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孕新機 發展惠民生

黑龙江 73℃ 0
摘要:一聲哨響,10多名少年猛蹬冰刀,在冰面上劃出幾道弧線。這裡是哈爾濱市平房區冰球館,全區多支中小學冰球隊常年在此訓練。“哈爾濱的名聲響、硬體强,未來將進一步放大體育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和外溢效應。”

冰雪經濟全民動員

一聲哨響,10多名少年猛蹬冰刀,在冰面上劃出幾道弧線。這裡是哈爾濱市平房區冰球館,全區多支中小學冰球隊常年在此訓練。

36所冰雪運動場館,10座冰上運動中心,85塊冬季公益冰場……近年來,一批批冰雪運動場所設施拔地而起,讓哈爾濱的冰雪運動從“冬季”走向“四季”,也使都市“30分鐘冰雪健身圈”日趨完善。

“哈爾濱的名聲響、硬體强,未來將進一步放大體育在文旅融合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和外溢效應。”哈爾濱市體育局局長趙竹帛介紹,用好冰雪優勢,哈爾濱正在創建國際冰雪體育賽事之都,每年舉辦中國杯國際冰盤公開賽等各類冰雪體育賽事和活動多達190餘項。

夢幻冰雪館、冰雪藝術館、冰雪秀場……在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項目現場,摩天輪旁吊車林立,幾大場館施工正忙。“雪花摩天輪今年底將投入使用,明年項目全面投用後,哈爾濱的冰雪旅遊將實現一季變四季。”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副總經理劉仁濤說。

《哈爾濱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經濟)發展規劃(2022—2030年)》確定了哈爾濱冰雪運動發展目標,到2025年,冰雪產業總產值達到750億元,占全省1/4以上;到2030年,冰雪產業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占全省1/3以上。

“哈爾濱市將圍繞打造‘冰雪文化之都’目標,進一步鞏固哈爾濱市冰雪旅遊優勢地位。”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李耕說。(記者張藝開劉夢丹)

减排降碳擦亮藍天

萬里晴空下,棉花糖似的白雲一朵接著一朵,柳枝倒垂岸邊,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晨跑後,齊齊哈爾市民王凡在朋友圈曬出自己隨手拍下的藍天,“今天又是個‘鶴城藍’。”

良好的生態環境一直是齊齊哈爾市的優美底色。然而,產業結構過重、能源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曾經讓鶴城的天空蒙上一層“灰塵”。近年來,齊齊哈爾市下大力氣開展空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工作,多策並舉减污降碳,打響藍天保衛戰。

針對工業企業,齊齊哈爾市“一企一策”為企業量身定做减排方案。“市里組織專家為企業現場講解除塵、脫硫、脫硝科技原理,指導改造、完善污染治理設施。”位於富拉爾基區的建龍北滿特殊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葉志海說。

一手抓重點行業“提升”,一手抓落後產能“退出”。2017年以來,齊齊哈爾市淘汰水泥落後產能222萬噸,淘汰造紙產能1.97萬噸,拆除或封存12套火電機組,退出煤電產能18.6萬千瓦。

“我們加大推進集中供熱力度,並推廣清潔能源替代散煤,近兩年,齊齊哈爾市累計替代或削减散煤使用量87.06萬噸,建成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淘汰。”齊齊哈爾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科負責人李寧說。

據統計,2021年齊齊哈爾市優良天數達352天,PM2.5平均濃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全年未發生重污染天氣,創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好水準。(記者劉夢丹方圓)

黨建引領產業興旺

支起大鐵鍋、掛上魚皮畫、修葺採摘園……在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村民尤明芬的家庭旅店裝修一新,引來不少遊客參觀。

多年前,村民們還靠打魚種地為生,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記得,第一次提出“弃船上岸,轉產增收”時,不少村民犯嘀咕:“搞旅遊?村裡從沒有人幹過,行得通嗎?”

支部做引領,黨員做示範。村兩委一班人外出學習經驗、交流項目,回來後指導黨員尤明芬率先開辦家庭旅店,隨後,帶動全村建起30多家旅店。

“村子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八岔赫哲族鄉黨委副書記蔣麗麗介紹,八岔村依託民俗文化和邊境風光優勢,精心設計旅遊線路、陞級遊覽體驗,5年來,累計實現旅遊純收入300多萬元,帶動赫哲族羣衆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魚製品加工廠、鮮食玉米加工廠、特色農產品示範基地也接連落成,產業鏈、價值鏈不斷延長,全村走上漁旅融合、多元發展的致富新路。

黨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八岔村只是一個縮影。“縣、鄉、村逐級製定規劃方案,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硬性名額,納入縣鄉黨委目標責任制考核。”佳木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孫玉軍介紹,全市編制村級集體產業項目庫,建立域外中小企業家信息庫,全方位、多領域招商引資,近10年間已引進598個產業項目落戶到村。(記者張藝開)

糧食加工農業增效

一粒玉米,如何身價倍增?

走進綏化市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發酵產業園加工車間,見證奇妙變化:玉米顆粒變身澱粉,加工提純得到葡萄糖,再經發酵生產出核苷、核苷酸類產品。

產業鏈拉長,附加值翻番。“我們的主打產品呈味核苷酸市場價格在8萬元—9萬元/噸,今年產值預計達到8億元。”肇東星湖總經理黃勵堅說,玉米粒兒千變萬化,越變越金貴。

精深加工發力,農民跟著受益。“這兩年,加工企業敞開收購,一斤玉米潮糧價格從四五年前的0.7元左右漲到1元多。”綏化市青岡縣中和鎮興國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大戶李國芳去年種了9300畝玉米,刨去承包費等成本,純收入650餘萬元。

綏化市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和商品糧輸出基地,去年糧食產量達230.8億斤。黨的十八大以來,綏化市圍繞抓好“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我們推行‘鏈長制’,一個產業、一名鏈長、一套方案,構築起玉米生物發酵、生鮮乳肉深加工、大豆、麻業等六大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綏化市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現時,全市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產值超千億元,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超百戶。(記者劉夢丹張藝開)

墾地融合助農增收

走進撫遠市通江鄉東發村種植戶孫國輝的託管地塊,千畝水稻長勢喜人,仿佛在提前訴說秋日裏的豐收景象。

北大荒集團前哨農場有限公司區域農服工作人員李佩林正在田間指導晾田控病工作,“現在分蘖數已經達到標準了,記得要及時做好排水晾田,控制無效分蘖,施用穗肥同時開展常見病害的綜合防治。”李佩林一邊仔細查看農情,一邊叮囑孫國輝。

“把土地託管給農場經營,種植標準、管理標準都非常高。春天種子化肥統一供應省了不少錢,這幾天因為除草時間特別精准,又能减少一次除草劑使用,一畝地省下8.6元,豐收沒跑了。”孫國輝笑呵呵地說。

為了進一步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2020年12月,北大荒集團成立了農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現時已組建21家區域農業服務中心,通過土地生產環節託管、農業新技術推廣、農業投入品輻射銷售、跨區工作等管道帶動周邊農村發展。

“去年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080萬畝次,帶動農民12萬餘戶,每畝可為農戶節本增收50元至70元。今年,我們計畫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5200萬畝次。”北大荒集團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段蘭昌介紹,由集團實施全程託管的土地,玉米、水稻、大豆平均畝產可分別新增200斤、140斤、33斤。(記者方圓劉夢丹)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