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2021年江蘇綜合考核結果揭曉,這是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後的首次“大考”,也是對“十四五”開局起步成效的集中檢驗。
13個設區市、99家省級機關、73所省屬高校站上“擂臺”,32家省屬國有企業首次迎接“大考”……考核範圍進一步拓展,考核內容更加精准,綜合促進作用不斷顯現,推動各地各單位在高品質發展的賽道上比學趕超、爭先創優,不斷激發新動能新擔當。
“風向標”鮮明立起,突出大事要事考擔當
近日,一份綜合考核結果迴響意見書,被“點對點”送到被考核地區和組織“一把手”的案頭。在這份全面具體的發展“體檢報告”上,各項名額得分、滿意度評估、領導班子及其成員民主測評等情况一目了然。但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發放給各地的“體檢單”,更加突出精准迴響,對結果不理想的名額,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
2021年度綜合考核仍由高品質發展成效、党的建設成效和滿意度評估三張“考卷”構成,但具體名額圍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動態調整優化,更多地體現牽引性、導向性和支撐性。“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國之大者’在江蘇落地落實,堅持黨中央部署什麼就考核什麼、省委強調什麼就考核什麼,始終做到向中心聚焦、為大局聚力。”省委考核辦負責人說。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我省“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既落實“國評”要求,又結合江蘇實際,將“貿易額占全省比重及增速”納入考核;落實中央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增設“碳達峰”水准名額。將省委常委會113項重點任務、省政府百項重點工作細化為1613項考核項目,分解到具體組織、具體人員,明確完成時限,進一步以考核落實責任、傳導壓力,推動省委省政府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見效。
考核更科學,指標體系進一步優化。一批名額設定得到優化减降。針對基層反映比較集中的名額數量偏多、牽引性有待增强等問題,省委考核辦嚴把質量關和數量關,首次通過實地調研、邀請專家參與論證、書面問卷調查等形式,開展名額全面評估,對常規性業務名額大幅“瘦身”,設區市考核指標由68項减為40項,省直機關考核內容由21個减為15個,進一步突出重點任務重點權重,引導各地各單位聚焦重點攻難點、緊盯短板鍛長板。
通過開展季度監測、半年評估、年終考核,我省逐步建立起任務製定、督促核查、考核評估、迴響提升“四位一體”的閉環工作鏈條。對半年評估不盡如人意的組織,省委考核辦組織牽頭單位及時進行針對性分析指導。對上一年度考核結果波動較大的組織,開展走訪調研,製定個性化改進方案。對排名末位、領導班子被確定為“一般”等次的組織,督促其向省委書面報告原因,並提出具體整改措施。
“指揮棒”精准牽引,凝聚“進”的澎湃動力
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去年,我省經濟增速繼續保持全國前列,總量超過11萬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2萬美元,在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這背後,綜合考核這根“指揮棒”的牽引效應愈加顯現。
憑藉在產業現代化水准、科技創新、雙迴圈發展格局等方面的特色優勢,近年來,無錫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賽道”上跑得又快又穩。翻看考核“成績單”不難發現,高品質發展和高品質黨建的“疊加效應”,是無錫在綜合考核中位居前列的“取勝法寶”。
去年,無錫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與北京、廣州等都市相當;培育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物聯網、新能源等10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人均GDP保持全國大中城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20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000億美元、市場主體總數突破100萬戶、製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1.6%,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
在2020年度綜合考核實現爭先進位的基礎上,泰州首次闖入全省第一方陣。火熱的追趕勢頭體現在發展數據上:去年,泰州GDP突破6000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0.1%,增速位列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勢頭,工業投資和工業技改投資增幅均列全省第一。
“泰州的經濟基礎和區位條件並不佔優勢,但必須要有對標一流的闖勁幹勁,必須要打破‘甘居中游’的慣性思維,全面激蕩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泰州市委書記朱立凡說,對標對錶考核結果,泰州梳理出城市建設、對外交通、科技人才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問題,將通過畫好“一軸三極三城”城市建設新藍圖,深度融入長三角和全國運輸“大迴圈”,加快構建“1234”創新體系等舉措,不斷提升泰州中心都市首位度、都市集聚度和產業承載能力。
過去一年,鹽城緊扣勇當沿海地區高品質發展排頭兵的目標,聚焦產業强市奮力跑,聚力民生福祉加速跑,捧回推進高品質發展爭先進比特獎。“通過每月輪流在各縣(市、區)召開高品質發展項目觀摩推進會,搭建比拼擂臺,帶來一大批高品質項目落戶、投產。”鹽城市委書記徐纓告訴記者,去年,鹽城全市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連跨兩個千億元臺階、達到8081億元,汽車產業結構優化陞級,電子資訊、鋼鐵躋身千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0%,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都市”。
隨著新思想、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深入踐行,不少地區和組織在發展中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發展,一些短板變成了新優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得到進一步解决。
淮安組織開展高品質發展、重特大項目專項攻堅行動,綜合考核進位明顯,中天鋼鐵、台華新材料等百億元項目招引取得歷史性突破,南高齒、天鵬鋰能、鵬鼎第三園區、今世緣智慧陳貯中心等一批50億元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宿遷去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31個,新開工、新竣工項目分別達368個、317個,平均每天簽約1個、開工1個億元以上項目,每週竣工6個億元以上項目。
項目產業“雙輪驅動”,讓都市乘勢而上實現蝶變躍升。徐州緊扣“建設產業强市、打造區域中心”目標,突出產業轉型陞級,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快提升都市能級,全面推動高品質發展提速提效。連雲港將“重點產業項目建設”作為覈心名額納入縣區(板塊)綜合考核,設立“高品質發展產業投入單項獎”,去年14個列省重大專案共完成投資544.7億元,超年度計畫26.3個百分點。
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揚州全力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著力减少碳排放,嚴控煤炭消費總量,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新能源發電量24.62億千瓦時,折合標煤71.9萬噸。鎮江打造“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目標,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持續陞級、不斷擦亮“鎮合意”服務品牌。
考出質效提升,也考出前進方向,綜合考核“首秀”中,一批國有企業表現相當亮眼。“我們將10項高品質、16項黨建考核指標分解為73項目標任務,任務明確、路徑清晰,一年幹下來,綜合考核對企業發展的牽引作用愈加突出。”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蔡任傑說,去年公司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資產總額達7420億元,對比江蘇省屬企業,淨資產、利潤總額持續保持第一,是唯一一家利潤總額連續7年超百億元的企業,也是全年唯一利潤超200億元的企業。
“助推器”點燃動力,瞄準賽道爭先創優
考核的目的是推動發展,對照“成績單”,“老先進”們不斷向上尋找更高參照系,爭先進位的“新秀們”瞄準賽道你追我趕,奮力跑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連續4年穩居“第一方陣”,蘇州力求每項工作都從新思想中找答案、找遵循。對標省裡高品質發展考核的指標體系,置身全省乃至全國大局中考量,形成清晰戰畧:以“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羣發展”為主題謀篇佈局,重點聚焦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四大優勢產業領域,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的創新集羣,實現蘇州製造向蘇州創造轉變、蘇州速度向蘇州質量轉變、蘇州產品向蘇州品牌轉變。
發展已然走在前列,如何進一步深挖潜力?蘇州瞄準人才資源“關鍵變數”,轉化為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以“姑蘇領軍人才計畫”為統領,蘇州先後出臺50多條人才政策,覆蓋形成引進和培養、塔尖和塔基、個人和團隊、創業和創新,市縣政策疊加賦能的高素質人才引進培育體系。當前,全市人才總量達342.8萬人,被評為“中國最佳引才都市”。
科技契约成交額超750億元,保持全省第一;紫金山實驗室進入國家戰畧科技力量體系,6G科技創全球太赫茲無線通訊最高實时傳輸紀錄;國家第三代電晶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啟動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學院正式啟用……以科技創新為高品質發展增勢賦能,南京不斷抬升“進”的空間。去年,南京正式獲批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在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四,軟件和資訊服務、智慧電網產業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入圍首批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產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持續提升。
“勇爭一流,就是要跟更强的比,和更快的賽。我們要牢固樹立爭先進位、慢進也是退的進取意識、危機意識,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常州市委書記陳金虎說,常州圍繞“國際化智造名城、長三角中軸樞紐”都市定位,正瞄準產業主賽道,搶佔動力電池、碳纖維、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風口,壯大十大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和八大高成長性產業鏈。瞄準長三角中軸樞紐目標,全力推進“兩湖”創新區規劃建設、老城厢復興和高鐵新城建設,全方位提升都市能級,努力打造長三角美譽度、知名度、影響力一流的都市。
榜單上的“老先進”南通交出一份綠色答卷:全市組織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保持全省第一,PM2.5濃度持續下降,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保持全省第一,區域治水面積達1500平方公里,省考以上斷面優Ⅲ比例高於省定目標3.6個百分點,長江大保護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全省前列。拿起考核“指揮棒”,南通對作出重大貢獻、專項工作表現突出的幹部實行“一票評優”,去年,有17名市管幹部受到省級以上黨委政府表彰,在年度考核時被直接確定為優秀等次。“牢牢把握綜合考核導向要求,切實加強考核結果運用,與幹部選用、教育管理、獎懲約束直接掛鉤,不斷提振幹部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精氣神。”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封春晴說。
一批省級機關單位和省屬高校也迎難而上、爭先創優。應對疫情衝擊、原材料價格上漲、能源供應偏緊等不利影響,省工信廳及時製定《工業企業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南》及116項細化清單,完善重點防控物資調度機制。協調推進汽車產業鏈復工複產,保障國內60家龍頭企業的200多家在蘇供應商恢復正常生產。先進製造業集羣培育成效明顯,去年江蘇共6個集羣在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競賽決賽中勝出、數量全國第一,4個集羣入圍新一輪決賽。
“考核以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和特色發展作為鮮明導向,用可衡量、可檢測的名額內容衡量和引導高校高品質發展,讓我們更有前進方向和幹事激情。”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芮鴻岩說,在著眼“一流學科”創建的同時,南工大始終堅持以服務高品質發展為己任,正在推進化工轉型發展專項行動2.0版,圍繞安全生產全年轉化成果500餘項,解决技術難題1000多個,助力我省構建本質安全、綠色高端的先進化工產業體系。
“歷經4年探索,江蘇以考核推動高品質發展導向更鮮明,全省上下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意識更强、舉措更實。”江蘇高品質發展評估研究院研究員苗成斌認為,聚焦黨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各項重點決策部署,新一年度綜合考核中,應對標新發展理念,更加突出“國之大者”,緊扣高品質發展,進一步加大統籌發展和安全、數字經濟、重大專案建設等方面的考核力度。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