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縣:壯大特色產業啟動鄉村振興發展動能

吉林 54℃ 0
摘要:伊通肉牛產業位居全省第三位,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築基賦能鄉村振興。

  多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畧為總抓手,圍繞“31345”總體佈局,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構建新型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特色產業成績顯著,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成功創建了3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10個省級一村一品示範鎮村。黃牛、梅花鹿、中藥材、櫻桃、百合、蘋果梨等優勢凸顯,打造8個市級特色產業之鄉,8個市級特色產業之村,9個市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創建組織,4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被認定為創建組織。2019年分別就黃牛、肉鴿、梅花鹿、中藥材4個主導產業出臺了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9),2020年伊通梅花鹿產業被認定為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從產業提升、產業融合、品牌建設等多角度製定了政策路線,為鄉村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農產品品牌化發展,促使鄉村產業升級。堅持“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的發展模式,支持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等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發展,打造一批具有較强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截至2021年,伊通縣特色農產品已擁有10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吉林省著名商標4個,吉林省名牌產品1個,12個綠色農產品品牌商品。

  立足肉牛產業優勢,興業富民助力振興。伊通肉牛產業位居全省第三位,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全縣規模養牛場37家,伊通肉牛產業以“政企聯合、合作社為媒、村民入股、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為發展模式,實現多方聯動發展、共亯共贏。通過黃牛養殖、屠宰及飼料生產加工、有機肥生產加工、銷售物流服務構成了一套完整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了黃牛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肉牛產業直接帶動種養殖戶數達到2.8萬戶,直接帶動黃牛服務銷售經紀人3000餘人,2021年通過伊通營城子鎮黃牛交易市場交易黃牛量達15萬頭左右,實現產值11.85億元。

  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築基賦能鄉村振興。伊通梅花鹿產業主要分佈在新興鄉、伊丹鎮、二道鎮、營城子鎮、景台鎮、馬鞍山鎮、靠山鎮、小孤山鎮,梅花鹿養殖戶達2700餘戶,規模養殖場300餘家,並獲得“中國梅花鹿繁育基地”殊榮,依託孫氏鹿業、晶森鹿業、竑瀚梅花鹿繁育基地等重點龍頭企業,發展梅花鹿產品深加工,不斷加大研發力度,著力實施梅花鹿品牌戰略,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伊通鎮建國和前範村水稻種植區,農機手連接無線訊號,輸入正確點比特、行株距參數後即可進行操作,正常行進時可以開啟無人駕駛模式。智慧插秧機插秧工作,一株株秧苗從苗盤上依次滑落,整齊有序地“站立”在水田中,省時、省工、省力的智慧農業,給水稻種植帶來了高效率和高收益。近兩年,伊通水稻播種面積發展到了11萬畝,推進水稻種植與漁業養殖有機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伊通大米為代表的大米品牌,以伊通鎮為主的水稻產業園區,水稻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約化經營,數位化管理,集稻漁種養、數位智慧、農產品開發、新型主體培訓、休閒農旅及農副產品銷售於一體的,一套完整的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創新了稻漁種養的新模式、新方法。現時,僅水稻園區直接連接種植戶數達到2800戶,伊通大米主要遠銷北京、廣東等地,並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标签: 伊通 農業 三農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