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市人社局副局長嶽茂新在“‘振興新突破奮進新征程’――瀋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實施民生工程專場)作新聞發佈。
“一直以來,瀋陽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就業工作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嶽茂新介紹,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人社局堅持從人文、人本、人性角度出發,聚焦就業情感、就業衝突、就業需求,推動就業工作實現深刻變革,初步實現了求職者、用人單位和公共服務三方面舒心滿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效益三維度迭加融合,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
聚焦市場穩定强化就業優先政策
市人社局先後出臺《進一步强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促進就業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檔,打出了“降、免、返、緩、補”的政策“組合拳”,確保市場主體表現出較强的穩就業韌性。實施穩崗返還,按照60%的標準為中小微企業進行預撥付穩崗資金,今年以來,共為4.2萬戶參保單位發放穩崗返還資金3.2億元,穩定就業崗位60萬個。全面開展就業失業動態監測,失業動態監測企業的數量由國家佈置的100戶增至700戶,全面掌握瀋陽市就業失業情况,為防範失業風險和穩定擴大就業提供決策依據。
十年來,瀋陽市城鎮新增就業每年都在10萬人以上;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逐年上漲,由2012年的1608元增長到現時的3166元。
聚焦重點群體强化精准就業幫扶
市人社局不斷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力度,實施“大學生留沈倍增工程”,持續開展“五送”進校園、“才領東北,築夢盛京”春季大型網絡招聘會等留沈就業系列活動,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對接平臺,促進高校畢業生多管道就業。頒佈實施“瀋陽人才新政3.0版”“興沈英才計畫”等政策體系。兜底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常態化開展“全市就業困難人員大走訪”“就業援助月”等系列活動。開展崗位對接、就業培訓、就業指導,切實兌現“一對一幫扶”承諾,確保全市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百分之百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每年春節前後,深入開展“春風行動”等系列專項活動,為返鄉人員提供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多管道就業。
十年來,瀋陽市累計幫助1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吸引近70萬名應屆高校畢業生,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50餘萬人。
聚焦空間拓展强化創業帶動就業
市人社局以打造高水准孵化平臺、構建高品質服務生態、舉辦高規格創業大賽為抓手,持續激發勞動者創業積極性,不斷優化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政+銀”模式,降低政策門檻,擴大經辦銀行範圍,合作經辦銀行由4家新增至37家,政策惠及面快速擴大。聚焦“夜經濟”“宅經濟”等當前消費市場新亮點,創新打造“瀋陽業市”舒心就業服務平臺,讓外賣、網約車等平臺經濟的靈活就業成為吸納就業、解决失業的新通路。開展“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創業大講堂”“直播帶創業”等系列活動,全面落實創業孵化基地補貼等扶助政策,大力破除束縛創業的壁壘,創業氛圍日趨濃厚。
十年來,瀋陽市扶持創業帶頭人近4萬名,帶動就業22萬人;創業擔保貸款總量從2012年的1.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6.2億元,增長了11倍,累計發放近60億元,惠及2300餘家企業和1.2萬個創業個體;創業孵化基地從無到有,現有39家。
聚焦供需匹配?强化就業技能培訓
市人社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人才工作政策的同時,結合瀋陽實際,不斷加強製造業和民生領域急需緊缺職業(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先後制定出臺《沈陽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意見》《瀋陽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檔,扎實開展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科技人才職稱評審通道。開展“匠心傳繼、莘紳向陽”技能大賽等活動,為培養大國工匠搭建舞臺。
十年來,全市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超過10萬人,技能人才隊伍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益優化、貭素逐步提高。現時,全市技能勞動者達到78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23萬人。
聚焦環境優化?强化公共就業服務
市人社局持續創新服務方式,打造多終端立體式就業服務平臺,推行“24小時不打烊”就業服務,實現掌上辦、指尖辦。設定綜合服務視窗,推行“一窗式”服務新模式,在全市形成精細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綜合櫃員制經辦形態。深入實施人社服務快辦行動,精簡辦事流程,實現失業告知、技能提升等事項即時辦結。縱深推進“最多跑一次”服務,實施高頻事項打包辦,推行“延時服務”“預約服務”。
十年來,全市公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召開各類招聘活動4000餘場,服務市場主體21萬家次,服務求職者250餘萬人次。全市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從2012年的106家,增長到2022年的1403家。瀋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功獲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嶽茂新表示,下一步,市人社局將繼續把穩就業、保就業放在突出位置,以推進實施“舒心就業”示範專案為契機,全力打造“舒心就業”民生工程,通過建機制、穩崗位、拓通路、保重點、兜底線、强培訓、優服務等舉措,持續穩定和擴大就業,為瀋陽振興發展貢獻更多人社力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