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溢出效應日益顯現2010年以來上海與臺北已簽訂39項交流合作備忘錄

上海 46℃ 0
摘要:之後,兩市交流合作駛入“快車道”,迄今已簽訂39項交流合作備忘錄。更重要的是,雙城論壇從來不只是坐而論道,它的溢出效應正日益顯現。

  記者洪俊傑

  昨天,12歲的上海男孩小亮報名參加“苗苗杯”青少年圍棋賽。如果能通過海選,他將有機會獲得“雙城杯”圍棋賽參賽資格,與臺北的小夥伴在網上對弈。

  去年“雙城杯”在兩岸間火了一把,棋賽頁面點擊數達117萬人次,點贊數近20萬人次。上海與臺北體育界都期待,這一中華傳統文化項目能在上海臺北都市論壇的框架下,辦出更大影響。

  兩岸都是中國人,滬臺更是一家親。在正確認知上海與臺北交流性質的前提下,雙城論壇沒有因為島內政局變化及疫情原因而停擺,繼續成為海峽兩岸最重要的城際交流平臺之一。明天,2022雙城論壇如約而至,兩市市長將再度雲對話。外界期待,論壇能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提升雙城群眾的獲得感,讓“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深植群眾內心。

  不斷在借鑒,不斷在互補

  滬臺體育交流遠不止圍棋賽一項:疫情前,臺灣運動員會來到上海,由上海教練進行帶訓;上海與臺北約定組團參加對方都市的馬拉松比賽;每年舉行“海峽杯”籃球邀請賽……在雙城論壇機制下,兩市體育交流蓬勃開展。

  這只是滬臺交流很小的一部分。2010雙城論壇舉行後不久,上海虹橋機場就與臺北松山機場實現直飛,形成滬臺一日生活圈。之後,兩市交流合作駛入“快車道”,迄今已簽訂39項交流合作備忘錄。這十多年裏,臺北的裏長模式、垃圾處理、醫療健保、文創園區成為上海學習的範例;上海的燈光工程、基建工程、交通發展、體育教育也讓臺北獲益良多。

  “雙城論壇探討過的議題,幾乎涵蓋大城市發展的所有領域。”在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王海良看來,這種密切交流、互學互鑒、互通有無的態度與表現,為兩岸融合發展樹立了示範案例。

  更重要的是,雙城論壇從來不只是坐而論道,它的溢出效應正日益顯現。台達集團中達電通總經理譚怡中至今還記得,2018臺北上海都市論壇期間,上海市長代表在參訪臺北企業總部時表示,歡迎廣大台商臺企來上海發展,“我們企業已將上海確立為中國大陸的總部,正向外拓展新的生產基地,我們對上海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羅文樺介紹,上海在建設濱江道時,參攷借鑒了臺北建設濱江體育帶的做法。比如,體育設施要和休閒設施相結合,設計時既要考慮美化環境,更要有實用價值。

  即便到了疫情期間,雙城交流的成果也在發揮作用。臺北市大資料中心在疫情防控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這源於2019年臺北市市長柯文哲來滬參加雙城論壇期間,參觀了浦東新區都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當時他表示,上海的城市建設與精細化管理給他們很大啟發,回去後開始籌建臺北市大資料中心。

  “不斷在借鑒,不斷在互補”。有學者坦言,這就是雙城論壇的魅力所在。

  為未來合作找空間與動力

  上海與臺北,直線距離700公里。即便如今人員往來不便,但那一灣海峽從來隔不斷滬臺情誼。

  改變的是交流形式,不變的是交流初心。線上上,上海多個區通過視頻連線,以農曆新年、中秋節、重陽節、社區防疫為主題,保持與臺北對口各區的交流互動;線上下,上海市區台辦、各級臺協組織積極關心在滬臺胞生活,並在今年二季度協助臺企台商復工複產。

  上海的真心也得到臺胞的積極回應。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很感慨,自疫情發生以來,臺灣朋友穿上防護服當起社區“大白”,體現出滬臺同胞共同戰疫的深情厚誼。“不要刻意區分臺灣人與大陸人,我們都是一家人。”上海臺協會長張簡珍呼籲所有在滬臺胞一起為上海努力。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市累計注册台資企業1.7萬家,累計契约台資451億美元。張簡珍更期待,廣大臺企台商能在明天論壇的有關討論中覓得商機。

  有觀察人士直言,縱觀這幾年雙城論壇的主題,無論是2019年主題“創新、合作、未來”,還是2020年主題“都市防疫智慧經濟”,或是去年主題“新經濟新發展”,這些話題能被熱烈討論且達成諸多共識,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在為今後兩城乃至兩岸合作找尋新的空間與動力。外界同樣期待,本次論壇能在“韌性永續人文”主題下,在節能减碳經驗分享討論中,擦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在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當下,雙城論壇能如約舉辦,給島內支持和平、期待兩岸交流的群眾更大希望。”上海社科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表示,只要堅持共同發展、雙城共贏的初心,論壇定將產生更多有針對性、有前瞻性的成果,為兩市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更好提升兩市同胞的親情與福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