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千億斤糧食”背後的“百億斤擔當”

吉林 57℃ 0
摘要:白城素有“八百裏瀚海,八百裏糧倉”之美譽,這個大糧倉能裝多少糧食?去年白城市糧食生產總量達111.39億斤,實現“十連增”,增幅9.35%,居全省第一位……鵝黃嫩綠之間,藏匿著百億斤糧食背後的故事。

白城素有“八百裏瀚海,八百裏糧倉”之美譽,這個大糧倉能裝多少糧食?去年白城市糧食生產總量達111.39億斤,實現“十連增”,增幅9.35%,居全省第一位……

全國糧食增量看吉林,吉林增量看白城,全國商品糧基地、“國家雜糧雜豆之都”、“東方燕麥之都”、全省水田第一大縣鎮賚、全省十大產糧大縣洮南……糧食,讓白城榮膺一個個桂冠。

仲夏時節,幾場喜雨過後,鶴鄉大地生機盎然,暖風拂過,悠悠碧水,層層稻浪……又是一年瓜果香,又是一年稻穀豐。鵝黃嫩綠之間,藏匿著百億斤糧食背後的故事。

 改地興水並舉增糧保糧

渠渠清流潤萬物、泓泓碧水映花紅。駐足於引嫩入白工程五家子泵站極目遠眺,只見阡陌縱橫、溝渠交錯,微風吹過,連綿的稻田蕩起層層漣漪,從脚下一直延伸到遠處的村莊。藍天和白雲倒映在田裡,隨著微風輕輕蕩漾。水渠裏,清淩淩的江水嘩啦啦地流淌,讓人置身炎炎烈日下也能感到絲絲凉意。

“4月18日,引嫩入白工程渠首白沙灘泵站正式開閘提水,40萬畝農田獲春灌。”市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員表示,截至6月末,引嫩入白工程渠首白沙灘泵站利用嫩江水資源總量已達1.6億立方米,為農業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糧食生產根本在於耕地,命脈在於水利。今年白城市農作物實播面積1732.7萬畝,比上年新增84.7萬畝。糧食作物實播面積1609.6萬畝,比上年新增102.5萬畝,比省下達任務多149.9萬畝。現時,小麥已經進入小麥收割期;玉米已進入抽雄吐絲期;水稻已進入拔節期;大豆進入揚花期,農作物長勢良好。從現時情况看,如果後期無特大自然灾害,今年白城市將又是一個豐收年。

“針對白城地區‘十年九旱’這一氣候特點,白城市一直把水利工程和設施建設放在農業生產的重要位置。”據該人員介紹,一直以來,白城市始終堅持抓糧先抓水,保糧必興水方略,依託引嫩入白、大安灌區、洮兒河灌區、河湖連通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不斷提高地上水利用率,為糧食生產提供水源保證。現時,白城市現有農田灌溉井13萬眼,全程灌溉面積1360萬畝,全程灌溉率80%。

同時,2014年以來,白城市積極探索鹽鹼地綜合治理途徑,通過採取脫硫石膏改良法、硫酸鋁改良法、磷石膏改良法、有機矽土調理法、木本泥炭構建法五種模式,實施鹽鹼地治理,實現新增耕地面積20.82萬畝,累計實現糧食增產2.5億斤。現時,白城市可開發未利用地491萬畝,其中鹽鹼地138萬畝。在此基礎上,白城市各地還按照“夯實基礎、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高土地產出能力。截至2021年底,白城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50萬畝。2022年計畫建設高標準農田66萬畝,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現時已完成工程量的51%,預計年底前完成項目工程建設。

良機良法配套興糧穩糧

陽光下,洮南市聚寶鄉金蟾村昌玲家庭農場的肖玉昌遠遠地看著自家綠油油的玉米地,一個勁兒地笑。近一段時間以來,他天天都要站在田埂上看一陣兒、美一陣兒。

“看不够啊……瞅瞅,我家的大苞米長得比別人家的最少高一巴掌。”肖玉昌黑紅的臉膛透著喜悅和滿足。果然,他的地確實與眾不同。別人的玉米地有壟,玉米苗之間均勻間隔60釐米左右。肖玉昌的地不是,不但沒壟,連玉米苗的間隔也不一樣,寬行80、窄行40釐米上下。這一行種玉米,下一行留的是去年收穫時沒割的玉米秸稈。正在腐爛的秸稈就這麼橫七豎八地戳在長勢茁壯的玉米間,看著有些“扎眼”。

“這些爛秸稈可是寶,我的大苞米比別人强,全靠它了。以前傳統的播種管道,需要5道工序,現在實行保護性耕作一次就可以完成播種。沒有這項科技之前,我每年也就能種20多坰地,現在種100坰地還輕輕鬆松,這項科技養肥了黑土地,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提起保護性耕作的好處,肖玉昌憨憨地笑著說。

2006年,白城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保護性耕作示範推廣工作,並以其抗旱節水、防風固沙、培肥地力、節本增效的綜合效應贏得領導幹部和廣大群眾的廣泛認可。現時,白城市保護性耕作面積由僅有不足幾十畝的試驗田,到示範初期的500畝,再到現在的676萬畝。

“白城市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如果說,保護性耕作是白城市農業技術上的一大亮點,那麼高度農業機械化則是一枝獨秀,市農業農村局有關人員說,近年來,白城市大力開展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機裝備建設,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持續推進綠色高效機械裝備及智慧農機與信息化裝備等推廣應用,加快補齊烘乾倉儲、冷鏈保鮮、智慧收穫機具、雜糧雜豆收穫等農業裝備短板,提升農機裝備和工作質量。現時,白城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58萬千瓦,耕耘機擁有量18.9萬臺,配套機具達44.5萬台套。白城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92.3%。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准達到了100%,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花生突破了機械化收割的瓶頸,綜合機械化水准分別達到98.2%和93.4%。

2021年7月,白城市在全省率先與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簽訂了《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重點針對吉林西部鹽鹼地影響農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在大安、鎮賚、洮南、洮北建設6個鹽鹼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範區,重點示範推廣水田高產高效種植與稻田養殖、鹽鹼地水田“良田+良種+良法”三位一體高效治理、低產鹽鹼旱田改良及高效利用、退化草地恢復與生產力提升、輕中度退化草地恢復與生產力提升、鹽鹼濕地“稻—葦—魚/蟹—菇”立體高效複合生態農業6種模式,探索加强黑土地保護與利用,以科技集成促進糧食增產,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此基礎上,白城市還採取有效措施,扎實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航化工作、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稻漁綜合種養等新技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積極與中化農業吉林公司合作,在白城市5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中化MAP服務中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15.74萬畝,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科技,收到了良好的節本、增產、增收效果,從而大幅度提高了糧食單產水准,提升了糧食品質,在數量和質量層面保障了糧食安全。

脚步鏗鏘,風乍起,一池春水吹皺。白城在黑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迹。糧豐天下安,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建設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打造全省“千億斤糧”工程增產主體區,讓綿延千年的農業“故事”在鶴鄉田野上改寫。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