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市深入推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走筆

吉林 83℃ 0
摘要: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近年來,遼源市實施文化强市戰畧,以“塑造地域文化體系,建設特色文化名城”為目標,大力推進全市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

  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近年來,遼源市實施文化强市戰畧,以“塑造地域文化體系,建設特色文化名城”為目標,大力推進全市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高品質發展。

產業賦能提升文化品牌影響力  

遼源市以梅花鹿文化、琵琶文化、東遼河文化、礦山文化為主線的縣區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不斷提升地域品牌影響力,形成了突出地域優勢、培育主業主品、差异化發展的空間佈局。

以培育文化企業為覈心,推動文化產業高品質發展。突出歷史民俗、影視旅遊、艺文演藝、創意設計等重點領域發展,培育了一批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顯順琵琶學校、關東盛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東霖草編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等文化骨幹企業初具規模,入駐企業達到56戶的皇家鹿苑創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孵化基地建立了文創孵化中心和文創藝術館,龍晟弓箭成為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的傳統弓箭生產企業之一,泓瑞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年營業收入超過100萬元,骨幹文化企業雛形初顯。

以謀劃文化產業項目為杠杆,撬動文化產業振興發展活力。2022年全市共謀劃文化產業建設項目12個,項目計畫總投資28.6億元,支持產業優勢明顯、效益好、後勁足、帶動輻射能力强的文化產業項目建設,重點推動了東豐縣皇家鹿苑文旅項目、東遼縣田雨·德國風情小鎮田園綜合體項目等項目建設,並為皇家鹿苑文旅項目等4個專案申報省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以項目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提高文化旅遊的服務功能和經濟貢獻率。同時,謀劃新聞出版業和影視行業發展項目。2021年實現遼源市博納電影娛樂有限公司昇規入統,填補了遼源影視行業無規上企業行業空白。

 文旅融合塑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激發文化市場活力。遼源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管道將域外特色經營企業吸引到遼源落戶發展,豐富健全產業發展體系。引入吉林省北俠兄弟影業有限公司落戶遼源,協助完成《興安嶺獵人傳說2》拍攝工作,並謀劃利用拍攝場景建設影視基地。依託市圖書館引入投資企業,打造網紅書店,建設省級重點實體書店。同時,引資成立遼源市卓景裝飾裝潢有限公司,年度內可實現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

打造“文化+”旅遊業態,助力鄉村旅遊發展。全面梳理和開發文化旅遊資源,通過特色文化塑造、文化展演、藝術工藝創作等為特色鄉村遊賦能。通過調研、座談等管道摸實情、出實招,將特色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旅遊發展,打造了10個鄉村旅遊精品點和1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延長產業鏈,新增盈利點,切實推動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

立足資源優勢,創新資產運作模式。為發揮現有存量文化資源、資產價值,探索資源變資金有效途徑,推動成立了遼源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公司,以“投資融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諮詢策劃”四位一體的運營模式,綜合全市文化資產、資源,招商引入域外資金,吸引文化旅遊管理人才,實現企業做大做强。探索公私結合模式,通過國營藝術團同私營顯順琵琶學校合作成立演藝傳媒公司的模式,啟動艺文演藝市場活力。

文化惠民共亯公共文化服務成果

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提升。遼源市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加大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推進文體便民服務設施建設,打通了教育羣衆、關心群眾、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强,也有力推進全國文明都市創建工作。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南部新城“新四館”,集文化教育、藝術培訓、非遺保護、公益演出、書畫展覽、數位體驗等於一體,秉持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的原則,全年“不打烊”為羣衆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縣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機制“五有”標準全覆蓋。遼源還投資200餘萬元新建了2個鄉村電影院。同時,市縣兩級體育場館承載大型體育活動和文化演藝活動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積極培育羣衆文化活動品牌。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市民文化節”“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活動,有效滿足了羣衆文化生活需求。創新開展“畫說金句”文宣教育活動,組織100餘名農民畫作者創作了200餘幅作品,以農民畫直觀生動地展示和文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作為典型案例在全省進行推廣。打造“文化遼源書香遼源”閱讀品牌,開展閱讀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等10項全民閱讀系列文宣教育活動,現時參與人數達8萬餘人次,營造了濃厚的書香氛圍。開展“遼水琶音·國樂盛典”新年音樂會、元宵音樂會、農民文化節等系列活動,受眾100餘萬人次,有效保障了文化供給,不斷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

構建公共文化數位平臺體系。綜合圖書、文化、文博、非遺、旅遊等各類文化資源,建成公共文化服務數位雲平臺、數位博物館、數字圖書館、數位文化館、數位非遺館等數位資源庫,製作錄入演出、講座、展覽數字資源近千項,實現上接國家和省文旅雲,下聯縣區服務平臺。疫情期間博物館、圖書館、戰俘營、礦工墓等公共場館開展雲展館服務,市文化館開設書畫、聲樂、樂器、舞蹈等線上培訓,“點單式”滿足羣衆需求,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線上文化服務體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