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全力構建人才政策體系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

云南 68℃ 0
摘要:楚雄州定期開展人才資源統計和人才工作調研,分析研判人才工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持續構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政策體系。

近年來,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人才發展,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力推進“人才强州”、“科技興州”戰畧的實施,先後製定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完整、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全州人才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各類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效能不斷提高。

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1.jpg

“興楚人才”特別貢獻獎得主阮文忠

强化組織領導不斷抓實黨管人才

在近期召開的楚雄州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楚雄州“興楚人才獎”特別貢獻獎得主,88歲的張之道發表感言:“我將為民族醫藥傳承發展奉獻畢生精力,用實際行動書寫楚雄州民族醫藥高品質發展的新業績。”

“興楚人才獎”由楚雄州委、州政府設立,是用於獎勵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有重大創新或作出重大貢獻的各類優秀人才的最高獎項,每5年評選一次。在今年的評選中,“楚粳”系列水稻專家阮文忠、民族刺繡技藝傳承人丁蘭英等12名來自全州各界的傑出人才代表被獎勵。這些榜樣和標杆,激勵著全州各行各業人才積極創新創造,主動投身到楚雄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建設中。

一直以來,楚雄州委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畧地位,充分發揮人才工作覈心領導作用,成立了州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州委書記、州長擔任組長,27家州級組織主要領導作為成員、各縣(市)委分別成立由縣(市)委書記擔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機构,不斷健全完善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州委常委會每年研究人才工作不少於2次,召開州(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不少於3次。建立下級黨委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年度就人才工作報告述職制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人才工作重大事項通報制度等,加强督促檢查,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全州上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一盤棋”整體聯動,“一條線”齊抓共促的人才工作格局。

楚雄州定期開展人才資源統計和人才工作調研,分析研判人才工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持續構建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的政策體系。2019年以來,先後制定出臺《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關於“彝鄉英才”培養工程8個實施辦法》、《關於加快推進“人才强州”戰略五個實施辦法》、《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貧困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檔案,不斷提升人才工作政策化、科學化、規範化水准。

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2.jpg

“興楚人才”特別貢獻獎得主張之道

强化人才培育不斷提高人才質量

2018年以來,通過實施“彝鄉英才”培養工程、帶頭人培養工程、基層人才培養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楚雄本土人才不斷成長進步,推動各項事業大踏步向前。

通過每年開展選拔培養,楚雄州共儲備了中青年學術科技帶頭人12批次368人;依託省級支持項目,每年選派一批基層教育、衛生、農業領域業務骨幹到省級對口部門研修學習。通過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勞動力轉移培訓專案,扎實開展綠色證書培訓,辦好農函大,持續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培育出彝鄉科技領軍人才20名、彝鄉產業科技領軍人才30名、彝鄉電商創業人才50名、彝鄉名匠98名、彝鄉教學名師100名、彝鄉名醫50名、彝鄉文化名家20名、彝鄉企業家85名;建立“彝鄉名匠”工作室30個、“彝鄉名醫”工作室30個。

現時,楚雄州已有52人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32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5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2名;入選省級人才項目人才230名,其中,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科技人才45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7名、省人才培養專項人才35名、省級中青年學術科技帶頭人12名、省級“技術創新人才”5名、省級非遺傳承人75名,入選“雲南省創新團隊”1個。

日益濃厚的育才、用才、選才氛圍,輻射帶動了全州10個縣(市)結合各自實際,建立人才專項培養辦法,鼓勵更多人才投身到楚雄的各項事業中,如楚雄市建立了“威楚英才”培育工程、永仁縣建立了“永仁英才”培育工程、祿豐縣建立了“龍鄉人才”培育工程、雙柏縣建立了“興雙人才”培育工程、大姚縣建立了“蜻蛉人才”培育工程。

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3.jpg

培養鈦產業人才

大力招才引智不斷壯大人才隊伍

隨著《楚雄州緊缺人才招聘辦法》、《關於引導和鼓勵各類人才到我州園區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楚雄州“興楚英才回巢計劃”實施辦法》等政策檔相繼出臺,楚雄州著力改進政策環境、簡化引才程式、優化引才流程、提升引才環境,支持鼓勵用人主體積極引進各類人才。

實施青年人才儲備工程,開展優秀青年專業人才專項招引工作,面向國內知名高校專項招引了28名博士、碩士畢業生入職州屬事業單位,作為黨政後備人才或企事業單位專業科技人才骨幹、高技能後備人才進行跟踪培養。實施“高精尖缺”引才工程,實施“興楚英才回巢計畫”,聚焦州內各企事業單位用人需求,回引楚雄籍在外高層次人才。開展柔性引才,根據發展需要,聘請國內各類高層次人才為州人民政府顧問,截至目前,已聘請了83名楚雄州政府顧問,形成集農業、工業、金融、教育、衛生、文化、法律、社科等各行業領域人才為一體、陣容強大的專家智囊團。

以科技入楚、滬滇扶貧合作、教育部高校定點扶貧等為契機,楚雄州廣泛推進人才交流合作。邀請專家學者到楚雄開展服務活動,選送優秀人才出去掛職鍛煉、研修培訓,廣泛開展人才智力合作。2017年以來,楚雄教育體育系統組織教師、班主任和校長到上海市楊浦區、嘉定區知名中小學和高校交流學習,每年選派教育教學骨幹赴上海研修,上海市嘉定區組織特級校長、特級教師支教講師團赴楚開展專題講座;醫療衛生系統每年組織醫療衛生人才到上海市嘉定區跟崗學習,到對口組織研修鍛煉;先後引進多批次上海市嘉定區優秀醫療衛生人才和教育教學人才到楚雄州開展貧困縣送醫送教上門,帶動人才培養和學術科技研究。

為支持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發展空間,楚雄州積極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眾創空間6個、省級創業園5個、省級校園創業平臺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戶、州級企業技術中心78戶。

2021年,楚雄州印發了《楚雄州關於“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實施方案》,牽頭10縣(市)摸底排查全州所有村(社區)的人才需求情况,聯系各類專家代表,聽取其意見建議,建立“楚雄州專家人才聯系幫帶行政村(社區)”人員名單,啟動楚雄州“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全州1046名專家人才聯系結對1065個村(社區),占全州村(社區)總數的92.31%,發揮專家人才資源優勢和智力優勢助力全州鄉村振興。

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4.jpg

培養矽產業人才

注重人才服務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楚雄州委常委、州委組織部部長李建松表示:“要以誠服務人才,營造樂業宜居人才生態。”楚雄州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盡其責、通力配合,不斷優化楚雄人才發展環境,讓各類人才對楚雄有歸屬感,工作得順心、生活得開心、奮鬥得舒心、發展得放心。

楚雄州建立各級領導幹部與專家人才聯系溝通制度,州委和各縣(市)主要領導與各領域專家人才結對,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幫助專家人才解决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聽取專家人才意見建議和決策諮詢參攷。積極為各類專家人才解憂紓困,分層次給予引進高層次人才一次性安家補助、每月生活補助等經濟待遇,積極推薦高層次人才作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候選人或協商作為政協委員人選。同時在子女就學、配偶就業、就醫出行等方面給予關心支持,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逐步構建在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的工作機制,實現了“增人數”和“得人心”的有機統一。

為高品質發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5.jpg

農業專家指導花卉種植


楚雄州出臺40條政策涵養最優人才生態圈

近期,楚雄州先後印發了系列政策性檔案,出臺楚雄人才政策“40條”,聚焦打造最優人才生態圈,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促進各類創新人才要素向產業和企業集聚,推動產生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構築聚才區域增長極,為打造滇中崛起區域人才中心、現代農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民族文化藝術人才聚集寶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楚雄新征程集聚更多資源要素、貢獻更多人才力量。

人才政策“40條”明確提出,要實施“興楚英才”培養工程,通過實施“興楚科技領軍人才”、“興楚產業科技領軍人才”、“興楚電商創業領軍人才”、“興楚名匠”、“興楚名師”、“興楚名醫”、“興楚文化名家”、“興楚企業家”、“黨政專技人才儲備計畫”、“中青年學術和科技帶頭人培養計畫”10個專項,既繼承了“彝鄉英才”培養工程探索總結的經驗做法,又新增了“黨政專技人才儲備”計畫和“中青年學術和科技帶頭人”培養計畫,人才培養政策體系更加規範,人才培養覆蓋面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精准性不斷增加,人才識別度和質量不斷提高。

人才政策“40條”從政治、創新、創業、稅收、績效、職稱、榮譽、編制、引才、服務10個方面,全方位製定了人才激勵措施,形成更加開放、更加有效、更加注重協同配套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支持人才創新創業,創新項目最高扶持資金可達1000萬元;支持用人主體引才育才,對領軍型企業引進培育的高端人才,給予最高500萬元人才獎補,用於建設研發中心、平臺公司、產業創新聯盟。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增强政策精准性和靈活性。全力支持人才開展項目合作、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所得收益,可按至少70%的比例獎勵給技術成果完成人以及對技術成果轉化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對農業企業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並帶動一方羣衆就業致富的,給予最高1000萬元項目研發獎補。

人才政策“40條”為“智匯楚雄”提供了平臺和制度保障。各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用好用活州內外人才和智力資源,建立新型智庫,發揮諮政建言、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聚焦重點產業高品質發展需要,建立產業發展科技聯盟和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創建科創中心、科技技能實訓基地以及人才服務中心,做優校(院)地、企合作機制,構建全方位、立體式人才智力資源支撐體系,促進人才資源和智力資源向重點產業、重大需求集聚,做大楚雄人才“蓄水池”,做强楚雄人才高地。


楚雄市加大新興產業人才引培力度

日前,隨著宇澤電晶體有限公司、晶科能源(楚雄)公司等8戶光伏及電晶體新材料、工業大麻等產業相關企業的相繼落戶,楚雄市通過招才引智,在新興產業發展上實現了新突破。近年來,楚雄市從引才、育才、管才、用才多方面突破傳統的企業人才引用模式,不斷提升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水准,加大新興產業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力度,讓企業在發展中人才資源充分得到保障。

為給全市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楚雄市優化引才通路,靈活引才,專門為宇澤、晶科、雲南芙雅等企業製定人才需求方案,精准引才,根據企業人才隊伍現狀和人才需求實際,從人才數量、專業、結構、作用等方面,建立完善人才需求台賬,有計劃地推進企業招才引才工作;搭建人才培養平臺,精心育才,積極與昆明理工大學等院校對接,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促成企業與昆明理工大學簽訂技術服務合作協定,幫助企業解决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科技瓶頸和人才需求等困難,並根據企業發展模式,採取線上線下培養模式,幫助企業成立職工培訓中心。其中,楚雄宇澤公司已簽約校企合作3家,與昆明理工大學簽訂了4個專家工作站,通過企業引入、設備共亯、科技推廣等模式,實現校企互通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現時,楚雄市已落地企業用工達2383人,楚雄本地用工達75%以上,通過多管道引進、培養工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共292人。


大姚縣“新農人”為現代農業獻計獻策

近年來,大姚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畧,使大姚成為各方英才施展才華的舞臺,為大姚高品質跨越發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撐。該縣先後湧現出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的刺繡大師樊志勇、“蜂王”李金强、“核桃社長”杞沅聰、重樓種植“土專家”咩順華、火草筒裙手藝人李蘭等一批“新農人”。

大姚不斷強化組織保障、完善管理服務,進一步加強對全縣專家人才的聯系和交流,引導各類人才堅定理想信念,主動擔當。2021年以來,大姚縣累計回引48名在外人才回鄉任職、創新創業,援建項目21個。爭取州級5名人才服務基層,招聘定向醫學生7人、高中教育緊缺人才17人。1人入選雲南省拔尖鄉土人才,6人躋身楚雄州中青年學術科技帶頭人行列。

立足自身實際,大姚縣常態化建立完善大姚籍在外人才信息庫,依託上海、昆明等勞務聯絡站,組建政策宣講團、項目推介團,採取召開人才回引座談會、搭建回歸“朋友圈”等多種形式,定期推送大姚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重點等鄉情資訊,鼓勵人才回鄉創新創業。通過大力提振和樹立一批“蜻蛉回巢”的成功典型,激發了大姚在外人才致富思源的情懷和反哺家鄉的責任感,一些原籍企業家、專家學者、經濟文化能人等,紛紛以投資興業、援建項目、助學助教、捐款捐物、法律服務等管道報效鄉梓。


雙柏縣借“外腦”增强創新創業活力

近年來,雙柏縣依託校縣合作、滬滇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拓寬招才引智通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巧借“外腦”為全縣發展注入人才動能。

雙柏縣抓住接受南京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楚雄師範學院、上海市嘉定區定點幫扶的契機,簽訂校縣合作和“科技入雙”交流合作框架協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人才交流機制,實施滬滇職業教育東西部合作行動計畫,14名地方和高校優秀黨政人才到雙柏掛職,70多名雙柏優秀年輕幹部外出掛職學習。

立足特色優勢,雙柏縣圍繞五大重點產業發展,建立產業發展與招才引智融合互動機制,推行產業+項目+人才的引才模式,柔性引進南京大學朱海亮博士科研團隊和省農科院楊明專家建成“工麻生物—南京大學活性成分與神經藥理學研究聯合實驗室”,加速工麻產業發展;引進中國林科院南京林化所專家趙振東在“小巨人”企業森美達成立工作站,助力企業做强做大;對接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博士後馬濤、劉永剛教授科研團隊以本土葛根、黃精等原料,為雙柏研製7個顆粒藥劑配方,推進道地藥材成“財”有“道”;以滬滇合作產業資金+上海企業投資+高校先進漁業科技的管道,在馬龍河建成600畝高端水產養殖示範基地,實現深山也能產出優質鱸魚、蝦蟹等“海味”。

南京大學、楚雄師範學院、上海市嘉定區先後派出30餘名骨幹教師、40餘名醫療衛生專技人才、80餘名研究生支教志願服務團到雙柏縣支教支醫,舉辦縣內外培訓班,幫助培訓各類人才11268人次。在南京大學幫助下,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與雙柏縣一中建立幫帶關係,每年選派骨幹教師和優秀學生到海安高級中學學習,通過建立幫帶關係,拓展了本土人才思維眼界、提升了本領技能、實現了人才隊伍數質雙增,各類人才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活力明顯增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