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

江苏 75℃ 0
摘要: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通知,在組織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基礎上,决定2022—2025年在全國廣泛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要求到“十四五”末原則上全國每個縣(市、區)至少一個社區或村設有老年心理關愛點。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和老年人口較多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全省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83.68萬人,占總常住人口比例為22.15%。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通知,在組織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基礎上,决定2022—2025年在全國廣泛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要求到“十四五”末原則上全國每個縣(市、區)至少一個社區或村設有老年心理關愛點。

江蘇是全國老齡化程度較高和老年人口較多的省份,截至2021年底,全省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883.68萬人,占總常住人口比例為22.15%。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如何?江蘇各地在關愛老年人心理方面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老年人心理問題就像“海面下的冰山”

南瓜、紅薯、芋頭、玉米……張奶奶打包好這些剛從田裡收上來的農作物,遞給王文賢:“這是自家種的,沒有農藥!天熱你們也要注意休息,不用總惦記我們!”

眼前這位樂呵呵的老人是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街道南塘社區的居民,6年前兒子因一場車禍去世後,她和老伴陷入巨大的悲痛。王文賢作為心家園公益組織創始人,因服務社區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與老兩口結緣,她帶著志願者團隊花了將近6年的時間,幫助這對夫婦重新“活了過來”。

王文賢和老夫婦的故事是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行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常州市先後實施兩批共33個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10個,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均設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發揮專業團隊力量,對近2000名像張奶奶這樣一度處於“心理臨界點”的老年人開展了心理干預。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的管道,對項目點老人逐一問詢,歸類、篩選出重點幫扶對象。”常州市武進區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科副科長白洋告訴記者,他們對迫切需要心理關愛且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一對一定期上門心理疏導,每週一次在老年心理服務工作網站開展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比如舉辦集體生日聯誼會,帶動他們參與社會活動,極大地緩解了老年群體的孤獨感和“老來無用感”。

“帶動老年人多參加社會活動,確實是一種很好的管道。”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南京醫科大學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李箕君說,在社會對老年人的刻板認知中,“老”往往意味著衰弱、消極,意味著逐漸退出社會生活。“老年人受到的關注少,老年心理問題受到的關注更少。但是關注少,不代表不存在問題。”

李箕君表示,老年人心理問題是很多因素交織形成的,概括而言是“適應”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社會地位、家庭地位都逐漸產生變化,原本身强力壯的“頂樑柱”,逐漸退居社會和家庭的“幕後”,甚至變為需要幫助、保護的對象,難免產生挫敗、壓抑、焦慮、失落等情緒。

“除此之外,數位化時代生活模式、養老模式的改變,也給老年人帶來了一些心理壓力。”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心理分會常務委員、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健康學院副院長王港對老年心理問題研究多年,所在團隊曾於2017年開展一項基於全省13個設區市2733名老年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江蘇省老年人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性、抑鬱和焦慮等因數得分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出現心理問題的老年人比例也在新增。

王港直言,無論從學界還是業界,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還不够,也缺少大範圍的普查,很多數據還停留在4-5年前。“一些特別需要關愛的群體,如農村老年人、常年待在家裡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更因為種種原因外人難以‘觸及’,導致調查不够全面。他們就像隱藏在海面下的‘冰山’,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基層服務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早在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通知》就要求,持續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同年,江蘇省衛健委發佈《江蘇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况報告》,抽樣調查顯示,30.3%的老年人有孤獨感,其中4%的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27%的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省衛健委也從2019年開始遴選58個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依託基層醫療機構對轄區內的老年人開展心理評估工作。

心理關愛的第一步是識別,但往往這第一步就容易“犯難”。南京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心理門診主治醫師牟曉冬提醒,老人變得多疑敏感,懷疑被人偷了東西;消極悲觀,表示不想活了,或者突然變得很淡漠,面無表情誰都不理;出現行為混亂,該吃飯的時候不吃飯,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對這些不能簡單認為是“老糊塗了”,而是要及早發現問題,進而更有效地干預。

“不僅是識別的問題,整個醫療體系中對老年人心理問題的諮詢和治療都是有欠缺的。”李箕君提到,經過多年努力,現時青少年心理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但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老年人心理關愛體系卻並不完備。

在日常諮詢中,老年諮詢者的身影十分罕見,這其中大部分還是已經患有各類嚴重精神疾病的。江蘇省老年病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歐陽曉俊注意到,大家往往對老年人的軀體疾病比較關注,而心理疾病關注較少。老年人的心理疾病也常常被表現出來的軀體疾病掩蓋了。此外,年齡的增長、認知功能的减退、所患疾病的新增、家庭環境的變動……這些都容易導致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

基層社區承擔了大部分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項目,但具體工作中也面臨種種困境。“首先是資金,衛健和民政部門提供了部分項目經費,還有一些愛心企業也有捐助,但光靠這些,遠不足以支持我們提供持續的服務。”王文賢告訴記者,團隊很多時候都在“貼錢”,大家都是靠著愛心和情懷在做事。

“人手不足也是一個問題。”南京市浦口區同心社區黨總支書記丁加佳說,35名基層工作人員要服務轄區6萬餘名居民,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使是專業社工和心理諮詢師,也面臨如何提升自身技能的困境,更不要說普通的基層工作人員。淮安市淮安區恩來社區是該市老年心理關愛項目試點社區,曾定期開展針對老年人的心理諮詢,但老年人戒備心理比較重,不願意對陌生人敞開心扉。“社區工作人員又不太具備心理專業技能,希望能有更多培訓,幫助我們提升和老年人相處的能力。”恩來社區黨委委員、計生協管員胡傑說。

讓老年人心理關愛“觸手可及”

“談論老年心理問題,不是要新增老年人的恐懼,而是要幫助大家放平心態、坦然面對衰老。”李箕君說,積極老齡化是要讓老年人更有價值感,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用。

“家庭、社區和社會機构是拉動養老服務向前發展的‘三駕馬車’,也是老年人產生心理需求的三大主陣地。”作為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負責人,王港一直關注基層工作人員心理服務能力的提升。他認為,雖然老年人心理健康關愛未必要通過專業的心理方法科技理論解决問題,但提升基層人員能力、指導他們設計適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活動、提高與老年人交流能力十分有必要。

關愛老年人身心健康,全社會正以創新之舉形成合力,社區、醫院也正“各顯神通”。丁加佳所在社區把“便民驛站”開進社區,解决“最後一百米”難題,引進書畫培訓機構、律師事務所,提供公益服務幫助老年人豐富業餘生活、開展心理諮詢和解决糾紛。淮安市淮陰區王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辦公室主任朱成芳利用簽約家庭醫生上門對老人進行慢病管理的契機,將心理服務嵌入其中,讓專業的醫生團隊密切關注老人的心理變化。

“授人以漁”,歐陽曉俊所在的老年醫學科開展了“南京市養老機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關愛專題培訓”,針對老年群體的心理、認知、軀體功能設計課程。“我們在養老機构負責人、一線員工、老人、家屬及線上授課專家之間建立了五方連線視頻實时互動,演示實操科技,並針對大家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培訓累計觀看人數近10萬人次,覆蓋350家養老機构,還吸引了蘇州、揚州、徐州、宿遷等地的數十家養老機构與同行關注收看。

王港提醒,老年心理健康服務重要的是精准度。一味追求速度卻忽略老年人實際需求層次的心理健康服務,無益於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准。儘管現時從國家到地方都已經出臺一系列養老服務標準,對養老主要環節的建設名額也做出了明文規定,但具體到老年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相關的服務標準仍不明晰。

“未來還可以更向前一步,將家庭醫生工作室和日間照料中心相結合,讓老年心理服務‘觸手可及’。”朱成芳建議,要善於綜合社會資源,為老年人的自我發展創設良好的外部條件,同時為老年人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讓“尊老、愛老”真正從老年人需求出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