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州:廣袤沃野譜新篇

吉林 52℃ 0
摘要:建州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延邊州“三農”工作步履鏗鏘,碩果累累。美麗庭院、乾淨人家7.4萬戶,省級美麗鄉村88個、省級3A達標村660個。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

建州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延邊州“三農”工作步履鏗鏘,碩果累累。

資料顯示,2021年,全州農村經濟總收入248億元,比2017年新增63億元,是1976年3.3億元的75倍;全州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770元,比2017年新增4369元,是1976年90元的164倍。美麗庭院、乾淨人家7.4萬戶,省級美麗鄉村88個、省級3A達標村660個。

  產業振興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千百年來農民對“耕者有其田”的熱望。

1981年,改革的春風吹拂延邊大地,分田到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極大釋放了全州農民久被束縛的力量,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央作出取消農業稅、實行農業直補兩大歷史性決策,全州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壯大。農村經濟總收入由1988年的11.6億元新增到2021年的248億元;農民人均收入由1988年的550元新增到2021年的14770元。糧食產量從1978年的55萬噸猛增到2021年的179萬噸,創歷史新高。

延吉市三道灣鎮支邊村草莓育苗產業園項目於2021年建設並投入生產,為村民提供30多個就業崗位,今年購買的1.2萬株原種草莓母苗繁育後,預計可獲益180萬元,淨收入15至20萬元,帶動村民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動力。在全州,像支邊村草莓育苗產業園一樣,給農村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讓更多村民在家門口掙錢的產業項目比比皆是。

近年來,全州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積極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佈局,提升優質粳稻、優質大豆和優質小麥種植面積,推廣普及稻田養鴨、稻田養蟹、水稻黑地膜覆蓋、大豆壟上雙行綠色高產等栽培技術,全州糧食總產穩定在171萬噸以上。現時,全州共有“一村一品”示範村(鎮)44個,省級以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星級企業38家,全國產業强鎮2個。和龍市獲評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敦化市、延吉市獲評吉林省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汪清縣桃園小木耳產業園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延甬對口合作共達成合作項目16項,圓滿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

 多元發展鄉村建設成效顯現

“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昔日延邊農民最大的嚮往。如今,夢想變成現實,農民收入新增,“吃糧靠返銷,種田靠借款,花錢靠救濟”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農民迅速跨過溫飽線,昂首行進在小康路上。路平、房新、環境美,放眼延邊大地,美麗鄉村建設新曲正酣,鄉村振興前景無限。

延吉市朝陽川鎮太興村太興紅色小鎮,近年來人氣高漲,一大批研學照、宣誓照、遊客照刷爆微信朋友圈,人們紛紛來到“紅色打卡地”,重溫歷史,感懷先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建設農民宜居宜業的美麗田園鄉村,累計投入43億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穩步推進“廁所革命”,全州共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34132戶,創建美麗庭院、乾淨人家7.4萬戶、省級美麗鄉村88個、省級3A達標村660個,建成重點鎮、重點流域鄉鎮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項目9個,四級河湖長制實現全覆蓋。

為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全州堅持把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作為貫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線,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全州共落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超過1.1億元,惠及行政村近36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省和國家驗收,全州共清理核實資產38.8億元,1051個村成立集體經濟組織;推行農村“册外地”規範化管理,多種方式盤活利用農村閒置宅基地;全州所有行政村均實現經營性收入。

龍頭帶動農民致富能力增强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保障。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隨著流動人口放開,全州許多農民離開家鄉,加入勞務大軍,出國掙外快成為新增家庭收入的一大途徑。雖然勞務收入高,但也造成一定的農村人才流失。

近年來,隨著農村環境的改善和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外出務工人員、畢業大學生返鄉創業的願望越來越强烈。全州適時出臺一系列“引鳳還巢”政策,吸引一大批有識之士返鄉創業,大展宏圖。與此同時,就地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在農村大顯身手,帶動農村各項產業快速發展。

張國振就是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2011年大學畢業後,他回到家鄉延吉市朝陽川鎮勤勞村辦起家庭種植農場,一改昔日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管道,依靠科技一個人種植50公頃農田,年收入近百萬元。現時,像張國振家庭農場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全州已有1.2萬多家,規模經營土地面積達24.5萬公頃,占全州耕地面積的64%。如今,全州共培育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74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9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7個,實施農業產業項目建設262個。其中,納入國家級農產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平臺的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71家。

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民,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出眾多叫得響的“延字型大小”農產品品牌,全州僅人參品牌就達70多個。現時,全州人參留存面積3500公頃,林下參面積1.6萬公頃,產值預計達82億元。非林地栽參面積逐年擴大,年可加工鮮參5000噸左右,產值達35億元;黃芪、平貝母、淫羊藿、北五味子等其他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6萬公頃。食(藥)用菌發展規模近15億袋,產量達到72萬噸,以靈芝、桑黃天麻、猪苓等為代表的藥用菌產業發展迅猛,全州食(藥)用菌“一縣一品”的戰畧佈局快速形成。全州規模養殖場發展到556家,累計創建國家和省級示範場121個,延邊黃牛國家級種質資源場成為國家級肉牛覈心育種場;蜂蜜產量占全省總產量的48.9%;梅花鹿存欄100頭以上的養殖場11個;全年漁業總產值達103.8億元。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延邊鄉村振興正快馬加鞭。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