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山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把建設美麗保山、築牢國家西南生物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歷史責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爭當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推動生態高顏值和發展高素質齊頭並進。
今年以來,保山市用好“三個工作法”推動作風革命、效能建設,扛牢扛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圍繞生態環境質量只昇不降、羣衆環境獲得感幸福感更加濃厚的工作目標,以减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覈心,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鞏固提升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水准,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保山地處橫斷山脈南端,區位優勢獨特、自然資源富集、生態環境優越,是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較豐富的地區之一、中國白眉長臂猿之鄉,是西南生物生態安全第一道屏障。
2018年,保山市、騰沖市分別獲得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保山市成為全國第二個一次獲得兩項殊榮的州市;2019年,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善洲林場)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永保橋水質自動監測站被評為全國“最美水站”;2020年,昌寧縣獲得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命名,騰沖市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確定為“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經濟學”項目中國唯一案例……
近年來,保山市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生態文明排頭兵工作領導小組、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生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築牢滇西生物生態安全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形成統一領導、高位推進的工作格局,堅決守住“生態紅線”和“綠色底線”。
保山市印發實施《保山市城市生態化發展的實施意見》、《保山市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保山市全面推行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保山市市級有關部門和組織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制度,通過不斷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著力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落實好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要求,形成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各方參與、市場調節的多元治理格局。
2021年,保山市印發《關於築牢滇西生物生態安全屏障的實施意見》,嚴格按照《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劃定保護地邊界,開展保護區規劃修編,設立標誌標牌。
“我們不斷加強珍稀瀕危、極小種群和特有物種的拯救保護,嚴格自然保護地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保山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明彥介紹,保山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5121.72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6.87%,森林覆蓋率達69.83%,森林蓄積量達到1.24億立方米,區域內重要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大保高速北廟水庫段
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十三五”期間,保山市全面加强生態環境保護,全面部署打贏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8個標誌性戰役,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打贏藍天保衛戰。不斷加大重點行業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全市水泥、矽冶煉及制糖行業除塵、脫硫、脫硝設施建成投運。209戶“散亂污”企業完成分類處置工作,5縣(市、區)建成區淘汰或改造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61臺。全市淘汰黃標車5852輛,淘汰國三排放標準老舊柴油貨車1258輛;209座正常營運的加油站建成運行油氣回收設施。建成機動車遙感監測系統1套、黑烟車抓拍系統1套、機動車環保檢測站19個、檢測線49條,建成機動車排污監控平臺並實現國家、省、市三級聯網。
打好碧水保衛戰。不斷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通過“劃、立、治”完成8個縣級及以上、12個“千噸萬人”和55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加强入河排污口環境管理,切實維護好瀾滄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水系優良水體的水生態環境質量。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現時已完成保山市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掌握了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全市323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率達36.25%。
5年來,保山市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中心都市空氣環境品質優良率均為98%以上且逐年上升;8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中,7個達到或優於Ⅲ類要求。全市2021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
此外,保山市不斷加強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綜合施策,環境治理監管、市場、法治、科技四個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執法力度,建立行政執法聯動機制和行政處罰資訊共用機制,從嚴從重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十三五”以來,保山市累計辦理羣衆信訪案件3292件,辦結率100%;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89件。2021年中央第二輪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共交辦、迴響涉及保山市問題145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115個,還有30個正在按要求推進整改。同時,不斷強化科技監管手段,投資1586萬元建設保山市“智慧環保”項目,建成17個水、氣、機動車遙感監測監控點並傳輸數據。建立污染源一企一檔動態管理系統、污染源線上監控系統、生態環境應急管理與指揮系統等12個應用軟體,初步實現縱向接通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數據,橫向接通市氣象、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務等市直相關部門向量數據,實現監測數據互聯互通共亯。
“十四五”期間,保山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出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推動保山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生態環境保障和支撐。
落實林長制推動“林長治”
自2021年12月1日開始全面推行林長制以來,保山市推行林長制組織達1033個,設各級林長1979人,劃定責任區6377個,形成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體系。
多年來,保山市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工作,採取多項措施强化生態保護。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15個自然保護地,面積達16.24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27%;全市濕地總面積2.88萬公頃,已建立濕地保護社區32個,濕地保護率達53.09%;2016年開始實施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保護工程以來,停伐面積726萬畝。
保山市全面推進林長制以來,先後出臺印發《保山市林長制市級會議制度(試行)》等6項林長制配套制度和《保山市2022年度市級林長巡林工作方案》、《保山市公安機關森林警長制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健全了林長制度和工作機制。現時,市級林長已分赴5縣(市、區)完成第一次巡林工作。保山市明確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灾害防控、深化改革、加快產業發展、加强基礎能力建設等6項林長制工作任務,並做到任務清單化。
近年來,保山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科學修復生態,恢復退化生態系統,持續改善生態狀況。“十三五”期間累計完成營造林219.2萬畝,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19.6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6年的65.01%增至現在的69.83%。現時,保山市森林保護率達到60.93%,濕地保護率53.09%,自然濕地保護率52.25%。
四級河長管理見行動見成效
近年來,保山市不斷完善健全責任體系、工作機制,設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1844名,實現全市1159件河、湖、庫、渠、塘河長管理全覆蓋,實現從“見河長”向“見行動、見成效”根本性轉變。
保山市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河長、副總河長,以及瀾滄江、怒江市級河長的責任體系。同時,建立市、縣兩級督察督辦體制,完善黨委副書記為總督察,人大、政協主要領導為副總督察的河長制督察責任機制。2021年共開展市級督察6次,2022年開展督察3次,對督察問題整改建議全部交辦。
保山市創新工作機制,實行河(湖)長制“1+3”工作法及“六看六查一督辦”,督促四級河長履職盡責,調動河長的管、治、護作用,進一步落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各級河長切實從巡查中查找問題,第一時間交辦和督辦,以革命性舉措抓好河湖保護治理。2021年,各級河長累計開展巡河5.44萬人次,形成問題清單2662個,整改率100%;市河長辦開展專項督查5次,發出各級各部門督辦通知19次,發現的問題得到及時整改。
“2021年完成了昌寧全國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治理第一批試點縣建設,對昌寧縣右甸河流域幹流及其13條支流、河西水庫,實施集中連片水系綜合整治和生態系統修復,著力解决農村水系存在的突出問題。”保山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打造具有特色的縣域綜合治水昌寧示範模範,全市積極開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整治,實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優美的生態環境逐步增加。
規劃建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
為了拯救和保護高黎貢山及滇西區域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以下簡稱保山管護局)在全省保護區率先規劃建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
加强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搶救性保護,保存好珍貴的種質資源,是維護生態平衡、保障生態安全、實現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2021年12月,通過積極向省林草局爭取,保山管護局獲得開展“高黎貢山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收集及專類園規劃”項目資金60萬元,用於開展專類園的前期工作。
“高黎貢山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計畫收集調查物種37個、繁育回歸8個,將把‘高黎貢山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建成一個集收集、保存、展示、科研、監測、回歸、繁育以及公眾教育為一體的保護平臺。”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副局長張富有介紹,現時,保山管護局已經完成專案啟動、組建專家委員會、召開專家研討會、開展科技人員培訓會等工作。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