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畫四年來成績斐然,演藝大世界將進一步拓展市場完善產業鏈讓上海成為音樂劇“源頭”和“潮頭”

上海 71℃ 0
摘要:張頌華建議,未來演藝大世界要用更好的劇碼統籌機制、票房機制和差异化的行銷機制,使之成為真正的音樂劇“源頭”和“潮頭”,讓音樂劇成為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

  記者吳桐

  為期三天的劇本朗讀會結束後,評審們仍爭論不休:四部入圍上海文化廣場2022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畫的作品各有各的好,究竟誰能晉級?答案近日終於揭曉:影視IP孵化作品《八角亭謎霧》和改編自莫泊桑同名小說的《一生》闖關成功,計畫年底以工作坊形式與業內人士和觀眾見面。此外,特邀孵化作品《縫紉機樂隊》和《麥克白夫人》將集結海內外資深音樂劇創作者共同孵化。

  作為“演藝大世界——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的重要組成部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畫四年來共吸引463人次投稿342部原創作品。“大咖”和新人面對同樣的孵化標準與流程,接受重重考驗。“表面越繁榮,越需要冷靜思考我們該如何科學、專業、務實地培養新人,如何創作出思想精深、製作精良、藝術精湛的原創音樂劇,如何拓展市場、完善音樂劇產業鏈,讓上海成為音樂劇的‘源頭’和‘潮頭’。”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張頌華說。

  培養中國音樂劇的未來

  三年前,“95後”編劇孫浩程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不久,投身小劇場話劇但無人問津。那年,他抱著嘗試的心態投稿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畫。沒想到,他與張吟昕聯合編劇的《南唐後主》一路過關斬將,在工作坊中獲得觀眾票選的人氣獎。現時,《南唐後主》正在全國進行第三輪巡演,成了原創音樂劇中難得的“爆款”。

  有才華有熱情的年輕創作者,是上海音樂劇的“源頭活水”。孵化計畫不僅有一雙發現他們的眼睛,還在他們之間架起一座橋,讓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弄潮”。

  三年前,《南唐後主》投稿時,只有一個並不成熟的劇本,但孵化計畫的評審們看中了它的潜力,經過“拉郎配”,邀請上海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張博進入團隊,後又有新的編劇和作詞“入夥”。今年入圍作品《一生》也是這樣,投稿時只有編劇溫昭逸改編的一個本子,但經孵化平臺匹配青年作曲蔣驍然,兩位年輕人的創作碰撞出火花,成功進入2022孵化計畫最終賽段。

  孵化計畫也在資深創作者和音樂劇新人之間架起一座橋。音樂劇《趙氏孤兒》《猶太人在上海》導演徐俊今年第一次加入孵化計畫擔任導師,指導《一生》。徐俊說:“跟兩位年輕的編劇和作曲一起工作非常愉快,這也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

  在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孵化計畫發起人費元洪看來,“年輕態”音樂劇是未來全球音樂劇發展的趨勢。張頌華認為,音樂劇人才培養方面,上海有業界和學界聯動的優勢。“未來希望能在音樂劇教育體系上有更多融合,平衡音樂和戲劇表演,培養更全面的音樂劇人才。”

  孵化中國風格原創作品

  在不久前舉行的論壇上,泓洋國際總裁、製作人丁墾指出:比起經典、優雅的傳統音樂劇,年輕觀眾更喜歡看融入自己真實生活體驗的音樂劇。“受到社交媒體和‘Z世代’崛起的影響,觀眾想要和舞臺上看到的內容產生關聯。”

  四年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畫孵化的作品大多講述年輕人自己的故事,或有强烈的中國風格。今年入圍作品《八角亭謎霧》雖改編自影視IP,但孵化導師、編劇劉亮佐透露:“我們會在懸疑故事裏加入中國傳統戲曲的元素。”

  “中國音樂劇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一個從引進到本土化,再到原創的路。”張頌華說,“希望華語原創音樂劇可以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結合,表現中國精神、中國氣派。希望更多創作者沉下心來,敬畏舞臺、敬畏觀眾,做可以走向世界的原創音樂劇。”

  孵化計畫進入第四年,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同行的關注。《縫紉機樂隊》和《麥克白夫人》都有海內外“大咖”加盟。音樂劇版《縫紉機樂隊》試圖將百老匯經驗和中國本土文化結合,而《麥克白夫人》聯合中英兩國創作者孵化劇本及音樂,計畫今明兩年在上海和倫敦兩地完成2—3輪工作坊,並有望在上海迎來世界首演。費元洪認為,有科學且務實的孵化機制和創制體系,方能在“潮頭”勇立。

  讓音樂劇成為文化名片

  每次在上海文化廣場看完音樂劇,散場時看到年輕的面孔走進夜色中,張頌華總會被打動:“上海文化廣場十年積累了37萬會員。未來,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將更好地綜合劇場和院團資源,完善音樂劇產業鏈的各環節。”

  8月13日,上海文化廣場製作的音樂劇《星際信使》中文版將在上劇場首演,音樂劇《基督山伯爵》與《莎翁樂園》也將於年內完成製作出品及首演。同時,上海文化廣場附屬空間——上海音樂劇文化研究中心將迎來沉浸式互動戲劇的演出。費元洪認為,打破音樂劇行業“內卷”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蛋糕做大”。“當上海吸引更多優秀的音樂劇人才,推出更多優秀的音樂劇作品,培養更多觀眾對戲劇的認同感和走進劇場看音樂劇的習慣,這個市場就會越來越大。”

  在上海文化廣場所在的演藝大世界,音樂劇集聚效應正在凸顯。上海大劇院創制中心出品的音樂劇《卡拉馬佐夫兄弟》中文版未演先熱,亞洲塔樓的環境式駐演音樂劇總能吸引從全國各地來看戲的年輕人,中國大戲院定制音樂劇《夜半歌聲》駐場演出計畫年底開啟……

  張頌華建議,未來演藝大世界要用更好的劇碼統籌機制、票房機制和差异化的行銷機制,使之成為真正的音樂劇“源頭”和“潮頭”,讓音樂劇成為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