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品質做好製造業“加減乘除”法

江苏 79℃ 0
摘要:實體經濟是江蘇的家底,製造業是江蘇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看家本領”,把製造强省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實體經濟是江蘇的家底,製造業是江蘇的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看家本領”,把製造强省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去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5.8%,高於全國平均水準8.4個百分點,居全國首位。

江蘇製造業規模多年保持全國第一,這樣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8月12日,中共江蘇省委“中國這十年·江蘇”主題新聞發佈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吳政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綱挈領地歸納出我省在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上,主要做好“加减乘除”法的舉措經驗。

做好“加法”,狠抓重大專案做大增量

經過1200多個日夜的不懈奮戰,今年5月,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在連雲港徐圩新區投料開車,這標誌著這一總投資677億元、國內單流程規模最大的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項目的投產運行,對連雲港加快產業結構陞級、奮力崛起萬億級產業集群、打造東部沿海最具活力增長極有重要意義。”全程跟踪項目推進的負責人於會泳說。

這是我省各地堅持把重大產業項目作為調結構、增後勁重要抓手的一個縮影。十年來,全省上下累計建成投產百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85個、50億元以上項目205個。重大工業項目成為經濟平穩運行、推動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壓艙石”。

為做大發展增量,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上下堅持疫情防控和項目建設“兩手抓”,千方百計提效能、保進度、促達產,力爭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新的增長點。上半年,全省計畫總投資10億元以上在建項目同比增長20.4%,項目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15.2%,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成為穩增長的“動力源”。

“重大專案建設既關乎當前,又關乎長遠。”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介紹,立足我省製造業大省產業基礎,全省各地招引和發展一批基礎强、層次高、發展勢頭好、未來成長空間大的主導產業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强龍頭項目和優勢產業。

通過項目賦能、反哺,一批龍頭骨幹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截至目前,我省累計創建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13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5家。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國內主機板上市,14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北交所上市,數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牽住重大專案的“牛鼻子”,我省產業體系完整優勢進一步凸顯,全省製造業已覆蓋31個大類、179個中類、609個小類,機械、紡織行業規模居全國第一。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陞級,2021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7.5%、10年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9.8%、比2012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做好“減法”,淘汰落後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海門臨江新區的科技園,集聚著一批藥企和科技企業,而1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典型的化工園區。海門區政協副主席、臨江新區黨工委書記徐駿指著沙盤回憶說,“我們一邊嚴控化工企業入駐,一邊思考調整發展定位‘騰籠換鳥’,逐步形成以醫藥健康為主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江蘇也曾深陷“化工圍江”的困擾。十年來,我省堅定不移調結構、轉管道,依法依規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5.7萬家,關閉退出4739家安全環保不達標、低端低效的化工生產企業,全省七大高耗能行業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33.5%下降至2021年的29.3%。

我省做好“減法”,淘汰落後產能、騰出發展空間的步子實、力度大、行動快——

2018年11月,隨著華爾潤玻璃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湖山分公司等3個去產能項目先後通過專家組考核驗收,意味著全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四大重點行業2016年啟動的供給側去產能任務全部提前完成。

截至2019年底,全省組織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18.1%,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三五”降低17%的約束性目標。“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約束性目標任務,以年均1.77%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7.4%的GDP增長,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提升。

“十年來,我省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製造强省的重要標誌,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淘汰落後、資源迴圈利用和綠色製造,走綠色低碳迴圈發展之路,成效明顯。”省工信廳副廳長李鋒介紹,2012—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組織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50%,工業用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由2012年的78%下降到2021年的70%;另一方面,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99家、綠色園區1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3家,更具“含綠量”已成為江蘇製造的鮮明標識。

做好“乘法”,創新賦能助力產業騰飛

6月24日,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羣促進機构、產業鏈支撐機构和智庫組織,以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組織、社會機构等48家組織,在南京成立省先進製造業集羣聯盟。聯盟首届輪值理事長施新春表示:“聯盟將促進成員單位之間跨界融合,努力構建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羣發展生態網絡,全力打造江蘇集羣發展命運共同體。”

從率先出臺意見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萬億元級產業航母,到深化實施產業强鏈三年行動計畫,十年來,我省堅持把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作為抓手,將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强化戰畧科技力量,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全省先進製造業集羣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到70%左右,比2012年新增10個百分點以上,產生巨大“乘數效應”。

將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作為著眼點,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新突破,自主可控的現代製造業體系愈發完善——2021年我省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48萬件,是2012年的4.6倍。截至2021年,我省累計試點建設省級以上製造業創新中心13家,其中國家級2家;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9家,較2012年增長近1倍。

另一方面,我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實”融合,賦能助力產業騰飛。

今年蘇州的“新年第一會”,連續第二年聚焦“數位化”,明確“十四五”時期,將動態投入超1000億元專項資金,用以支持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羣發展。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說:“蘇州製造如乘風之舟,數字經濟如鼓風之帆,創新潮起大船開,集羣成勢波浪寬,托載著蘇州製造的大船破浪前行、又穩又快。”

近年來,江蘇製造快步走向“江蘇智造”,推動產業科技變革和優化陞級,實施改造規上工業企業超5.5萬家,深入推進產業數位化和數位產業化,兩化融合發展水准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全力競逐“數位引擎”新賽道。

做好“除法”,深化改革破除發展堵點

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江蘇製造開創了高品質發展的“黃金期”,但對照製造强省的標準,也一直存在短板和不足——產業鏈、供應鏈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尚有不少薄弱點,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和挑戰,製造業供給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消費陞級需求等。這就需要做好“除法”,通過深化改革破除制約發展的痛點堵點。

“近年來,我省以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為目標,圍繞‘痛點’‘堵點’問題,在市場准入、開辦登記、生產經營等重點環節成功實施了一大批突破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營商環境相關名額不斷提升。”南京財經大學副校長張為付教授介紹,隨著2020年《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我省成為全國最早一批為優化營商環境立法的省份。2021年,全省企業開辦平均用時壓縮至1.5天,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258.5萬戶、總量達1358.9萬戶,均列全國第二比特。

南京開創“企業家早餐會”、多地設立“企業家日”……各地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再由面到重點的各項改革措施,成為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路徑。由國家發改委編寫的《優化營商環境百問百答》中,我省21個地方典型案例被全國推廣。

營商環境更好,企業信心才更足。5月16日,省委、省政府舉行全省外資項目“雲簽約”活動,“雲端”簽約53個重點外資項目,集中在先進製造業領域。“我們對在江蘇投資充滿信心。”自2004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以來,默克製藥已在蘇州、無錫、南通投資佈局,默克中國總裁安高博表示,將繼續在江蘇投建醫療器械製造基地和高端半導體材料一體化項目。

十年來,全省製造業年均實際使用外資超過110億美元,世界500强企業中已有392家投資落戶江蘇。在江蘇,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環境和氛圍日益濃厚。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