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不斷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上海 54℃ 0
摘要:人民都市人民建,人民都市為人民。2020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掛牌成立。上海市信訪辦、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主任王劍華說。

  人民日報記者 劉士安李泓冰謝衛群曹玲娟巨雲鵬

  奮楫者先,勇為者成。

  上海這十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

  歷經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經受住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考驗,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征途上,上海廣大幹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的重要訓示要求,以排頭兵的姿態和先行者的擔當,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持續提升都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不斷開創人民城市建設新局面。

  當好先行者

  推動高品質發展

  2016年3月落成的上海中心塔樓,以其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度,重繪了上海的天際線。

  “比天際線更耐看的,是上海經濟發展的成績單。”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權衡說,這十年,有一個數位值得關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接近翻番,這是上海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名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踔厲奮發、苦幹實幹,都市綜合實力顯著躍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跨過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臺階,2021年達到4.32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36萬元。全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顯著拉高,第二產業質量不斷提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先導產業發展壯大,航太航空、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製造業取得長足進步。

  上海奮力擔起光榮使命,强化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科技創新策源功能、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開放樞紐門戶功能。十年間,上海先行先試,都市覈心功能實現質的飛躍: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基本建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2021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突破2500萬億元;上海港集裝箱輸送量超過4700萬標箱,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口岸貨物貿易總額突破10萬億元,保持全球都市首位。

  十年來,科技創新不斷驅動上海高品質發展。2021年,上海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4件。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說,起步於2015年的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取得了一系列實質性突破。重大成果不斷湧現,一批大科學設施建成運營,新型研發機構茁壯成長,全球影響力持續增强。

  “這十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敢闖敢試,改革創新不斷突破。”復旦大學上海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研究員張湧說,2013年,上海率先試點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先照後證”等一批改革舉措相繼推出,超過100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2019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掛牌成立,特殊經濟功能加速孕育,收穫了一批突破性、引領性改革創新成果。

  “以前我們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只有2萬瓶,參加兩届進博會後,銷量超過100萬瓶。”德國如意之家商務發展總監康斯坦丁感歎。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四届,成為世界企業進入中國的重要平臺,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畧,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發展走深走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已推出70多項含金量高、示範性强的制度創新成果。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制度創新為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撐。”

  提升獲得感

  創造高品質生活

  6月25日上午,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現場,報告講到“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5年累計已實施改造308萬平方米,這一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今年將歷史性解决”時,全場掌聲響起。“舊改,是照進居民心中的陽光。”黃浦區外灘街道寶興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徐麗華說。

  人民都市人民建,人民都市為人民。十年巨變,更多的變化在百姓的生活中。

  鉚牢民心工程,一年接著一年幹。一批老年人助餐點、幼兒托育點、早餐工程、老舊公房加裝電梯等實事項目完成,“老、小、舊、遠”民生難題不斷破解。2021年,上海加裝完成1579臺電梯,是此前10年加梯總數的3倍。

  “創造高品質生活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必然要求,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上海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強調。

  黃浦江畔,江風輕拂。劉洪三是山東人,兒子在滬工作,“最喜歡晚飯後出來跑跑步,在江邊吹吹風。這樣的上海,真好!”上海下大氣力將生產性、封閉型濱江岸線轉變為生活性、開放型的生態景觀岸線,搬遷近3500家組織,換來兩岸貫通45公里的濱江景觀帶。黃浦江兩岸成為連續貫通里程最長、都市更新區域最大、城市功能最為豐富的世界級濱水區。

  十年間,上海醫療衛生水准進步明顯,2021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4.11歲。

  上海老城覈心區的永嘉路309號,綠蔭濃密,悄然變身為一個袖珍的“口袋公園”——由政府拆除存在消防隱患的兩排殘舊住宅改造而成,周邊居民的生活空間豁然開朗。

  不遠的南昌路上,臨街一整面牆,繪滿寫意山水。作為衡複風貌區(南昌路)綜合改造作品之一,藝術家陳英傑在上海最冷的季節開始創作,將道路兩側滿栽的梧桐樹納入構圖,“當梧桐樹葉長出來,作品就完工了”。

  喜歡上海,理由很多。通過掃碼閱讀等管道,實現建築“可讀”“可聽”“可看”“可遊”,人與都市更加緊密連接。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國際藝術節,是不少人盼望的節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官微上,不少觀眾留言,“到安福路看戲,是來上海的美好理由之一。”

  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展望未來的五年,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裡創新創業、追逐夢想,人的個性得到尊重、才華得到展示、價值得以實現,創意靈感在這裡迸發,時尚潮流在這裡定義,美好生活處處可見……”

  秉持人民都市理念,上海突出都市人本價值,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以更優的供給服務人民。

  推進數位化

  實現高效能治理

  2500萬人口,831公里軌交里程,12萬公里地下管線,近千幢100米以上高層樓宇……為了都市安全、穩定運轉,每一個細節都不容懈怠。

  2017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出一條符合超大都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

  提升都市治理能力,上海向數位化要生產力——2019年,以“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城”為目標的都市運行“一網統管”上線運營,72個部門(組織)的220個系統、1202個應用彙集,1.79億個智能物聯終端每日彙聚、交換、共亯約10億條實时動態資料。“一網統管”成為提高都市治理現代化水准的“牛鼻子”工作,都市數位化轉型全面推進。

  建成近30年的楊浦大橋,佈設了17類1100多個結構安全數據感知點,即時監測風速、溫度、大地震動等環境數據,今年1月,智慧巡查設備在主橋下游側發現一條長2.8米、寬0.2釐米的縱向裂縫,即刻自動派單至維修人員,在最短時間內修復。一大批智能化都市應用場景,實現從預警到處置的閉環管理。

  提升都市治理能力,上海廣泛發揮人民主體作用。

  2020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掛牌成立。“這不只是多塊牌子,而是要進一步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上海市信訪辦、市人民建議徵集辦公室主任王劍華說。

  捷運增設口罩自助售賣機;退役後的測量船“遠望一號”整修一新,在黃浦江畔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全市120救護車統一安裝行車記錄儀……掛牌兩年,上海市人民建議徵集辦收到羣衆意見建議16萬條,報送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建議採納率達98.5%。

  提升都市治理能力,上海秉持法治精神。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3年來,上海生活垃圾分類成效顯著,可回收物回收量增長1.3倍,濕垃圾分出量增長72.9%,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長13.9倍,幹垃圾處置量下降27.8%。

  2019年3月起,上海市司法局聯合多個部門連續出臺10份企業輕微違法免罰清單,覆蓋9個執法領域。截至2022年6月15日,上海市行政執法組織共適用免罰清單作出不予處罰决定4760餘件。“在行政執法領域,精細劃分輕微違法行為,對市場主體依法不予處罰,正是對都市治理精細化要求的有益探索。”上海市司法局局長陸衛東說。

  以治理數位化牽引治理現代化,推動都市治理模式創新、治理管道重塑、治理體系重構,上海全面提升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准,努力走出一條超大都市治理現代化的新路。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明天的上海,將不斷創造新奇迹、展現新氣象。(原載7月19日《人民日報》)

标签: 時政 經濟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