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凝心聚力

河北 86℃ 0
摘要: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託,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利用,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文化發展優勢,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一個熱愛中華大地的人,他一定會愛她的每一條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頁光輝的歷史。”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正定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告白。

知之深、愛之切。仰望華夏文明的歷史天空,淬煉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總書記以無比堅定的文化自信,帶領中國人民闊步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

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記總書記囑託,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利用,努力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成文化發展優勢,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培根鑄魂,不斷凝聚河北奮進力量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兩個務必、進京趕考……西柏坡,是我們心中的革命聖地。”8月2日清早,從省直單位退休多年的李躍剛和同事,又一次相約西柏坡,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西柏坡紀念館、毛澤東舊居、中央軍委作戰室、七屆二中全會舊址……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圖片,鮮活地勾勒出崢嶸歲月,振奮著所有參觀者。

“紅色文化,是一部生動教材。西柏坡紅色資源豐富,北莊村還是歌曲《團結就是力量》誕生地……這些紅色文化歷久彌新,持續激發著幹事創業的信心。”西柏坡紀念館副館長段彥峰說,現時,紀念館著力提升展示水准,正在精心策劃新的紅色展覽。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凝聚河北奮進力量。

6月23日,以弘揚西柏坡精神為主題的研討會在石家莊舉辦,深入研討西柏坡精神。6月30日,保定市易縣組織黨員幹部赴狼牙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賡續紅色血脈書寫時代芳華”主題黨日活動,重溫英雄事蹟,堅定理想信念。7月1日,邢臺抗大陳列館舉行“賡續紅色血脈砥礪初心使命”活動,强化使命擔當……

燕趙大地持續大興學習之風、奮進之風、實幹之風。

李大釗紀念館、晉察冀邊區政府舊址、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布裡留法工藝學校舊址、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安平縣台城村……燕趙大地上的紅色文化資源持續發揮著深厚滋養,鼓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崇尚實幹的基因,長存於紅色資源中,也根植於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為河北高品質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為了更好地保護長城,再苦再累都不怕!”8月5日一早,灤平縣長城保護員林長友,背著攀爬工具、鐮刀、望遠鏡和水壺,再次走向崇山峻嶺。

一個月前,京津冀三地文物局主動對接,簽訂《全面加强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推動長城保護事業邁向新征程。其中,灤平縣和北京市密雲區專門簽訂《邊界長城保護合作協議》。消息傳來,家住金山嶺長城脚下二道梁子的林長友自告奮勇,率先對碾子溝樓至龍峪口險要處的32個敵樓進行巡視檢查。

長城、大運河、明清皇家陵寢、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境內4項世界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非凡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今年,河北圍繞這些遺產,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從本體保護、環境治理、資金支持、機制創新等層面推進,堅持保護優先,有序開發利用,創新展示管道,文化遺產共保共用、協同保護模式正在形成。

“總書記叮囑我們,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於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8月6日,承德博物館迎來又一撥遊客。館長孫繼新告訴記者,承德博物館牢記總書記囑託,努力提升研究水准、展示能力,現時新成立了文津書房,捐書者、讀書者眾多。每週利用新媒體推出的館藏文物鑒賞活動,現已成為網絡“爆款”。

以文化人,潤物無聲。燕趙大地深挖文化資源優勢,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凝聚起河北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融合創新,不斷推動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

“這麼近,那麼美,週末到河北”,正在成為休閒度假的新風尚。7月30日,北京遊客解宇航和家人首次來到正定,遊覽南城門、隆興寺、榮國府,賞滹沱河風光,感受塔元莊田園鄉趣……古城的歷史感和烟火氣,令一家人流連忘返。

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要求用發展的眼光看旅遊、長遠的眼光看發展,身體力行推動文物保護搶救,多方籌資建起榮國府,在上世紀80年代開創了中國旅遊業的“正定模式”。

省委十届二次全會提出,文化旅遊是新興產業,河北發展文旅產業具有明顯優勢,全省各市縣都大有可為。

古城可見可觸,文化可感可知,家園可商可居。現時,正定打造出《無界·幻境》行浸式國際光影主題公園、榮國府《元妃省親》《大觀樓》等系列實景演出,為古城增添美麗風景。在接力踐行“旅遊興縣”發展戰略中,正定將持續推進文化資源與新興業態融合創新,不斷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打造全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如今,更多遊客走進河北、樂享河北,正成為新風尚。文旅融合,正不斷驅動河北文化產業發展潜能。

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冰雪、遺址、絲路、民俗……7月22日,張家口市政府與中國鐵路12306科創中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通過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加速打通發展“動脈”。張家口文化資源深厚,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區域內有很多世界文化遺產、奧運場館、福斯滑雪場、高等級旅遊景區,將繼續打造冰雪小鎮、草原天路等更多的高端旅遊集聚區,讓文化旅遊“火”起來。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省委十届二次全會提出,要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廊坊積極對接京津,6月24日,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實現互聯互通,譜寫下鮮活樂章;滄州立足運河資源,努力推進產業融合、規劃建設民宿、促進鄉村遊;邯鄲以“運河古都名鎮之旅”為主線,開發運河主題遊線路,推進成語典故、太極文化沉浸式體驗和數位化賦能……

崇尚創新,正引領河北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

“通過技術創新,我們的聲音,世界已能聽到。”8月9日,在武强嘉華樂器有限公司,一款DC系列爵士鼓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該公司副總經理於秉勳說,這款爵士鼓執手設計精巧,部件採用鋅鋁高分子壓鑄,獲得德國工業設計紅點獎,還讓公司打擊樂器一舉挺進國際市場,在德國市場佔有率達到90%。

武强西洋樂器產業是縣域特色,產品暢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以中低端居多。最近,武強縣製定《樂器文化產業振興工作方案》等措施,以科技創新為抓手,加大對企業在科技專案等方面的支持,助力樂器產業向高端邁進。

吳橋雜技、曲陽石雕、豐寧布糊畫、甯晉工筆劃……立足新征程,河北縣域文化產業在崇尚創新中,不斷激發潜能,正積極推動河北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優勢。

惠民共亯,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這是個精細活兒,跟咱以前種地挖土可不一樣啊。”8月3日,尚義縣石井鄉四臺遺址。56歲的農民工杜漢俊和村民們,緊握著磨得鋥亮的手鏟,蹲在土坑中仔細地刮著土層,汗水早已濕透衣衫,曬黑的臉上笑容綻放。

冀西北壩上,河北考古人與尚義四臺、康保興隆、崇禮鄧槽溝梁等史前遺存不期而遇。其中,四臺遺址發現房址、淺坑等遺跡,出土陶石骨貝等類遺物。“最近還發現一把骨柄石刃刀,是生產力提高的見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戰護說,四臺遺址是河北新石器考古又一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根系研究上意義非凡。

“以前到處打工,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每月掙4000多元,還能照顧家,越幹越有勁。”杜漢俊是馬章蓋村人,去年全村搬到大青溝鎮,距遺址僅10公里,“在遺址工地幹活,知識長了,說話也文明了,現在鄉親們稱呼咱們是‘考古土專家’。”根植於泥土的文化,滋養出鄉親們深沉的獲得感和自豪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脚跟的根基。”總書記的話,鼓舞人心。

燕趙文脈,源遠流長。立足新時代、新要求,更需要不斷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惠及更多百姓,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

繪稿、刻版、印畫……8月9日,武強年畫博物館內,省級非遺傳承人康英勤伏案揮筆,正在創作新作品。他告訴記者,在網路化、數位化的今天,富於濃郁鄉土氣息的武強年畫堅持守正創新,唯有不斷拓展題材,才能真正走進都市和現代生活。

蔚縣剪紙、大名草編、圍場滿繡、吳橋石影雕……長城腳下、大運河兩岸、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上,散落著非凡的民間技藝,有的已生機盎然、有的正含苞待放、有的尚深藏閨中,今年以來持續深挖資源稟賦,逐漸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靚麗風景。

技藝提升、題材突破、幫扶支持……6月3日至6月18日,圍繞“2022年河北非遺購物節”,省市縣三級文旅和商務部門,綜合全省非遺工坊、中華老字型大小等開展各類展示活動,全省非遺產品銷售總額超5500萬元。許多偏遠地區的非遺,借助網絡平臺飛出山溝溝,既展現出獨特的地域文化,又給從業者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讓更多文化遺產活起來、火起來,給更多人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康英勤等人的話,充滿對未來的美好祝福和期盼。(記者龔正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