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綠繪就二黃河畔生態底色

内蒙古 51℃ 0
摘要:綠色,曾經是二黃河沿岸稀缺的顏色,如今卻成為裝扮二黃河最厚重的“底色”。為扭轉這種局面,2009年,總幹渠分中心發動幹部職工,在二黃河畔打響了植樹造林大會戰。等試驗成功後,將在二黃河畔成片種植。

時下,靜靜流淌的二黃河波光粼粼,無聲潤澤著河套大地。從空中俯瞰,180公里長的人工防護林,宛如一條綠色長龍沿二黃河靜臥,默默守護著身後的一方百姓。

記者一路探訪一路感慨,十幾年前,二黃河畔“樹枯、地禿、滿目荒蕪”;如今,沿岸綠意延綿、繁花似錦、果香百里、鳶飛魚躍。

綠色,曾經是二黃河沿岸稀缺的顏色,如今卻成為裝扮二黃河最厚重的“底色”。這一巨變的背後,離不開河套水利人十幾年如一日改荒換綠、接力植綠、護綠興綠的奉獻與擔當。

披星戴月種樹為家鄉河披綠

二黃河邊,竹柳、新疆楊等林木蒼翠挺拔、綠浪翻滾,像兩排衛士守護著二黃河。

如果不是同行的總幹渠分中心工程科科長韓中海介紹,很難想像,就在上世紀90年代,二黃河沿岸一片荒蕪,大片土地鹽鹼化嚴重。為數不多的林木,還因病蟲害和亂砍濫伐而老化、衰减嚴重,整個渠系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堤壩防禦功能弱,危及兩岸。

為扭轉這種局面,2009年,總幹渠分中心(原總幹渠管理局)發動幹部職工,在二黃河畔打響了植樹造林大會戰。

“植樹造林大會戰那個苦可不是說著玩兒的。春天,土地還沒有解凍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扡插育苗、整理田地。土地消凍後正是河套地區颳風季,我們又開始頂著寒風種樹。一旦種樹開始,一兩個月都回不了家。”說到植樹大會戰,總幹渠分中心第一樞紐所所長郭建平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幾年,密植林帶,一天種十來公里,全域200多人,無論男女,無論幹部還是職工,都在實實在在的勞動,大家搶著幹、比著幹,不講條件、不計報酬。”

“每天早晨6點起床,7點準時上工,中午12點左右在渠陂上就著風沙匆匆吃口飯後接著幹,直到晚上8點才回所裡休息……”總幹渠分中心第一樞紐所業務股股長魏文斌回憶說,每天不停地揮鍬挖樹坑,大家手上都是水泡,肩膀疼得抬不起來,臉也被曬脫皮、吹得黝黑,可大家依舊堅持苦幹。

一把鐵鍬兩隻手,幹罷春夏幹冬秋。賴以支撐水利人堅持下來並一以貫之的,是先輩傳承下來的敢想敢幹、苦幹實幹的精神和使命。“頭頂烈日酷暑,脚踏總幹熱土。為何披星戴月,只為片片竹柳”,在他們中流傳著的這首詩,恰好詮釋了他們的初心和决心。

攻堅克難造林栽一片要綠一片

“種活一棵樹,跟養活一個孩子般不易。”這曾是水利人植樹造林時所面臨的困境。

韓中海介紹,總幹渠沿線的工程保護地內,過去全部是荒灘弃耕地,地勢高低起伏,鹽鹼化嚴重,根本種不成樹。有的地塊因鹽鹼化嚴重,重複種植十幾遍都無法成活。

不服輸的水利人咬定“栽一片就要綠一片”的目標不放鬆,在不斷實踐中,他們摸索總結出“工程先行,科技保障,四季造林,管護為重”的經驗。

既然種樹不成,那就先改造土地。他們開始利用各類機械對土地進行前期整理和改造。由於總幹渠陰滲,整理出來的土地仍然不具備栽植條件。

為了提高土地質量,他們採取多次深澆的辦法對鹽鹼地進行洗鹽壓堿改良,硬是把幾十年種不活樹的土地一點點改造了過來。

為了加快造林進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他們採取春夏秋冬四季迴圈造林的方法和高杆栽植、截條扡插、大棚苗移植等多種方式進行造林。

功夫不負有心人。二黃河兩岸從過去空白段落達到80%左右,慢慢變成走到哪兒都綠樹掩映。因為造林難,水利人都愛樹如子,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飽含深情。

殫精竭慮護林換來綠意盎然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水利人可不會躺在功勞簿上高枕無憂,“三分造,七分管”早已是他們的共識。

每天一大早,總幹渠分中心第二樞紐所副所長韓晋春匆忙吃口早飯,把水泵、發電機、旋耕機裝上四輪車,吆喝上兩三個職工就往河岸駛去,開始了一天的林木養護工作。“如今河岸兩旁幾乎看不到裸露土地,植被覆蓋率高,我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守護好這片綠地。”韓晋春說。

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韓晋春憑著一股子韌勁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步步從普通職工成長為所裡的中堅力量,而且還是全所出了名的造林能手。

韓晋春認為,與種樹相比,管護更不容易。“隨著造林面積的新增,管護任務越來越繁重。澆水、施肥、除草、修剪,防病蟲害、防火、防羊啃……從春到冬,職工們幾乎沒休息的時候。”韓晋春說。

“以前澆灌相對比較辛苦。因渠低地高,無法自流灌溉,只能用泵抽水澆灌,我們就開著泵船或農用四輪車載上泵機,澆一段挪個地方。遇上風浪,泵船很容易翻沉。澆灌用的橡膠水管12寸粗、8米多長,得六七個人才能抱起來。”韓晋春一邊比劃一邊說,“夏灌、秋澆緊張時期,有時中午都顧不上休息,一干就是10多個小時。”

而在總幹渠分中心第二樞紐黃濟站負責人白勇看來,夏天除草才是最難受的。地裏蚊子多,他們穿著厚厚的迷彩服用四輪車帶著旋耕機除草,一干一身汗,衣服緊貼著後背。天快黑的時候,蚊子在臉前嗡嗡地飛,人都不敢張嘴吸氣,一不小心就會把蚊子吸進氣管裏。

白勇告訴記者:“現在都用無人機打農藥,過去都是人工背上幾十斤的藥罐噴農藥,特別辛苦。雖然帶著防毒口罩,但眼睛不停地流淚。有人因為過敏,嘴都腫了。要是遇上藥箱漏水,藥水滲到背上,那真是疼癢難耐,還特別容易起滿身紅疹。”

“這些年種樹,大家把沒幹過的活兒都學會了,沒見過的東西都用過了,沒受過的罪都遭了,一步步成了‘業餘種樹專業戶’。”白勇打趣說。

業餘,是因為種樹並非水利職工的主業;而專業,是因為育苗、扡插、剪枝、嫁接、栽植高杆、打藥捉蟲等,無一不是他們親身參與,早已駕輕就熟。

十幾年的植樹大會戰,是每一位參與其中的水利人難以忘懷的記憶。看著越來越美的二黃河,他們覺得一切都值了。

持之以恒興綠繪就生態畫卷

經過十幾年的大力營造,水利人在二黃河沿線累計栽植各類樹木達2000多萬株,建成占地1.5萬畝、全長180公里的高標準生態綠化帶,這條綠化帶成為有效防止兩岸陰滲、保護沿岸農田、改善區域小氣候的“空中綠色排幹”,橫貫全市的生態長廊。

驅車行駛途中,透過車窗,記者總能看到二黃河上群鳥或振翅舒身,或低翔河面;樹林裏,雉雞、野兔的身影時隱時現……

“防護林有效改善了沿岸局部小氣候,降水次數明顯增多,吸引了狐狸、獾子、天鹅、白鷺等眾多動物在此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總幹渠分中心第四樞紐所所長郭新祥說,白鷺對棲息地環境要求較高,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好不好,它最有發言權。

近兩年,總幹渠分中心生態保護站還致力於培育山桃、山杏、鈴鐺果、世紀梨等林果類植物。等試驗成功後,將在二黃河畔成片種植。到那時,二黃河畔更將是“花香草綠樹婆娑,果香四溢沁心脾”。

青山重疊疊,綠水響潺潺。而黃河生態環境日新月异的變化,醞釀著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精彩蝶變,以水為墨、以綠為題,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水和諧的生態畫卷將愈發壯美。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相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下,在敢想敢幹、苦幹實幹精神的凝聚下,只要播得下種、看得見根,巴彥淖爾人定能築牢一道道生態屏障,書寫一個個綠色傳奇。

标签: 黃河 三農 林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