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利益無小事。路好不好走、老舊社區居民生活便不便利、孩子上學方不方便……看起來都是“零零碎碎”的小事,但對羣衆來說都是事關幸福指數的大事。近年來,伊通滿族自治縣從改造老舊社區到優化城區環境,從改善農村路網路况到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一件件“小事”都成了縣委、縣政府關注的“大事”。
完善基礎設施提高出行質量
交通的發展,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期間,伊通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優先安排資金,投資15.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026公里,實施安防工程459.6公里,改造危險橋樑23座,縣級公路全部提檔陞級完成,農村公路優、良、中等路率達到81.5%以上,路網路况全面改善,連續兩年被評為省級“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葉馬線”榮獲全省十大美麗農村路稱號,並在省交通廳網站專題報導。
2016年,伊通火車站站前廣場配套工程全部完工,瀋陽鐵路局K7574次旅客列車首次駛入伊通火車站,結束了伊通滿族自治縣不通火車的歷史。伊通火車站每天開往長春和遼源方向的旅客列車現時共8列。鐵路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運輸效益,實現了客運量大幅增長,加强了同長春的聯系,為區域經濟發展帶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改善辦學條件提升教育品質
近年來,伊通全縣新增教育用地18萬多平方米,新成立公辦幼儿園3所,移址新建中小學校3所,新建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32棟、幼儿園樓3棟,總建築面積10萬餘平方米。創建國家級籃球示範校6所,足球示範校17所,足球示範性幼儿園4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11所,省級美育特色學校4所,各級語言文字規範化建設示範校23所。
為加强教師隊伍建設,縣教育局確立了基層學校、幼儿園領導班子述職考核制度、後備幹部提拔制度、中層幹部競聘上崗制度,教師隊伍補充機制化,將教師培訓培養常態化。通過“立師德,正行風”“一評三考”等一系列師德建設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准。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活動中,伊通有266節課被評為各級優質課,6名教師被評為“優秀管理員”。共評選出各級骨幹教師515人、優秀教師626人、名師40人、勞模7人、三八楷模8人、好人(好老師)40人、優秀教育工作者120人。
堅持綠色發展提升生態質量
伊通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堅持修復與保護同步,統籌抓好城鄉綠化和大氣、水環境以及面源污染治理,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行為,鞏固擴大伊通綠色生態優勢。以伊通河為重點,推動綠水長廊建設,攜手打造河湖生態系統、濕地保護系統,提升生態承載力。深化空氣污染聯防聯控,不斷加強流域水污染防治,聯合開展區域環境監管。深化資源綜合利用合作,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構建一體化迴圈經濟體系。堅持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短期快速低質發展,為如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貢獻伊通力量,推動生態優勢加快轉化為生態效益、發展優勢。
保障羣衆健康提升醫療質量
為了給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衛生和健康服務,2021年,伊通全縣兩家縣級醫院、22家鄉鎮衛生院、181家村衛生室全部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縣第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已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進一步規範了發熱門診佈局,完善檢驗、檢測、CT等設備儀器的配備。縣民族醫院發熱門診也正在改建中,規範設定“三區兩通道”,共設定救治病床300餘張,重症救治床位30張。加强縣域醫療機構基本藥物達標建設,縣級兩家醫療機構基本藥物占比不低於40%,銷售額占比不低於35%。22家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除部分急救藥品外基本藥物使用率達100%。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