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內”與“外”的敢為人先

天津 56℃ 0
摘要:徹底整治蓋章部門“九龍治水”的行政審批痼疾。在疫情防控、能源保供、民生保障等關鍵時刻,全市國企成為“主力軍”“頂樑柱”和“壓艙石”。

天津茱莉亞學院。

2021年12月18日,隨著中遠海運“天盛河”輪一個集裝箱吊裝上船,天津港年集裝箱輸送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準箱。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面向海洋的天津自帶開放氣質。近現代以來,這顆渤海明珠因領風氣之先而熠熠生輝,因改革開放而生機勃發。

進入新時代,天津被賦予“改革開放先行區”的功能定位。使命在肩,天津對標對錶黨中央改革部署,堅定不移地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特別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攻堅克難,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傾力破解體制上的障礙、機制上的梗阻、結構上的衝突,持續激發都市活力。

改革,是中央頂層設計與地方先行先試的系統聯動。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領導小組組長),領銜擔綱新時代天津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等重大改革項目。同時,成立全市改革專項小組,市領導同志分別擔任組長,形成高位推動、綜合實施、全程負責的工作格局,促使改革舉措有力推進、壓茬實施。

這是一場“內”與“外”的敢為人先。

1800多個日夜的風雨兼程,放權賦能,提氣運功,天津在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和廣度,取得了重大突破。

刀刃向內自我革命——

以深化改革激發新發展動能

5年前,經濟增速一度領先全國的天津出現了斷崖式“跳水”,GDP增幅掉了2/3。這背後,除了統計口徑以及主動“擠水分”等因素,更是很長時間“路徑依賴”導致產業結構偏重偏舊、新動能青黃不接等多重誘因的總爆發。

站在經濟拐點,如何爬坡過坎、再闖出一片豔陽天?天津的探索是多方面的,解題的思路不少,而改革開放無疑最為關鍵。

打開腦袋上的津門——

改革,首先要衝破思想觀念上的障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决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决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結合天津實際,學習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天津深切意識到,改革必須更加徹底,開放必須更大力度,哪怕囙此承受一時的陣痛,也要保持定力,唯有如此社會經濟才能真正邁向高品質發展的康莊大道。

很多幹部還清晰地記得,2018年12月24日,在天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市委向全市幹部群眾發出總動員:要發揚偉大改革開放精神,進一步打開腦袋上的津門。要把進一步解放思想作為第一道程式,主動順應新時代發展大勢,敢於打破固有的思維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以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精神在觀念、理念、文化、意識等方面來一次大的革命、轉變。

一時間,“打開腦袋上的津門”成了天津社會生活中的熱詞。全市上下緊緊扭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崇尚實幹,不議不等,以治黨治吏治無為的力度,對不主動適應改革、遲滯改革甚至阻礙改革者嚴肅追責問責,為改革擔當者撐腰鼓勁,促使改革舉措儘快落實。

改體制“動飯碗”的深層次改革——

一說到改革,很多人會第一個想到濱海新區法定機構改革,那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體制、“動飯碗”的深層次改革。

時間回到2019年,按照市委部署,濱海新區直面“最難啃的骨頭”,大刀闊斧地推進法定機構改革。5個開發區從行政化的政府派出機構轉制為企業化。近5000名公職人員全體起立,打破身份,競爭上崗,接受薪水拉開差距的現實。5個開發區內設機构總數由改革前的190個降至改革後的156個,招商引資和服務企業類部門占比超過80%。此舉被公認為“複雜程度、實施範圍和推進力度在全國首屈一指”。

改革春風激蕩下,全區黨員幹部充分激發出“狼性”“野性”,以主人翁姿態投身濱海“二次創業”。濱海新區作為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龍頭和引擎作用越發彰顯。

整治“九龍治水”的行政審批痼疾——

作為自我革命的又一重頭戲,天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也一直走在前列。從2018年開始,我市就實施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一顆印章管審批”、推行“一套標準辦審批”“你承諾、我就批”……徹底整治蓋章部門“九龍治水”的行政審批痼疾。

為避免“一區一個樣”,天津大力推行“一套標準辦審批”,啟動了“一錶式”申報辦理,諸多標準已被全國推廣。

現在,全部權責清單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在天津均可網上辦理。事項諮詢、申報、審查、辦結、評議等流程均實現網上操作,除特殊事項外,網上可辦率達到100%,實辦率達到98%以上。

進入2022年5月,天津自貿試驗區的市場主體又迎來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改革——5月1日起,市場主體登記註冊由行政許可轉變為行政確認。登記機關再次將更多市場主體自主決策事權下放。

放權賦能,鬆綁減負——

以理順關係釋放市場主體活力

渤海灣畔,奮楫爭先。

5年來,天津在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個重點領域的改革全面開花。機制、結構的變革,有時候免不了“痛”,成效也未必立竿見影,但只要是符合規律的、利於長遠的,天津就毫不猶豫地推行。

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覈心。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是中央賦予天津的金字招牌,也是對天津金融提出的重大課題。

如何建設一個充滿活力、健康持續、示範引領的金創區,更好地為國家試制度、為區域謀發展?改革開放依然是正解。

幾年來,天津金融部門傾心培育新動能新業態。其中,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為代表的供應鏈金融從無到有、由弱變强,形成國內領先優勢,成為代表天津金融業發展能級的兩張“靚麗名片”。這背後,是政府部門一系列的放權賦能。

近幾年,市金融局發佈了一批批通告,將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准入監管權力事項下放,减少流程節點,提升辦事效率,釋放發展勢能,强化事中事後監管……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理順了,營商生態“水草豐美”,市場主體持續迸發動力。

在世界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東疆,金融改革創新一直沒停歇。近3年,東疆又把目光聚焦在飛機租期內的管理、資產交易流轉、退租飛機處置等產業中後端,向該領域管理和服務的“深水區”挺進。這種著眼於飛機全壽命週期的資產管理已成績斐然:3年完成150餘架飛機的資產交易和處置業務,東疆也囙此成為全國最大的租賃飛機資產交易中心。

推進財政零基預算及國企改革——

地方財政精打細算過“緊日子”,把錢花在“刀刃上”,讓百姓過“好日子”。近幾年來,市財政局打破了固化格局,深化零基預算改革:不再考慮以前年度預算基數和歷史沿革,建立“預算一年一定”“項目能進能出”的新機制。調整完善重點支出的預算編制程式,不再與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層層掛鉤,嚴禁將政府非稅收入與徵收組織支出掛鉤,不盲目追求排名、增長率、評比結果……

這套“天津特色的零基預算管理新模式”,2019年曾作為優秀典型獲得了國務院的通報表揚。

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需要更大的勇氣與智慧才能取得新突破。5年來,天津17家完成混改的原市管企業2021年營收、淨利潤分別比混改前增長81.20%和455.77%。在疫情防控、能源保供、民生保障等關鍵時刻,全市國企成為“主力軍”“頂樑柱”和“壓艙石”。

開啟自主創新新篇章——

幾天前,2022年公眾科學日主題活動——合成生物“尋寶途”在津舉辦。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專家們直播“首秀”二氧化碳“變”澱粉的實驗過程,引來51.2萬人次線上觀看。“實在太神奇了!”網友們紛紛彈幕留言。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現時,合成生物學、現代中醫藥、物質綠色創造與製造、信創、細胞生態等5個海河實驗室全部揭牌運行,天津版“國之重器”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並陸續傳來捷報: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與博雅輯因簽署戰略合作研發協定,雙方將共同打造中國造血幹細胞療法的原始創新研究和臨床轉化平臺;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瞄準20家企業,凝練項目進行聯合攻關……

海河實驗室科研運行的加速度,與其體制機制的創新分不開。“海河實驗室對領軍人才和團隊覈心人員實行一項一策、年薪制、協議約定工作報酬等全國領先的引才政策。同時,將職稱評審權、科研專案立項權等交由實驗室自主實施。”市科技局基礎研究處處長湯桂蘭說。

不久前,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的相關報告顯示,我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准居全國第一梯隊,科技創新環境指數連續5年居全國榜首。

走出去,引進來——

以開放胸襟做大天津“朋友圈”

從平地而起的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到區域發展新引擎的濱海新區,再到改革開放“試驗田”的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一個個高能級開放平臺的崛起,記錄著天津改革發展的脚步。

開放,深深融入這片土地的基因裏。

口岸通關便利又高效——

從事報關業務16年,王鐵肖對近年來天津口岸的變化體會頗深。日前,他所在的天津昌宇報關行代一家企業申報出口一批機械用連接緊固件,採用提前申報的管道,貨物從運抵碼頭到海關放行,用時僅8秒。

王鐵肖告訴記者,按過去的流程,出口貨物必須運抵港口取得運抵報告後才能向海關申報,如果抵達碼頭較晚,很容易發生甩貨風險,現在,這樣的擔心蕩然無存。

改變的背後,是天津在服務費用和環節上做減法,在功能和效率上做加法。

2017年以來,天津持續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准,聯合北京商務部門、海關推出系列措施,共亯改革紅利。2021年,天津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為34.93小時,較2017年壓縮73.09%;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為0.74小時,較2017年壓縮了96.46%。

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讓天津這一國際重要貿易口岸都市更具吸引力。去年,天津的覈心戰畧資源——天津港的年集裝箱輸送量首次突破2000萬標準箱,實現歷史性跨越,現時已開通集裝箱航線130餘條,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

“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天津“走出去”步伐加快,“朋友圈”越做越大。如今,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成為非洲戈壁灘中的綠色新城,“天津名片”魯班工坊將職業教育成果分享至世界各地,中歐班列架起對外貿易的新橋樑……

5年前,我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值為1585.73億元,到2021年已增長至2107.95億元,增幅超過30%。2017年至2021年,天津共設立境外企業機构529家,年均增速達8.3%。其間,我市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直接投資達13.24億美元,年均增長97.3%。去年,克服新冠疫情影響,天津新設境外企業機构100家,中方投資額達22.87億美元,同比增長38.8%。

企業揚帆遠航少不了遭遇疾風勁浪。天津相關部門聯手中國信保天津分公司千方百計予以保駕護航。就在不久前,受俄烏局勢影響,注册在北辰區的萬達輪胎公司俄羅斯客戶項下的業務受到重創。企業方心急如焚,提出了索賠申請。中信保天津分公司僅用16天就將51.1萬美元的賠付款打到了企業帳戶上。今年一季度,中信保天津分公司服務支援企業3002家,同比新增6%。其中,分公司承保企業對美出口額2.83億美元,承保“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4.0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8%和36.7%。

“引進來”屢創歷史新高——

在積極“走出去”的同時,天津也在大膽“引進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將這裡視為投資熱土,中外文化也在此彙聚交融。

前不久,總投資近2億元的PPG天津電動汽車及智慧出行創新應用中心在經開區全面開工。這是繼全球塗料創新中心項目落地後,這一跨國企業在天津的又一重要佈局。

“看多”“做多”天津的不僅有PPG。5年來,一汽豐田、三星、福斯汽車自動變速器等一批跨國巨頭紛紛在此增資擴產。市商務局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4000家,實際使用外資238.5億美元,年均增速5.3%,5年間引資規模屢創歷史新高。

眾多來自國內的重點專案、優秀企業也紛紛在津安家落戶。2021年,全市引進國內項目3573個,實際利用內資3378.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引進北京地區投資項目超過1000個,中央企業和組織在津新設機构173家,帶動了一批高品質項目落地生根。5年多來,僅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已累計注册企業突破3000家,區域發展動能澎湃。

此外,在津沽大地上,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116項任務全面鋪開,落地實施率近6成;天津自貿試驗區累計實施制度創新措施502項,很多試點經驗已向全國複製推廣;連續舉辦了5届的世界智慧大會,引來八方賓朋,彙聚全球頂級科技成果……

今年5月20日,天津茱莉亞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茱莉亞研究院首届33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了。他們來自中國、美國、韓國、烏茲別克等世界多地。這一國際高水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成為天津對外文化交流、對話溝通世界的新窗口。

融入全球發展大潮,開放的天津更加自信從容。

當前,改革又到了新的歷史關頭,複雜度、敏感度、艱巨度超乎尋常。天津的幹部群眾深知,越如此越要弘揚“闖”“創”“幹”的精神。“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只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才能迎來更加明媚的明天。

标签: 天津歷史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