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臨港合作打造“二轉二”示範園22個月儲備110多個優質項目

上海 63℃ 0
摘要:據透露,這個“園中園”建設剛滿22個月,已研判儲備110多個優質項目,其中14家企業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這些企業大多與上海有淵源,為了發展陞級準備重回上海。金山第二工業區成為全市唯一“二轉二”的工業園區。

  記者黃勇娣

  “雖然廠房還沒開工建設,但今年就可產出稅收1000萬元。”最近,作為一家食品行業清潔消毒劑頭部企業,柯靈展新公司簽約落戶金山,準備加快在醫療洗滌市場的佈局。據悉,這家企業10多年前從上海起步,如今基於陞級的需求重回上海。

  無獨有偶。深耕納米抗菌資料的潤河納米公司,20年前從華東理工大學走出,如今也决定回到上海,準備籌建全球視野的研發平臺。眼下,他們在金山定制的廠房剛開始繪製施工圖,已明確了“今年產稅千萬元”的目標。

  這兩家企業看中的,都是位於金山區的臨港碳穀綠灣先進資料製造基地。這是臨港集團攜手金山區通過“區區合作、品牌聯動”,共同推進全市唯一“二轉二”工業園區——碳穀綠灣(原金山第二工業區)深度調整陞級的項目,也是在上海“南北轉型”大空間背景下推動重點區塊轉型的實踐案例。

  據透露,這個“園中園”建設剛滿22個月,已研判儲備110多個優質項目,其中14家企業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這些企業大多與上海有淵源,為了發展陞級準備重回上海。從啟動到建出形態、鎖定項目,一般產業園區至少需要四五年,臨港碳穀綠灣的速度之快,讓人驚訝。奧秘何在?

  重回上海的理由

  企業選擇重回上海,都有自己的研判和考量。

  人才優勢、全球視野,是潤河納米當下優先考慮的兩大因素。公司總經理陶志清坦言,未來,企業重點佈局電子材料產品,對於高素質人才需求迫切,上海的人才優勢對於專精特新企業來說必不可少;同時,公司正在不斷拓展全球市場,準備籌建全球視野的研發平臺,上海是中國企業實現全球化的理想視窗。

  在陶志清看來,最終落子臨港碳穀綠灣,還在於園區的專業化服務。在落戶過程中,園區不僅為企業解决產業准入環節的疑難雜症,還按照企業生產實際量身定制高標準廠房;更具吸引力的是,基地正在籌建的“長三角納米基地”“碳穀綠灣安全實訓中心”等功能性平臺,高度契合企業在新材料領域發展的需求,可幫助解決各種痛點問題。

  “封控期間,園區每天都和我們線上溝通,有時一天要開七八個協調會……所以,項目很快敲定落戶上海金山。”柯靈展新總經理曾磊則表示,選擇臨港碳穀綠灣,一方面,是基於臨港集團在產業方面的深耕和特色園區的服務理念,企業期待與臨港碳穀綠灣共成長,“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園區的專業服務與效率超出我們的預期,極大地增强了我們的投資信心和决心。”

  企業看中的這些方面,正是臨港集團與金山區努力推動碳穀綠灣(原金山第二工業區)“二轉二”(第二產業向第二產業轉型)深度調整陞級追求的目標。

  金山第二工業區規劃面積8.58平方公里,於2002年開發建設,是全市唯一的精細化工業園區。前10多年,園區吸引了巴斯夫、花王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但更多是塗料、塑膠等行業的中小企業,能耗高、產出低、環境壓力大等問題日益突出。2015年,上海啟動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金山第二工業區被納入整治範圍。

  2018年12月25日,市政府審議通過《金山第二工業區深度調整轉型發展行動方案》。金山第二工業區成為全市唯一“二轉二”的工業園區。相比其他地方的“二轉三”“二轉2.5”“二轉0”,“二轉二”轉型的難度更大,也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需要“摸著石頭過河”探索轉型的路徑、機制、方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臨港集團參與到碳穀綠灣產業園“二轉二”轉型探索中來。參與伊始,臨港集團借助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和上海產業發展研究院等專業智庫力量,在對園區存量企業進行全面系統產業梳理的基礎上,開展產業和戰畧定位研究。於是,他們初步明確:一是提升產業的科技引領功能,園區由單一生產製造功能為主的“製造型傳統化工園”陞級為集研發、製造、服務綜合功能於一體的“創新型先進資料產業城”;二是提升產業的內在發展動力,推動基礎性資料產業向特而强、專而大的新材料產業轉型,更好地推動製造業從“基礎性”向“戰略性”躍變。

  開發模式之變

  2020年8月,臨港集團正式啟動在碳穀綠灣產業園的專案開發。

  去年,臨港金山二工區公司在碳穀綠灣產業園成功拿地158畝,分別規劃建設一個通用研發類的產業綜合體、一個定制生產類的先進資料製造基地。這個首發項目,準備通過點上的探索性開發建設,為接下來的大規模轉型開發積累經驗。

  眼下,通用研發類的產業綜合體正在建設中,預計今年底可結構封頂。這個項目占地46畝,共包括7幢建築,其中4幢獨棟建築已被客戶“鎖定”,另外幾幢建築則將入駐長三角納米基地、臨港創新管理學院碳穀綠灣分院、協力廠商安評環評組織等功能性平臺。

  因為供應量有限,同時在產業准入上具有稀缺性,產業綜合體的物業未建成已出現被搶購的緊俏行情。

  另一處定制生產類的製造基地,占地面積112畝,預計今年內動工,明年底建成。潤河納米、柯靈展新定制的廠房,就在這一地塊內。

  “我們是‘築巢’與‘引鳳’同時開展。”臨港金山二工區公司負責人朱俊介紹,因為是量身定制廠房,所以園區一邊做規劃、一邊談項目、一邊做廠房設計,完全按照每家企業的個性化需求來建造廠房,“等廠房全部建好了,園區的租售也‘滿’了”。

  對於潤河納米這樣的客戶來說,這座建設中的產業園不同以往。在這裡,他們提出租賃5500平方米廠房,但園區還是完全按照企業的生產流程來設計和建造,哪怕是疫情封控期間,園區也協同設計院一輪輪與企業溝通生產工藝相關的建築需求,進行建築形體相匹配的調整。

  “與傳統印象中筦道縱橫的化工園區相比,我們這裡不僅能滿足安全發展、專業服務的高標準要求,還格外強調生態、智慧、人本,努力打造建築可閱讀、園區可漫步的新型產業社區。”園區工作人員如是說。

  客戶們看得見效果圖、施工圖,看得見具體地塊和建設工地,但他們看不見的是,這兩個地塊的開發模式和服務模式也變了。

  在開發模式上,以前是土地招商,來一家企業給一塊地,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和產業散亂,現在則通過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探索“模組化、組團式”的定制廠房開發,統一園區風貌,統一園區建設、統一園區招商、統一園區運營,既有效解決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規模小、難以直接獲得土地,人員規模少、難以管理建設廠房等痛點堵點,也利於以安全發展觀統領產業發展落地,更有利於產業集聚發展和土地資源集約利用。

  在服務模式上,“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的優勢也體現出來。臨港集團與金山區投促辦、安全環保首長部門、碳穀綠灣產業園管委會等相關部門共同創新,探索提前服務,對定制廠房項目一改傳統“工藝—土建—施工”的串聯模式為並聯模式,幫助客戶緊抓市場機遇,快速落地投產,也有助於園區加快建設節奏,實現滾動開發。

  正是這些看不見的變化,提升了企業客戶的感受度,也悄然推動了“二轉二”的轉型陞級。

  有人會問:新舊兩個“二”到底區別在哪兒?朱俊說,關鍵是內涵變了,增長的動能變了。

  以潤河納米、柯靈展新兩個項目為例。從綠色環保角度來說,項目的萬元能耗大約僅為現時面上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從提升土地利用能效來講,兩個項目產值平均1880萬元/畝/年,而周邊面上一般項目准入標準為800萬元/畝/年;從產業内容來講,項目均屬於科技驅動型的新材料領域智造企業,既有傳統第二產業生產内容,也有很强的研發投入和較高的服務收入比例,還屬於“2.5”產業。

  產業生態“引力”

  受益於這種創新開發和服務模式,臨港金山二工區公司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已累計接觸產業客戶150餘家,實質研判產業項目116個,重點跟踪推進產業項目30個,簽署合作意向書14份。

  與此同時,園區全力培育產業大生態,圍繞“新材料”引入一批重要功能平臺,包括上海質科院綠色低碳發展研究碳穀綠灣分中心、上海納米科技與產業發展促進中心長三角基地、安大夫安全發展培訓空間、新材料專業投資機構銀鞍資本、臨港創新管理學院碳穀綠灣分院等,共同為“二轉二”轉型提供平臺支撐。

  這樣的產業生態支撐,對企業來說獨具吸引力。2021年,正是在臨港金山二工區公司與上海納米中心合辦的“第三届長三角納米之星創新創業大賽”上,臨港金山二工區招商團隊成功發掘了潤河納米公司,並重點關注其“電子封裝資料用離子捕捉劑”科技的研發進展和產業化應用。經過一年多的服務和賦能,潤河納米最終決定落戶上海碳穀綠灣園區,並在2022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正式簽約。

  如今,園區還努力把服務做成產業,放大產業生態的魅力,不斷為新材料產業鏈上的企業引智、賦能。

  比如柯靈展新公司,主要為食品飲料、餐飲、製藥等行業提供清洗消毒一攬子解決方案,已是國內清潔消毒劑領域標杆企業。眼下,雖然企業還未正式搬過來,但園區已在籌畫舉行餐飲行業清潔安全科普培訓活動,既是面向社會推出的一種服務,也是幫助柯靈展新公司提前進行市場培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