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中顯韌性,上海製造有股勁上海眾多製造企業奮力戰疫,危中尋機,留住老訂單,拓出新客戶

上海 59℃ 0
摘要:記者李曄此輪上海疫情的嚴重衝擊,導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同比下降5.7%。3月以來,大量製造企業奮力戰疫,危中尋機,為上海工業的韌性寫下生動注腳。危機之下,企業戰鬥力集中迸發。

  記者李曄

  此輪上海疫情的嚴重衝擊,導致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同比下降5.7%。一季度,上海工業生產增加值還增長4.8%,二季度卻下降23.2%。然而,如果逐月研究數據,不難發現上海製造的回檔力強勁——4月,全市工業生產增加值下降61.5%,但5月降幅即收窄至27.6%,6月更迅速翻紅,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8%。

  這些數據,驗證了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的預判。前幾天,他曾告訴記者,“二季度和上半年經濟資料會比你想像中來得好。上海工業經濟在疫中的確很受傷,但也恰恰是疫後恢復最快的領域,上海製造有股勁。”

  3月以來,大量製造企業奮力戰疫,危中尋機,為上海工業的韌性寫下生動注腳。

  老訂單不走新客戶又來

  留住老訂單,拓出新客戶,上海企業做到了。

  中科新松臨港機器人工廠,疫情中一天未歇。3月底上海封控通知發佈至翌日2時,先後有91名新松人逆行回工廠,閉環生產,確保數十個訂單按節點交付。其中,向墨西哥及國內張家港交付合作機器人產品和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兩大訂單,交付時間迫在眉睫。危機之下,企業戰鬥力集中迸發。一方面,公司提前將部分合作機器人產品發往武漢、四川,利用當地倉庫及物流實現“曲線交付”;另一方面,中科新松全力克服本地物流運輸困難,最終如期交付了墨西哥客戶的智慧產線訂單。當生產物料難以補充,合作機器人和AGV(移動機器人)裝配遇阻時,留守的新松人在庫存中尋找“超級替補”,用盡了後道工序前移、手動類比調試等各種方法。

  由於企業早已開始佈局“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這一先見之明不僅填補了在崗人數嚴重不足的短板,也使成品差錯率大幅下降,更為中科新松爭取到新客戶。中科新松總裁楊躒告訴記者,經此一“疫”,行業智能化、自動化需求日趨顯露,外資龍頭企業受疫情影響產能下降,不足以支撐整個市場需求量,國內汽車行業某知名客戶看准機會,大舉佈局全自動裝配檢測線,且後期預計還有10餘條總成生產線的投資規劃,全部託付給了中科新松。“5月以來,我們還贏得了多家客戶同類型項目定點,預計這些新客戶近三年的產線投資規模將突破10億元,這將使我們的訂單量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

  國內國外佈局步伐未停

  業務布國內、走國外,上海企業也做到了。

  智慧港口解決方案供應商西井科技,在上海本土誕生,業務觸角卻遍佈海內外。此輪疫情發生以來,讓CEO譚黎敏尤為感動且倍感振奮的,至少有兩件事——

  一件發生在國外。考慮到歐洲集裝箱供應鏈展覽會6月在荷蘭舉行,西井科技已出差海外多月、本可返回的員工選擇繼續駐守,替公司參展。公司參展的全球首款全時無人駕駛量產商用車Q-Truck驚豔四座,吸引瑞典、德國、荷蘭、馬來西亞港口及中歐班列前來諮詢。

  第二件發生在國內。疫情最嚴峻時,在市場監管局等政府部門助力下,西井科技頑強推進Q-Truck產品的歐盟CE認證。這款產品去年底醞釀拓展歐洲市場,上海政府部門主動幫助對接“一帶一路”國際認證聯盟。當認證推進到今年4月、進入最後衝刺階段時卻遇疫情,企業隨即請北德專家線上指導,產品從上海輾轉運抵武漢完成車輛測試……重重困難下,企業迸發出強勁韌性。終於,Q-Truck於6月如願獲得歐盟CE認證。

  譚黎敏透露,現時公司業務已遍及海內外90餘個港口、大型物流園等,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範圍內累計簽約客戶數達60家,營收同比已上升10倍。

  製造業“數轉”因疫加速

  添“數位”,降成本,上海製造業正猛踩油門,加緊補上短板。

  疫情下,工業企業對於數位化生產管理的需求變得前所未有的强烈,對此,羚數智慧創始人郭文蔚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近期公司簽約的中大型製造業客戶既多又快,數量每周均呈指數級增長。

  如一家在汽車零部件細分領域國內排名第一的上海企業,5月起向羚數智慧“搬救兵”。這家企業年產值約8億元,今年下半年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40%。訂單激增要求企業加大生產管理中的數位化投入。

  “以數位化武裝、花最小代價實現降本增效,是製造業的轉型之路。”郭文蔚透露,滬上一家航空航太產業鏈企業,去年10月開啟“數智運營”後,企業排產、統計時間節省50%,單人單產效率提升50%,生產穩定性及無故障生產週期提升了100%,即便在今年疫情下,企業產能損失也被最大限度地降低到30%左右。

  上海製造業中,年產值1億元以上、6億元以下的中腰部企業占比約30%,它們已從“求生存”轉向“求發展”。郭文蔚感慨,“這些中腰部企業若能在疫情刺激下,實現數位化轉型的艱難一躍,就很有可能成長進階為年產值二三十億元的頭部企業。利用數位化降本增效,就是增强經濟的抗跌性,就是為上海工業生產貢獻實實在在的增速。”

  6月16日,上海產業空間又“上新”,推出第三批13家特色產業園區,其中有10個園區是為四大新賽道即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慧終端、元宇宙度身定制。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東說,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全市方方面面,通過各種管道為“上海製造”注入更多產業資源和確定性,“一方面,上海持續加大對三大先導產業和六大重點產業的培育力度;另一方面,現時在新賽道上的企業與產業,經過今後兩至三年努力,或成長出一批新的高增長企業,由此顯露出上海未來產業發展新業態、新形態,甚至主導推動上海產業向新的產業結構去調整。傳統產業的存量部分與新經濟動能的增量部分,將共同支撐推動上海產業高品質發展。”

标签: 疫情 機器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