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企業和“碳”的約定

海南 78℃ 0
摘要:我省嚴格落實全國碳市場建設與履約要求,率先完成首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實現履約率100%7家企業和“碳”的約定海南日報 周曉夢 實習生 林小淇 周若凝碳排放配額——一個稍顯陌生的概念。但如今,這個概念正逐步滲透,成為當下很多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去年12月7日,我省納入全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7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組織,順利完成第一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履約率100%的省份。

我省嚴格落實全國碳市場建設與履約要求,率先完成首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實現履約率100%
7家企業和“碳”的約定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林小淇 周若凝

碳排放配額——一個稍顯陌生的概念。

但如今,這個概念正逐步滲透,成為當下很多企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去年12月7日,我省納入全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7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組織,順利完成第一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履約率100%的省份。

現時,我省2021年發電企業及其他行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的上報及核查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新納入配額管理的名錄中的重點排放組織也正在積極做好碳排放注册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開戶工作。

什麼是碳配額?為什麼我省7家企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工作?複盤首個履約期過程,企業又有哪些真切體會?减碳帶來哪些挑戰和機會……在“碳”索道路上,我省已順利邁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首個履約週期第一步。

A

何為碳配額?

一般指納入碳交易的企業允許的碳排放額度,企業每年須清繳

遙遠的概念,是一步步被拉近的。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三個多月後,第一個履約週期的相關工作開啟。發電行業成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應對氣候變化研究中心負責人鄔樂雅解釋,碳配額一般是指納入碳交易的企業允許的碳排放額度,企業每年必須清繳與自身排放量等量的配額,如果企業實際碳排放量大於政府分配的配額,則主要通過交易購買不足的配額來實現履約,反之可以將多餘的配額出售給其他企業。

這就像一個蓄水池,碳配額是“最高水位警戒線”,企業將碳排放量控制在“水位”以下最為理想;超過“水位”的話,企業就需要想辦法,通過外購等管道,“消納”多出來的部分。

在我省,7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組織被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其碳排放量占全省碳排放總量的40%左右。7家企業中,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海南”)下屬企業占了3席。

另外4家,分別是中海海南發電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樂東發電有限公司、海南蓄能發電有限公司文昌分公司、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自備電廠)。

為什麼把發電行業作為碳市場的首批納入行業?

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科技財務處工作人員馬明明介紹,發電行業是我國碳排放的主要行業,數據基礎相對較好。從國際經驗看,發電行業也是歐盟、北美等碳市場優先選擇納入的行業。囙此,處於起步階段的全國碳市場,現時只納入了電力行業,且只有控排企業能够參與交易。

根據生態環境部要求,發電行業(含其他行業自備電廠)2013~2019年任一年排放達到2.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綜合能源消費量約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應納入2019~2020年全國碳市場配額管理的重點排放單位名單,並實行名錄管理。

“我省上述7家企業滿足相關要求,所以被納入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週期名單。”馬明明指出。

從全國來看,我省被納入第一個履約週期的企業數量並不多,類型包括熱電企業和企業自備電廠。此次我省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履約率100%的省份,既為下一個履約週期履約打好基礎,也為提高其他行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能力積累經驗。

B

海南怎麼做?

政策清晰、組織有序,答好綠色低碳“必答題”

面對碳排放配額清繳這一新生事物,很多企業剛開始會比較“迷茫”。

“清繳履約是一項之前沒做過的工作,有壓力。”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能源管理工程師謝勤直言,但在履約壓力下,公司推動减少碳排放的效應明顯。

“畢竟沒接觸過,數據的上報核查等環節都需要指導。”華能海口電廠生產部環保專工黃宏業提到,一開始是有點懵的。

迷茫很快被打破。最先對履約工作做好準備的,是首長部門。在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前,省生態環境廳即開始著手準備,前期的基礎準備工作十分龐雜——

哪些企業要列入重點排放單位名錄、碳排放報告完成與否、企業交易帳戶怎麼開、怎麼注册登記、履約名額怎麼買賣等等,這些都需要首長部門投入大量精力,手把手教,一件件解决。

“我們成立工作專班,從扎實做好重點排放組織溫室氣體排放核查工作、不斷提高重點排放組織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能力、鼓勵重點排放組織積極開展綠色低碳創新實踐等方面,嚴格落實全國碳市場建設相關工作要求,以市場减排機制引導行業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伍曉紅表示。

政策清晰、組織有序,去年12月7日,我省7家企業順利完成第一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全部過關。

對企業而言,碳配額是既看不見又摸不著的“緊箍咒”。按照正常清繳流程,控排企業須在首個履約期最後一天2021年12月31日下午5點前完成清繳,逾期則要接受懲罰。

“去年4月,我們提交電廠碳排放報告,首長部門給我們核算數據;6月30日前,首長部門完成核查;11月23日,我們拿到碳配額分配的額度;第二天,11月24日,我們就申請完成了清繳履約。”黃宏業回憶說。

對海南而言,綠色低碳是一道“必答題”。“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和窗口期,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等政策,海南具有爭當“雙碳”優等生的優勢和必要性。

為科學謀劃“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我省通過系統開展規劃前期研究及規劃編制,已將主動落實“雙碳”目標等相關內容納入《海南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優化碳市場减排效應。發揮市場機制優化配置碳排放空間資源的作用,有效引導資金流向低碳發展領域,倒逼能源消費和產業結構低碳化。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立健全配額分配方法與標準、核算核證、獎懲機制、監管體系等機制建設。

C

企業咋轉型?

算好淘汰落後產能的“經濟賬”,提升綠色競爭力

換個角度看,企業踐行綠色低碳轉型更具意義和迫切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碳達峰、碳中和不是一個單純的科技問題,而是非常深刻的經濟學、管理學問題。

“其一,實現碳中和需要大量投資,我們課題組估測,到2050年,僅在中國就需要近250萬億元的投資。”劉俏表示,從金融體系角度,最關鍵是要迅速形成碳價格的發現機制。這不是純粹的碳排放交易現貨市場,而是如何通過金融產品、金融市場把該元素體現出來。

其二,企業的增長範式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變化,如果把碳排放理解成生產要素,它會進入到生產函數中,並影響消費者效用函數。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倒逼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等管道,减少碳排放,向綠色低碳方向不斷邁進,提升綠色競爭力。

“這是4號、5號機組,機組容量小、能耗名額高,屬於高耗能落後產能,正在拆。”近日,在華能海南發電股份有限公司海口電廠內,該廠節能專工杜志雄指著拆除現場說道,廠裡目前正在“服役”的只有8號、9號兩臺330MW機組。

為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總量,海口電廠提前關停兩臺未達到設計30年壽命期的4號、5號機組,關停後每年可節約標煤約36萬噸,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97.2萬噸。這是一筆淘汰落後產能的“經濟賬”,也是一筆“减碳賬”。

華能海南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公司通過主動關停落後產能、開展節能減排技術改造、供熱改造、建設碼頭岸電、科技降碳等舉措,扎實有序推進節能降碳工作。換言之,與之前相比,如今發一度電的“含碳量”更低。

這是企業在低碳轉型中的“技”與“機”。“我們應用了羅茨真空泵、真空監控等科技裝置,並計畫進行第2回路供熱增容改造,這些舉措帶來的效益,其實是一舉多得的。一方面能提升機組運行效能,另一方面能深挖節能潜能、爭取實現綠色低碳。”杜志雄說。

完成了首個履約期後,企業並沒有閑下來,在歸納和總結經驗之中,他們期待與這一市場共同成長。“我們正著力通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新增生物質燃料等調整能源結構的舉措,减少碳排放。”謝勤直言,他們將更為主動地適應能源結構調整趨勢。

“我省進一步深入落實國家碳市場建設相關要求,强化組織領導與統籌協調,建立健全‘定期檢查+日常抽查’的常態化監管,壓實企業碳排放資料管理主體責任,加强對技術服務機构監督管理;著力提升資訊化水準,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資訊技術,提高日常管理效率、提升決策科學化水准;加强教育培訓、能力和隊伍建設,充實碳排放領域執法監管隊伍,為企業參與下一個履約週期配額清繳做好準備。”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與科技財務處處長張靜指出。

截至去年12月,海南已完成全省擬納入國家碳市場的近30家重點企業2013年至2020年度的碳核查工作,涵蓋電力、石化、水泥、造紙、航空、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充分掌握了歷史排放趨勢與碳排放强度,為企業順利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提供了數據保障。

此外,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與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要求,我省充分發揮海南自貿港的制度優勢與資源稟賦,支持國家能源集團樂東電廠開展碳排放即時監測;引導電力、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試點;鼓勵企業探索重點產品全生命週期碳足迹與碳金融創新。

(本報海口8月4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