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田埂上,米華伸出食指反復插入田中測試水深,發現水位已基本回升至六七釐米,他長舒一口氣。
米華是德陽中江縣黃鹿鎮的種糧大戶,他承包的1000多畝水稻經過近幾天的持續補水,又恢復了綠意蔥蘢。就在上個月,當地遭遇一場旱情危機,持續10多天的高溫天氣讓田裡的水位銳減。
7月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遭遇持續高溫晴熱天氣,部分地區出現旱情甚至人畜飲水困難。為科學應對旱情,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於7月15日18時啟動四級抗旱應急回應,並持續生效至今。
持續高溫晴熱 多地陸續出現旱情
7月上中旬,高溫晴熱帶來不良影響,德陽、南充、廣元、遂寧、內江、宜賓、資陽、達州、瀘州等地陸續出現旱情。
7月18日,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雙祠堂村的田裡,玉米已長到2米多高,但受持續高溫“烘烤”,出現萎蔫,葉片邊緣和尖部發黃乾枯。
“半個多月沒見雨了。”村民奉光榮說,持續高溫天氣讓春季播種的玉米提早催熟、灌漿不飽滿,夏季播種的玉米也陸續進入揚花期,高溫熱害不利於玉米授粉。
相比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水稻更需大量用水。中江縣處於都江堰灌區尾水片,7月初,有些地方的稻田出現乾裂。“這段時間正是水稻孕穗期,如果不及時灌溉,後期會出現癟粒,影響產量。”米華告訴記者。
有些地區人飲安全也受到影響——廣元、瀘州等地部分高半山缺水村,村民需拉水送水解决人畜飲水問題。省水安全與水旱灾害防禦中心7月的灾害統計顯示:截至7月15日,旱情一度造成近160萬畝作物受旱、部分絕收,26萬多人飲水困難。
“本輪旱情呈現出輕重不一、分散明顯等特點。”省水安全與水旱灾害防禦中心抗旱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內江旱情相對嚴重、達到中等程度,其他地區相對偏輕,旱情呈現零星分佈的狀況。
先生活後生產 水利工程發揮大作用
研判分析後,我省立即啟動抗旱四級應急回應。這是2020年5月20日以來,時隔兩年,省級層面再次啟動抗旱應急回應。在這兩年期間,儘管也有少部分地區遭遇旱情並啟動過抗旱應急回應,但均未上升到省級層面。
“抗旱原則就是‘先生活、後生產’。”水利廳副廳長譚小平表示,對於乾旱缺水地區,要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尤其是人飲安全。
持續乾旱造成廣元蒼溪縣鴛溪鎮部分村民飲水困難。當地水利部門聯合消防、鄉鎮及供水公司,10多天送水近14000噸,有效滿足了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人飲困難解决後,抗旱保糧仍是頭等大事。“必須充分發揮各類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譚小平表示,今年我省水利工程蓄水情况好於往年,為抗旱保糧增添了底氣。
武引灌區6月下旬以來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僅綿陽境內就有43萬畝水稻不同程度受灾,鹽亭縣高渠鎮鹅項嶺水庫水位下降3米左右。
“既有的大型蓄水、調水工程在抗旱保糧方面要挑大樑。”綿陽武都引水工程建設管理局供水科科長李峰介紹,武引灌區今年水稻保栽面積74萬餘畝,旱情發生以來,已緊急調水6000餘萬立方米用於抗旱,現時灌區旱情基本緩解。
省水安全與水旱灾害防禦中心抗旱室主任陳尚書介紹,由於近期降水增多,不少地區旱情有所緩解,但部分地區旱情仍在持續發展,所以省級層面的四級抗旱應急回應也沒有取消。
據氣象預報,預計8月上旬,盆地南部(自貢、宜賓、瀘州)、盆地中部(資陽、遂寧、內江)伏旱將持續,局部地區偏重。“建議相關地區根據有利氣象條件積極開展人工增雨工作,新增水利設施蓄水,降低乾旱危害,保障供水安全。”陳尚書說。(記者 邵明亮)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