特色”,那麼如何用好資源稟賦,富民興藏?天津的思路是:發揮優勢、挖掘潜力,培育支柱產業。

海拔4000米的丁青縣,生態環境惡劣,植物生長緩慢,果蔬匱乏。

“高原地區肉類豐富,吃菜困難。對此,天津北辰區與丁青縣協雄鄉合作成立丁青縣津鵬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援建丁青縣首個農業生態產業園,打造溫室大棚和2000平方米智慧溫室,生產經營蔬菜、水果和花卉。”天津第九批援藏幹部嚴俊說,產業園採用“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合作社”的“津鵬模式”,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眼下,73個大棚整齊排列,棚內的辣椒、黃瓜、豆角以及聖女果、西瓜等長勢喜人,產業園蔬菜供應量每天最多超過1000公斤,年營業額達120萬元。

丁青縣協雄鄉協麥村村民羅布巴丹深有感觸,“2017年5月我來產業園工作,現在是管理員,每月薪水有4000多元,年底還分紅,一年收入6萬多元,高興得很!”

阿旺綿羊是青藏高原的特色畜種,分佈於貢覺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由於無序放牧、養殖技術水准低等因素,阿旺綿羊連年減產。這一切,隨著天津食品集團援建的阿旺綿羊胚胎育種中心落戶卡若區、打造胚胎移植保護基地,發生了改變。

天津食品集團昌都專案負責人李建强說,他們探索阿旺綿羊產業化養殖,實現保種選育、提純復壯、良種擴繁、養殖推廣,“現時,產羔率從50%新增至85%,成活率大幅提升;出欄時間也從2到3年縮短為8個月,進入規模化經營階段。”曾經靠散養阿旺綿羊維持生計的藏族小夥兒次仁玉加,從中嘗到了甜頭,“我是基地第一批員工,現在當上了副廠長,收入穩定,還比從前多了。”

細數天津產業援藏清單,現時已構建起津昌文化、雪巴溝景區為代表的文旅產業,雲帳戶、前景互聯為代表的科創產業,津鵬冷鏈、藏京商貿為代表的民生食品產業……一大批特色支柱產業,正帶動昌都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轉變固有觀念 “走出去”就業

羣衆急需,力之所向。天津援藏隊堅持托底民生、溫暖民心,扭住就業“牛鼻子”,把實事辦到昌都人民心坎上。

“我們引入天津‘職業培訓包’模式,從中植入引導式培訓,增强農牧民的城市生活工作習慣和必要的法律知識,轉變其就業觀念,激發‘走出去’就業的意願。”天津第九批援藏幹部張法告訴記者,同時考慮農牧民就近就業的意願,就地建成養殖、加工、文旅等多業態幫扶車間,推出“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多管道開發就業崗位。

針對高校畢業生,天津專門研究製定了系統做好就業援藏的若干舉措,採取精准定制式模式,多途徑支持西藏籍高校畢業生在津就業創業;為已在津就業的昌都籍高校畢業生提供多維度培訓,使其擁有多樣就業技能。數字顯示,2019年至2022年,天津為昌都地區提供行政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等用工崗位3206名,對未就業大學生實施清單管理,精准匹配就業崗位,每年在津就業人數均保持穩定增長;促成昌都津墾牧業公司與西北農林大學合作,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大戶+基礎農戶”的4級羊養殖體系,直接或間接帶動農牧民1000戶3000人就業。

點亮希望之光 守護一方百姓

健康是民生之基,知識是發展之錨。在醫療、教育這兩個備受關注的領域,天津援藏隊化身“播種者”,將所思所學“撒向”當地,造福一方百姓。

“不少昌都人飽受大骨節病的折磨,站不直、走不穩,嚴重者身材矮小、關節畸形粗大,有些患者早早喪失了勞動能力。”天津第九批援藏醫療隊隊長宋振强坦言,大骨節病患者往往要進行若干次複雜的髖、膝關節置換等手術,這對昌都的醫療體系和患者來說,困難重重。由於病區分佈範圍廣、病情重,該病成為當地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

現時,天津援藏醫療隊的公益治療已開展5批,有35名大骨節病患者在天津得到免費救治。“天津市委統戰部、市合作交流辦多次動員愛心企業捐款支持此項目,市衛生健康委也將派出專家團隊赴昌都,培訓當地醫師,教會他們做這種病的手術,把醫療技能留下來。”宋振强說。

傳道授業解惑不分地域。在昌都實驗小學,天津援藏教師靳子奇發揮所長,為學校開發了無人機模擬器、無人機訓練機、無人機程式設計機等,讓藏族孩子“擁抱”科技課程。校長李東銳說:“通過天津援藏隊‘牽線’,天津師範大學援助基金會為學校投資興建科學技術體驗教室,填補了學校在這方面的空白,還引進了人形機器人、RM工程機器人等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教育援藏隊在完成教學任務之餘,還開啟“雲課堂”,讓津昌兩地師生“雲”互動,達到“辦好一所學校、鍛煉一支隊伍、輻射一個地區”的目的。

天津對口支援昌都,帶領當地人民用雙手創造幸福生活,繪就西藏事業美好“畫卷”。

巍巍高山,見證著雪域高原的滄桑巨變;滾滾江河,訴說著津昌兩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動人故事。

千里同好,堅於金石。兩地民族團結一家親,新征程、再出發,攜手凝聚輝煌“光束”,讓“藏東明珠”熠熠生輝,煥發新生機。

标签: 援藏 阿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