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俐驗)太行深處,山路盤旋,青山掩映,沿著321省道西進,一條條寬敞明亮的街道,一座座白牆紅瓦的新民居映入眼簾。內丘縣崗底村雖深掩於深山,但村民們的致富經卻讓人耳熟能詳,李保國教授在此深紮20年,培育出百元一個的“富崗”蘋果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李保國是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三十五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帶領團隊幫助10萬多名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每年進山“務農”超過200天,讓140萬畝的荒山披綠,使山區增收35.3億元,探索出一條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山區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李保國的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讚揚他是“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而如今,在崗底,李保國“用產業為鄉親拔除窮根”這篇“論文”,正在被更多後來人續寫,而且越寫越精彩。
內丘縣崗底村是李保國生前科技扶貧20年的小山村,在這裡,他特別研究的128道蘋果種植工序,讓種植有了標準,果品質量有了保障,崗底人依靠科技的力量,挑起了“金扁擔”,也讓崗底村從1984年人均收入80元的窮山莊,變成如今年人均收入4萬餘元的富裕村。
“日子成了歌,唱給咱最親的人兒;踏上了小康路,感謝黨的恩;一支心中的歌,唱成了圓夢的曲兒……”崗底村村民梁山林吃過早飯,扛起鋤頭走進果園,開啟新一天的忙碌。而他口中哼唱的曲兒,就是崗底村以他本人為原型創作出來的歌曲《我有一支歌》。
“我覺得我的後半輩子比前半輩子要精彩。”梁山林望著眼前的果園,滿足地說道。今年64歲的梁山林過去因為窮,37歲了還打光棍,靠著三分地裏種些玉米和小麥,溫飽都困難。
“後來是李老師找到我,讓我包幾畝地,他教我科技,保證我蓋房、娶媳婦都不成問題。”這讓梁山林感受到希望,於是承包了6畝果園,每天起早貪黑甚至有時候吃住都在果園。終於在李老師的指導下,果園掛果有了收成,提親的人也找上了門。如今,梁山林6畝果園每年收入十餘萬元,住樓房、開汽車,日子也過成了“歌”。
在李保國的技術指導下,梁山林過上了好日子。如今,依然還有很多羣衆遇到科技問題習慣性地打給李保國那個熟悉的號碼,不過現在,接聽電話的換成了他的妻子——“李保國山區開發與林果產業創新團隊”的核心成員郭素萍,她不僅承擔起了接聽熱線的任務,也毅然接過了帶領科技服務隊下鄉的重任,繼續義務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
在郭素萍的帶領下,一支又一支“帶不走”的科技服務隊活躍在田間地頭,他們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太行山間播撒科技火種,讓李保國精神薪火相傳,幫助更多羣衆靠林果種植增收致富。
“現在蘋果進入套袋期,要注意晨起有露水時不能套袋,會影響果面,這幾天高溫天氣,要避開下午2點到3點高溫時段,防止蘋果在袋子裏‘燙傷’,最後一定要注意,袋口必須紮嚴實,才能起到防病防蟲的作用。”日前,李保國128科技服務隊技術員安建軍在果園裏為果農傳授當下蘋果套袋的注意事項。
安建軍告訴記者,疏花、疏果、套袋、摘葉、轉果……是李保國教授為崗底量身打造的128道蘋果標準化生產管理工序,嚴格按照128道工序結出來的蘋果,果個均勻、果型端正、酸甜適口、細脆無渣,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以前沒套袋的蘋果賣不上價,現在最高的能賣到100元一個!
“我在李老師的身上看到樸實無華,也看到科技在農業中的無限魅力。李老師走後,我們繼續學習,並自發接過科技興農的接力棒,把知識和科技送到羣衆身邊。”現時,安建軍已經是一名農民中級技師,而在崗底,現已有191餘比特村民拿到初、中級證書,還有5名取得高級技師證書。
事業後繼有人,精神薪火相傳。如今,李保國教授逝世已六年有餘,為了把李保國精神發揚光大,讓農業技術惠及更多貧困羣衆,崗底村成立了一支由60多名職業農民參加的“李保國128技術服務隊”。不僅幫助村裡果農進行果樹日常管理,還提供果樹栽培、病蟲害防治、老果園改造等技術服務,而且積極走出去,到唐山、承德、河南、山西等蘋果產區提供免費技術服務。
如今的崗底村山綠民富,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村民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其中僅果品收入達到3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山村。
“李保國老師的最大心願就是通過科技興農帶動更多羣衆增收致富,為了繼承發揚李保國精神,我們崗底村正在按照他生前的規劃,建設178平方公里太行山生態大花園。”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告訴記者,“太行山生態大花園項目”就是以崗底村所在的侯家莊鄉為中心,輻射周邊村鎮乃至冀中南太行山地區,建立優質蘋果連鎖基地,可帶動周邊35個村的更多群眾,做生態活兒,吃生態飯,發生態財,走生態路,走出一條和周邊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