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泳
醫療機構辦得好不好,“國考”成為一項重要評估名額。不久前,上海多家公立醫療機構亮出成績單,在“國考”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所謂“國考”,即“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監測分析”,國家衛健委7月6日放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分列第一、第二;三級中醫醫院裏,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排名第一;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在同類專科中位列榜首……多家上海醫療機構取得A++、A+的好成績。“國考”到底考核什麼?監測分析結果與患者有啥關係?
“國考”看中什麼
2019年初,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在全國範圍啟動。此次公佈的是第三次“國考”成績。據國家衛健委統計顯示,全國共2508家三級公立醫院參加2020年度績效考核,其中西醫類醫院1923家(綜合醫院1342家,專科醫院581家),中醫類醫院585家。
公立醫院有各種評價體系和標準,為何“國考”備受關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黨委書記羅力認為,三級公立醫院是我國醫改“龍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如何讓公立醫院行為與人民要求、政府意志相一致?“目前看來,比較可行且確實有效的策略仍是績效考核。通過績效考核,將人民要求、政府意志有效傳遞給公立醫院,並通過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的管道再傳遞到科室、到個人,最終引導醫院行為。”“國考”考點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一級名額是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和滿意度。
此次“國考”成績公佈後,國家衛健委評估:大部分名額持續向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關業務工作和經濟運行情况出現一定波動,但總體上三級公立醫院經受住了考驗,為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與患者有啥關係
羅力說,績效考核這根“指揮棒”,可以促進公立醫院主動加強和改進醫院管理、加强內涵建設、推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僅是推行醫院專業化管理、建立現代醫院治理結構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發揮了引導辦醫方向和行為的作用。
完善分級診療機制,三級公立醫院主攻疑難危重症患者。來自“國考”的成績單顯示:績效考核的指揮棒已發揮作用。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全國各地醫院都採取相應防控措施,宣導减少人員跨區域流動,調整服務模式和就醫流程。多家醫院還採用單間收治、預留隔離床位、控制病床使用率等措施,並通過延長門診開藥週期、推廣互聯網診療等,减少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次數,合理控制線下醫療服務量。以在同類專科排名首位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為例,疫情期間為緩解患者就診不便,醫院調整服務流程,線上就能開展“門診住院全流程”服務。患者可線上進行複診、配藥等。
作為“國考”中的關鍵名額,滿意度更有說服力。國家衛健委公開“榜單”時同時明確:患者就醫感受和醫務人員獲得感仍需進一步改善。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對就醫過程中掛號便捷程度、醫院空間便利程度、服務設施配備、出入院手續辦理的便捷程度等不滿意的程度相對較高,這提示公立醫院在“適老服務”中仍有欠缺。
指導性有待提升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直言,“國考”第三年,一些名額還要細化。以醫療品質評價為例,現有名額都是過程性名額,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結果性名額差距較大,“老百姓需要看臨床效果,如癌症五年生存率等,現有名額缺少橫向、縱向比較,指導性還有待提升。”
羅力認為,績效考核結果在全國層面要能够可比,就必須統一計算考核指標數據所用到的編碼和術語集,不統一則不可比。現時,各地自行調查患者滿意度,標準、語義千差萬別,結果不可比。同時建立考核資訊系統,逐步實現資訊互通下的數據考核,儘量減少現場考核的分量。
“整個名額權重等可以更加公開透明,‘國考’的目的不是為了排名,而是為醫院開出‘診斷書’,揚長補短。如,以百姓獲益為導向,如何評估同種類疾病,原來不會搶救的現在可以搶救了,原來不擅長的現在嫺熟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醫療服務以患者為中心。”金春林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