縊蟶的歸來

天津 92℃ 0
摘要:對入海河流上的近100個入河排口進行水質監測、排名通報和溯源治理,入海河流的污染負荷大幅降低。短短幾年,天津的水質越來越好。在2018年的一次調查中,他意外找到了已經消失數十載的縊蟶。

盛夏時節,水潤津城,萬木蔥蘢,花香鳥語,美不勝收。

九河下梢處,天津,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動能澎湃。

5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具體問題,强化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個統籌,鐵腕治污、科學施策,大力“治水”,打出了系列組合拳,著實提升人民群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獲得感。

高立意 實下筆 見真章

清晨,子牙河紅橋區段,遊人徜徉河畔,享受微風拂面的快意。“入夏以來,我專程開車帶老伴兒和孫女到河岸遛早,幾乎天天來。”家住附近的李大爺說。這裡有水有樹,沒蚊蟲,地面乾淨平整,是老人滿意的環境。

生態環境保護,天津動真格、見真章。目光沿子牙河水遠眺,可以看到昔日的“漁村”。2018年,紅橋區啟動搬遷改造工程,代替它的是一座占地14萬平方米的綠色生態公園。從此,徹底根除了“漁村”長期以來對子牙河的污水和廢棄物直排問題,水體水質得以改善。

似這般“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諧共生的場景,如今越來越多。

2017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曾明確指出天津水環境存在的具體“病症”。5年來,天津把不折不扣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打好碧水保衛戰、實現入海河流消劣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持續壓茬推進。

先後發佈實施碧水保衛戰、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農村污染治理等作戰計畫,深化“控源、治污、擴容、嚴管”四大措施,累計完成工程項目6700餘個。

實施“871”重大生態工程,對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國土空間作為生態空間進行嚴格保護和修復。

推進所有河湖水域全面“掛長”,全面實行市、區、鄉鎮(街道)三級“雙總河(湖)長”制,集中治水。

吹響“散亂污”整治號角,全市範圍內摸排出的2.2萬餘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部整治到位。

協同推進工業、城鎮、農業農村“三水共治”,近海海域水質穩步上升,綠色發展的含金量不斷提高。12條入海河流水質從以往的全部劣於Ⅴ類,到2020年的全部達到Ⅴ類,再到2021年有11條達到Ⅳ類。這些數位的變化,說明天津的水質在持續改善。

抓重點 重點抓 求實效

水,滋生萬物,涵養靈秀。

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每年,海河上都會飛來成百上千只紅嘴鷗、銀鷗,或振翅翱翔,或在河面的浮冰上小憩,海鷗的身姿與遊人交相呼應,形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021年,天津海河河北區段,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美麗河湖。河水已經徹底實現了由消劣到Ⅱ類水體,從“差生”到“優等生”,一個質的飛躍。

為改善渤海生態環境質量,我市持續開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全面查清全市海域所有入海排污口底數,開展入海排污口溯源分析,查清污水來源,並製定實施入海排污口整治方案。

全市主要入海河流共有12條,薊運河、永定新河、海河、獨流减河、子牙新河等,均在摸排範圍內,實行“一河一策”分類施治。對入海河流上的近100個入河排口進行水質監測、排名通報和溯源治理,入海河流的污染負荷大幅降低。

强化城鎮污水治理,是我市“治水”的重要舉措。曾經,大量生產、生活污水直接通過雨水泵站進入海河,水生態遭到破壞。為根治此問題,河北區實施海河上排污口“清零”工程,開展綠化提升改造、水生態保護。

通過污染源線上監測、精准化水體保潔、科學管控水生植物生長、全面禁漁、勸阻羣衆放生等系列監管措施,嚴防污染入河。

調整產業結構,分批次實施了紡織、製藥、化工、重金屬產業遷出政策,發展商貿旅遊、智慧科技、金融服務等綠色產業。

推動老舊社區錯接混接點改造、合流制社區改造等工程點比特近1100個,投資3.68億元建設4.5萬立方米調蓄池,收集初期雨水,减少面源污染……

河北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張邑告訴記者,以上每一項舉措,都是“大手筆”,為“治水”,河北區下了决心、狠心。

為强化再生水源利用,我市提標改造了東郊汙水處理廠,每天60萬噸出水補充到區域地表水,迴圈利用。通過水系連通,海河河北區段和全區所有河道,實現全年“有河有水”。

近年來,我市嚴格環境准入,堅決淘汰落後的高耗水工藝、裝備,提高了工業用水效率,並對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實施嚴格監管,對其排放水質進行月監測、季通報,促進污水穩定達標排放。

臨港濕地公園,以水處理為主題兼具景觀效果,是國內唯一一座大型工業區內的生態濕地公園。通過對工業區內的污水和雨水有效收集,採用國際先進的汙水處理生態科技,對水淨化處理和迴圈利用,實現工業污水達標排放,為區域提供優質生態補水。

我市還製定《天津市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較國家收嚴40%,達到地表水類IV類或類V類標準。

去年,全市110座汙水處理廠、工業直排企業均完成提標改造,每年約10億噸污水“由廢轉清”,成為河道生態補水,實現資源化、生態化利用。

强弱項 補短板 抓落實

獨流减河全長60多公里,流經西青、靜海、津南、濱海新區4個區,曾經是12條入海河流中最難治理的。

治理水污染,必須“刮骨療毒”,掐住污染源,實施水生態修復。

2017年,我市下大力氣整治“散亂污”企業和農業面源污染,河流沿岸直排污水的企業被陸續整頓或者關停,同時實施了“退漁還濕”治理工程,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措施落到實處。

獨流减河流域,位於靜海區的佟家莊村滲坑曾被廢酸污染,經過深度治理,昔日的污水坑已經清可見底。靜海區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負責人時曉慶說:“我們建立了三級坑長責任制,在坑塘周邊安裝13個監控攝像,使坑塘周邊無監控死角。”

“退漁還濕”並非“一退了之”,2019年,獨流减河沿岸建設了9公里長、面積1萬多畝的西西海濕地,有效淨化周邊水產養殖尾水,减少了入河污染物,既實現獨流减河水體淨化,又改變了魚塘養殖粗放模式、實現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

西青區小孫莊村的村民王振來養魚30多年。“退漁還濕”,雖然讓他的魚塘面積變小了,但收益還不錯。給魚塘加裝了尾水環保處理設備,引入價格高又有市場的新品種,走上了綠色養殖的新路子。

良好的生態資源、生態環境正在轉化為優質的生態產品,轉化為綠色發展的資本,轉變為經濟價值。這既是政之所求,也是民之所盼。

如今,“沉屙褪去”,獨流减河,水面寬闊,風光旖旎,沿岸遊人也多了。

“濕地為候鳥遷徙提供驛站,同時營造出天然的水生動物、兩棲動物和水禽的繁衍、覓食及庇護場所。”近日,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主任周濱到這裡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他告訴記者,物種明顯變得更豐富了,許多鳥類在天津“安家”。前兩年,他看到震旦鴉雀還特別驚喜,能興奮好半天,不像現在這樣“淡定”。

切實改善天津水體水質,除了實施水生態修復,我市還加快水系連通迴圈,實施南北兩大水系連通迴圈工程,實現永定新河—海河—獨流减河的水系連通,努力讓水蓄起來、活起來、清起來。

同時,加强水源調度,新增生態用水量。充分利用雨洪水,先後為北運河、薊運河、濱海新區黃港一庫二庫等重點河道水庫以及七裡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四大濕地補水,利用於橋水庫引灤水源向部分地區調水,持續改善河道水環境質量。

短短幾年,天津的水質越來越好。

天津農學院水產學院副教授李永仁每年都做入海河口區灘塗調查。在2018年的一次調查中,他意外找到了已經消失數十載的縊蟶。“縊蟶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環境代表性海洋底棲貝類,特別怕污染,它的出現,說明入海河流污染物得到了有效控制。除了數量新增外,通過這幾年連續觀察,我發現縊蟶的種群也有從河口向內河延伸的趨勢。”李永仁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