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以來,受連續强降雨影響,阜新市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灾害過後,阜新市把恢復重建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科學重建、系統重建、綠色重建,把灾後恢復重建與低碳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相結合,形成市委統籌、政府主導、縣區主體、鄉鎮主責、村屯主戰、部門聯動、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防汛救災新格局。
災後重建的基礎是恢復,關鍵在於鞏固提升,阜新市綜合資源,統籌力量,打出系列“組合拳”。綜合涉農資金、行業資金,集中向災後重建傾斜。圍繞水利、交通、電力、通信等領域,精心謀劃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項目。委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可研報告,對澇區實施科學系統治理,全面加强路網、水網和林網建設,全面提升抵禦自然灾害能力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同時,阜新市夯基補短,積極探索建立防災救災長效機制。與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制訂全域海綿城市規劃方案,並於今年7月至10月,集中開展以垃圾清運、汙水處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整治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以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的整治成果,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
阜新市以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為契機,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發揮當地迴圈經濟和新能源產業優勢,在災後重建過程中鼓勵、引導使用新型節能環保建材。因地制宜探索“光伏+”模式,利用農戶建築屋頂建設戶用光伏,在為用戶帶來穩定收益的同時,促進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與生活方式低碳化。
羣衆需要在哪裡,黨員幹部就出現在哪裡。面對突如其來的汛情大考,1780名城鄉强基工作隊員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就地轉化為防汛工作隊、救災救助工作隊。市直機關黨支部2476名幫扶幹部立即下沉到對接的619個村,“一村一台賬”“一戶一檔案”製定幫扶、重建計畫。全市開展“救災救助送溫暖”專項行動,黨員先鋒隊、技術服務小組、道路交通搶險隊等紛紛深入鄉鎮村屯,成為灾後恢復重建的先鋒隊和主力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