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10年搬遷,安康近百萬農民大遷徙

陕西 68℃ 0
摘要:10年搬遷,安康市完成了近百萬人的大遷徙。據統計,安康建成新社區工廠1023家,其中搬遷安置區社區工廠580家,吸納就業2萬人,帶動脫貧人口5455人。

6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對全國22個省200餘個承擔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地級市,國務院通過申報、推薦、稽核、評估的程式,督查激勵通報表彰了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成效明顯的10個地級市,安康市是陝西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地級市。

搬得出,讓羣衆住上新房子

搬入石泉縣池河鎮西苑社區的新家後,即使到了汛期,劉文波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老房子在滑坡帶上,一遇上豪雨,鎮村幹部就要組織大家往安全地帶跑。”6月20日,坐在窗明几淨的新家裡,如今已是一名駕校教練的劉文波回憶起以前的生活,感慨萬千。

劉文波一家5口人,原來住在池河鎮合一村,那裡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全家收入主要依靠種地和養豬。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13歲那年,劉文波就出門討生活。哪一年下了煤窑,哪一年當上警衛,哪一年在工地搬磚摔傷了肩……對他來說,與貧困抗爭的記憶刻骨銘心。一到雨季,他還得跋山涉水回家,守著太爺爺留下的老屋。

易地搬遷讓這些不再重演。

2017年,劉文波一家告別深山,搬進120平方米的新居。通過當地政府提供的免費就業培訓,劉文波當上了駕校教練,妻子找到了工作,小兒子在家門口的小學讀書,吃上了免費營養餐。

“十二五”以來,安康市累計搬遷羣衆26.73萬戶93.7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建成搬遷安置社區1364個。其中,“十三五”,安康市易地扶貧搬遷10.54萬戶33.52萬人,占全省搬遷總人數的39.7%;建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742個,集中安置率達93.43%,城鎮安置率達71%。安康市累計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84.36億元,相當於全市近6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總和,在陝西省乃至全國移民搬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年搬遷,安康市完成了近百萬人的大遷徙。

穩得住,讓羣衆家門口就業

家住旬陽市石門鎮青蛇溝村的梁楚紅,原住地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土地條件差。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她和家人搬進了城關鎮四海逸家社區。通過參加技術培訓,她和婆婆王觀琴在康之寧毛絨玩具廠上班,丈夫通過簽約派遣管道,在西安一建築工地務工。現在,婆媳二人在社區工廠務工的月收入加起來能達到6000多元,丈夫務工月收入超過3000元,兩個孩子就近到縣城的重點學校入學,他們一家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成為搬遷致富的先進典型。

安康市把產業就業作為搬遷後續扶持的關鍵,探索推廣“移民搬遷進社區、土地流轉建園區、農民就地變工人”發展模式,通過“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讓羣衆安居樂業。據統計,安康建成新社區工廠1023家,其中搬遷安置區社區工廠580家,吸納就業2萬人,帶動脫貧人口5455人。安康市在易地搬遷安置區配套建成農業產業園區896個,吸納就業2.9萬人,實現了100戶以上有條件的搬遷安置區農業產業園區全覆蓋。

安康市讓搬遷羣衆在“挪窮窩”時“斬窮根”,實現了致富有產業、就業有崗位、生存有門道、發展有空間,構建了穩定增收的產業就業體系。

快融入,讓羣衆過上好日子

“買菜、買藥、老人日間照料,不出社區,啥事都能辦。我們跟城裡人的生活沒啥兩樣。告別了苦日子,以後都是幸福。”6月23日,在漢陰縣最大的移民安置社區紫雲南郡居住的周紅豔,和姐妹們在社區廣場翩翩起舞。周紅豔今年58歲,幾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在社區廣場跳舞。

2018年,周紅豔一家搬到了距漢陰縣城不遠的紫雲南郡移民安置社區,住上了一套兩室兩廳的新房子。政府部門在社區給周紅豔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

紫雲南郡移民安置社區安置了全縣10個鎮的易地搬遷羣衆692戶2688人。為幫助搬遷羣衆儘快融入新環境新生活,當地探索“138”後續扶持模式,通過建好一個支部,辦好居委會、社區工廠、農業園區三大載體,推進便民服務中心、兒童託管中心、衝突調解中心等八大中心建設,免除搬遷羣衆的後顧之憂。同時,當地組織羣衆成立鑼鼓隊、秧歌隊、舞蹈隊等文化組織,定期開展文體活動,在凝聚人心的同時增添生活樂趣。

近年來,安康市從搬遷羣衆“最需”處入手,從搬遷羣衆“最急”處發力,構建起了功能完備的公共服務體系,幫助搬遷羣衆儘快融入新環境、新生活,積極推進小量販店、小庫房、小餐廳、小菜園、小課堂、小廳堂“六小”建設,從“功能”出發,切實解決搬遷羣衆所需所盼。

能致富,讓羣衆增收有保障

“我們通過引進新社區工廠、開展招工活動等管道,積極對接用工需求,讓搬遷羣衆就近就業、就近增收、就近致富。”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說。

6月19日,在錦屏社區,搬遷羣衆三三兩兩來到社區廣場,唱歌跳舞,享受好時光。廣場旁邊的社區工廠裏,生產線運轉不停。

錦屏社區利用閒置門面房和標準化廠房,先後引進電子元件、毛絨玩具、手套加工、鞋襪生產等新社區工廠4家,吸納就業220餘人,人均月收入達2500元。一業興而百家富,有了穩定的工作,搬遷羣衆在這裡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搬出”是基礎,“穩住”是根本,“融入”是關鍵,“致富”才是終極目標。近兩年,安康持續發力抓示範、樹典型,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借鑒的經驗做法。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連續兩年在安康召開,安康市政府、白河縣、嵐皋縣分別在相關全國性會議上進行經驗交流。安康市在全省率先製定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服務規範》地方標準,牽頭編制的《省級地方標准》已於4月19日正式發佈,這標誌著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從“安康模式”陞級為“省級標準”,在全省推廣應用。(記者:張斌峰通訊員:劉麗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