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積極營造海歸人才創新創業最優環境

江苏 54℃ 0
摘要: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創新大省,江蘇是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多年來,我省各地積極通過政策扶持、平臺搭建、周到服務,為海歸人才營造起創新創業的優良環境、自立自强的圓夢舞臺。不負支持與厚愛,每年數以萬計的海歸人才弘揚留學報國光榮傳統彙聚江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讓留學報國成為一場“雙向奔赴”。持續優化政策扶持清晨的南京九龍湖畔,總有運動者的身影,張壽廷便是其中之一。

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創新大省,江蘇是海歸人才創新創業的熱土。多年來,我省各地積極通過政策扶持、平臺搭建、周到服務,為海歸人才營造起創新創業的優良環境、自立自强的圓夢舞臺。不負支持與厚愛,每年數以萬計的海歸人才弘揚留學報國光榮傳統彙聚江蘇,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讓留學報國成為一場“雙向奔赴”。

持續優化政策扶持

清晨的南京九龍湖畔,總有運動者的身影,張壽廷便是其中之一。張壽廷曾任瑞典國家研究院中國首席代表,是生物醫藥領域的資深專家。去年5月,張壽廷决定回國發展,緊鄰九龍湖的“海智灣·江寧”成了他的落腳點。回國前,張壽廷通過“我的南京”應用程序“海智灣”服務模塊申報“入灣”,到南京當天就拿到房間鑰匙,辦理了“入灣”手續,還有專人對接保障後續的一系列落地手續。

張壽廷選中的“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是南京2020年底發佈的支持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行動計畫的重要一環,意在為全球高層次產業人才和優秀留學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和“一人一策”政策輔導等。回來一年,張壽廷一邊忙著推動自己的項目落地,一邊積極將在國內發展的情况推介給希望回國發展的科學家朋友。包括張壽廷在內,街區已吸引3782名海外人才“入灣”,其中世界前200强名校碩博士有3460名,“出灣”後留寧率達97%。

我省各地紛紛出臺專項扶持政策並持續優化細則,讓海歸人才落地即享受政策紅利。“可以說,帶著創業創新的計畫書來,就能迅速匹配上產業基金、供應鏈”,這是落地常州的江蘇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善麒回國創業的真切感受。得益於當地《支持境外離岸孵化器引才聚才實施細則》等政策扶持,宏微從3人創業團隊發展成新型功率半導體器件行業領軍企業,成功登入科創板。

“地方政府對回國創業者的支持和關愛,讓我們歸屬感滿滿。”默凱斯(泰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泰州醫藥高新區,正巧趕上該區實施全國首個專門面向生物醫藥人才的“113醫藥人才特別計畫”,公司董事長劉威先後入選省、市兩級“人才計畫”。更讓劉威興奮的是,今年3月,醫藥高新區又將這項政策全面提檔陞級,大力實施海外人才回流計畫,用更為開放靈活的招才引智模式留才用才。

持續優化的扶持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學青年回國發展。宿遷高新技術開發區近年來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子基金,已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還投入4.5億元打造海外高層次人才公寓。深入瞭解家鄉的人才政策後,海外學子蔡紅雲回到了宿遷,成為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級研發經理,而得益於眾多高層次人才的加盟,聯盛科技發展勢頭迅猛,即將迎來A股主機板上市。

不斷搭建圓夢舞臺

“這160平方米的辦公室免費使用,連水電費也全免,研發設備還可以向江蘇海洋大學海洋研究院借用。”5月23日,在連雲港喵嗚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佳慧“掐指一算”,入駐江蘇海洋大學留創園,每年可以省下近90萬元的成本費。

留創園是服務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搭建的平臺載體。蘇州首家留創園——高新區留創園成立於1998年,至今已累計引進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領軍人才545人次,開發各類科技專案1950多項。去年,園內法奧意威(蘇州)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獲評省“最具成長潜力的留學人員創業企業”。在創始人姚庭看來,公司發展有好勢頭,留創園功不可沒,“上月,我們擴張業務急需租新場地,留創園當月就為我們騰挪出1500平方米新空間”。

“經常和地方政府、園區相關負責人交流接觸,能感受到他們在軟體技術行業方面有較深的知識儲備。”江蘇東智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正從德國學成歸來後,將公司落戶在鹽城鹽南高新區留創園。得益於留創園提供的專業服務,公司近年來成長較快,年銷售額連續3年都保持50%的增速,獲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鹽南高新區留創園也從最初的7.6萬平方米孵化面積拓展至6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超300家。

除了留創園,省內高校、產業園等也成為海歸人才回國圓夢的舞臺。2004年5月,淮陰師範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教授孫智宏訪問加拿大卡爾頓大學,與該校學者合作發表多篇重要論文。回國後,學校為他設立工作室,並盡最大力量為他提供各類服務。這些年,他先後發表70多篇SCI論文,徹底解決了“三四次剩餘領域”中幾個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

“缺場地,給我們安排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5年免租;缺人才,幫我們對接高校定向攬才……發展上遇到任何困難,都想辦法幫忙解决。”2016年,回國創業的杜廣武在南通市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辦百優達生命科技公司,瞄準被“卡脖子”的人造血管領域,潜心研發國產第一款人造血管產品。去年,隨著臨床試驗取得成功,產品全面轉入申請產品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階段,有望今年底前實現產品批量生產,初期將形成年產3萬根人造血管產能規模。

適時提供精准服務

“那時候,空有一身好科技,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和管理團隊,幸虧僑辦及時出現。”江蘇潤模汽車檢測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孔嘯清楚記得回國創業起步時的場景。得知他的困境,鎮江市僑辦積極協助其申報鎮江市人才“331計畫”資金扶持,並在建廠選址、貸款融資、稅收減免等環節做好配套服務。如今,孔嘯領銜研發的汽車匹配主模型、檢具、智慧檢測裝備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鎮江市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鎮江市“專精特新”產品,他個人也剛剛榮獲鎮江市五一勞動獎章。

助海歸人才創新創業,適時提供精准服務非常必要。“我還沒回到揚州的時候,公司已經開單銷售了;等我到揚州一看,我的社保繳納及該享受的各種博士創業補貼,已全給我辦理得妥妥當當,讓我堅定了在揚發展壯大的信心。”孫正中在英國讀博期間獲得了一項紋影儀專利,這是航空航太空氣動力學測試的基本設備,市場前景較好。去年,即將畢業的孫正中計畫回揚州創業,揚州海創園得知後主動聯系,提前為其代辦好公司注册等一系列業務。

5月11日,徐州舉辦海外留學生“雲招引”活動,以真金白銀的人才政策,向海外留學人才發出誠摯邀約。“對省市雙創人才和團隊承諾最高2000萬元的專案資助,還為剛畢業的大學生準備生活補貼、購房補貼、租房補貼,非常有吸引力。”在韓國首爾大學電力電腦工學部電子醫學融合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的王梓桓,對今後歸國發展又多了期待和信心。

“滿懷著,我的赤忱歸來,仍是少年人。人民需要什麼,我就做什麼……”無錫海歸青年主題曲《赤子》,唱出了無數海歸青年的共同心聲,創立清影醫療科技的鄒昊便是其中一位。從2016年起,無錫連續5年每季度與他對接本地最新的創業政策及資源,當得知鄒昊近期的研究方向轉到了智慧科技方面,又第一時間邀請他來錫考察相關產業、對接園區資源。最終,鄒昊的創業項目“無錫智慧技術研究院”成功落地。他為無錫帶來的創業合夥人團隊中有院士,也有人工智慧專家,還有多名博士研究生。他表示,為家鄉做貢獻,是自己不變的追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