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怒江峽谷熱潮湧

云南 88℃ 0
摘要:怒江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持續開展邊境疫情防控、產業項目、小康示範村、基層黨建、集體經濟建設。

盛夏,滾滾怒江驚濤拍岸,急流奔湧;巍峨高黎貢山草木菁菁,蔚然深秀。

從片馬邊關到石月亮高山,從丹珠通道到獨龍江峽谷,條條道路綿延入山,進村連戶,座座大橋跨江連山,天塹成坦途;片片林果美了山川,富了百姓。

乘著新時代的東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近千里邊關澎湃著跨越發展的熱潮,洋溢著勇毅前行的激情,處處顯現出奮發向上的幹勁,書寫著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跨越發展的動人篇章。

邊境村寨氣象新

沿著蜿蜒寬敞的水泥路,走進與緬甸一山之隔的瀘水市稱杆鄉自把村,青山疊翠,樹林茂密,一棟棟藍頂黃牆的嶄新民房上空,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自把村是傈僳族村寨,位於高黎貢山東麓,曾因高山阻隔、道路崎嶇、產業欠缺而閉塞窮困。

脫貧攻堅戰中,自把村修了盤山公路,實施安居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成立了4個合作社,種植中藥材,發展黃牛養殖業,推廣新型飼草構樹2000畝、皇竹草1500多畝、核桃5240畝、草果2360畝、油桐1200多畝,419戶1613人有了持續穩定的增收產業。

“這幾年村裡的變化太大了。大部分羣衆住上了嶄新的兩層小樓,硬化路通達每戶人家,公共廁所乾淨明亮。大家發展特色產業,出外務工,開車跑運輸,賣山貨做生意,致富門路越來越寬。”自把村黨支部書記白乃說。

馬庫村是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最南邊的村寨。青山綠水間,矗立著粉牆紅瓦的房屋,鹅卵石鋪砌的村道寬敞整潔,山后草果連片。

這幾年,馬庫村從邊遠落後的村寨成為產業興、環境美、百姓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現在,我們馬庫村不但有好房子,有好草果,有文體活動場所和農家樂、民宿,還有了產業橋、草果溜索和蔬菜園,鄉親們的日子比野蜂蜜還甜。”馬庫村黨支部書記馬成華說,環境美,日子好,獨龍族羣衆守邊固邊的熱情高漲,戶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每一條便道,每一個山口,每一個卡點,都有人24小時不間斷值守。

四山夾一江的特殊地形地貌導致怒江州廣大農村,特別是邊境村寨的村民分散居住在陡峭的高山、半山上,生產生活十分艱難。

脫貧攻堅戰中,怒江州將邊境村寨作為攻堅重點,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村寨實施整村整組搬遷。對就地脫貧的村寨,開展基礎設施、通信、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民族文化等工程項目建設,讓邊境村寨羣衆有新房子住、有穩定增收產業、有乾淨水喝,孩子有學上,能就近看病,吃穿不愁,讓搬出去的有盼頭,留下來的有幹勁。

今年,怒江州啟動79個邊境小康村建設,立足邊境村寨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實施道路、產業、人居環境提升和勞動技能培訓等,進一步補齊發展短板,讓邊境村寨在鄉村振興的春風中綻放新顏。

綠色產業富鄉村

沿著寬敞的水泥路,走進瀘水市片馬鎮片四河村,山地裏一片片遮陰網下,一棵棵重樓茁壯生長。

“國家政策好,83戶人家住進了漂亮的小樓,其他農戶都有安全穩固的住房。重樓、梅子、土雞、黃牛、黑山羊滿山都是。”片四河村黨支部書記普才高興地說,這幾年,片四河村變化很大,道路四通八達,潔淨的山泉水進組入戶,家家住上新房,戶戶有增收致富產業,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2017年,片四河村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愛心企業幫扶下,種植了180畝重樓。此後,村民自己上山找野生重樓移栽,逐年擴大,種了474畝重樓,達到人均1畝。

“按照現時市場最低價格算,474畝重樓可以賣2000萬元。”普才說,以前,村民靠傳統種植養殖業脫貧,往後就靠重樓特色產業一起致富。

怒江州脫貧了,實現高品質跨越式發展是怒江最鮮明的主題、最大的任務。怒江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持續開展邊境疫情防控、產業項目、小康示範村、基層黨建、集體經濟建設。

福貢縣馬吉鄉馬吉米駐村工作隊員與村幹部帶上乾糧,往溝箐草果地裏鑽。今年,他們要多修幾條運輸草果的“溜索”,讓溝箐旮旯能種的全種上草果,千方百計把以前的“百元山地”建成千元地、萬元地。

貢山縣丙中洛鎮秋那桶村村組幹部帶著村民忙著建美麗庭院,成立有機農產品加工廠和文旅公司,擼起袖子加油幹,决心要在年底讓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村民務工增收40萬元。

如今,怒江州已培育出旅遊、有色金屬、綠色能源、峽谷特色生態農業、綠色香料、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六大重點產業,水果、茶葉、咖啡、核桃、漆樹、蔬菜、中藥材等種植面積達297萬餘畝;認證有機產品48個,綠色食品10個,草果、花椒、山胡椒等香料種植面積達144萬畝。

民族團結一家親

“今天有3桌客人要來,大家辛苦了!”一大早,丙中洛鎮甲生村娜姗喲農家客棧傳出女掌櫃娜姗喲歡快的話語。

“旅遊業在慢慢恢復,生意好了,大家就有活幹了。”娜姗喲說,遊客多,生意好,怒族、獨龍族、傈僳族等羣衆就能就近務工掙錢。

甲生村是滇藏線上背包客、騎行愛好者的必經之地。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怒族、獨龍族、藏族、傈僳族、漢族等民族語言互通、生活互助、文化互融,形成了血脈相連、親密無間的關係,大家一起發展特色生態產業和旅遊業,守望相助,團結奮鬥,像石榴籽那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建設美麗家園,守護祖國邊疆。

黨的十八大以來,怒江州先後修訂完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自治條例》《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自治條例》和9個單行條例,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自治條例。高位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創建工作,出臺一系列具有“首創精神”的制度和機制,鞏固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增强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情感紐帶和合力守邊固邊興邊的內生動力。

“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民族。”這是瀘水市大興地鎮中心校老師用漢語和傈僳語給傈僳族孩子們上民族團結教育課程的情景。

怒江州把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文宣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把每年8月定為“民族團結進步文宣月”,利用報刊、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等文宣媒介,多管道、全方位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唱好民族團結之歌。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軍(警)營、進口岸(邊檢)、進醫院、進家庭“十進”活動,形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行動自覺和怒江實踐經驗,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