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國網新源黑龍江荒溝抽水蓄能電站(以下簡稱荒溝電站)4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誌著我省首座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投產發電。荒溝電站的投產將有力保障東北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東北地區新能源消納,為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發揮重要作用。
荒溝電站位於牡丹江海林市三道河子鎮,總投資58.03億元,是國內緯度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樞紐工程由上水庫、下水庫、水道系統、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部分組成,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安裝4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抽蓄機組,以500千伏線路接入東北電網。荒溝電站建成後能有效拉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成為地方文化和旅遊業發展的又一新支點。
截至今年6月,東北電網風電裝機容量4725萬千瓦,容量占比26.3%。作為現時我省第一座、東北地區第三座投運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荒溝電站全面投產發電,可極大緩解東北電網新能源消納壓力及黑龍江東部、吉黑省間電力傳輸壓力。
自去年年底首台機組投產發電以來,荒溝電站已投運的3台機組各項關鍵名額表現優異。截至目前,機組平均啟機成功率99.8%,累計發電電量5.36億千瓦時,抽水電量6.82億千瓦時,承擔了東北電網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和重要節日保電任務。荒溝電站建成後,每年可促進風、光等清潔能源消納超過24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0萬噸,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2萬噸,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
荒溝電站地處高寒地區,極端最低氣溫達-45.2℃,最大凍土深度1.91米,室外工程年有效施工期不足6個月。工程建設期間,荒溝電站深入研究嚴寒地區混凝土面板阻裂、防凍、耐久性提升科技,應用高抗凍性混凝土配製科技,提升混凝土凍融迴圈次數至400次以上,有效保障混凝土實體質量。
同步應用手刮聚脲科技,為水位變動區的混凝土面板新增了一層防護結構,並在面板接縫處採用可壓縮塗覆型止水結構,解决了嚴寒地區面板堆石壩結構縫表面止水冰凍破壞、磨蝕等難題。
荒溝電站首次採用四支路發電電動機定子繞組型式,相比傳統七支路型式,具有線棒數量少、鐵芯長度短、電磁參數好、資料利用率高、保護配寘簡單、機組造價低等優點。創新應用BIM(建築資訊模型)科技建立地下廠房數位化三維模型,在抽水蓄能行業首次形成全廠管路數位化三維模型,實現了管路“三維施工、智慧焊接、工廠化加工”,提升了管路安裝質量。
建設期間,針對下水庫進出水口未竣工便被淹沒於水下、接續施工困難的問題,採用水下施工技術實施水電主體結構建設,在鋼筋焊接、範本支立、混凝土澆築、視頻監控等多方面精心研究工作方案,投資少、工期短,填補了水電工程複雜構築物水下整體施工的空白。
國網新源牡丹江抽水蓄能公司嚴格執行水保工作“三同時”,組織專門隊伍,採用機械配合人工管道開展腐殖土收集,建立收集、使用台賬,累計收集、儲存腐殖土30餘萬方,為高標準進行土地複墾提供了保障。
荒溝電站及時與地方林業部門簽訂協定,選擇臨近林場進行珍稀樹種的栽植、育活,共移栽成活紅松4126株、水曲柳433株、黃波欏257株、紫椴1135株,實現了電站建設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何平記者劉曉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