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電網衛士科技尖兵

河北 60℃ 0
摘要:從事電力工作21年,從一名基層繼電保護工,到“高鵬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高鵬帶領團隊開展了多項科技創新項目。2016年,“高鵬創新工作室”被評為省級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員現已覆蓋其公司各個部門,共計150餘人。

□記者張謝雅韓建强

【人物簡介】

高鵬,邯鄲欣和電力建設有限公司變電安裝高級工。參加工作21年來,他主持研發的“移動式鎧甲掛裝防塵棚”“輸電線路抗感應電核相裝置”“現場性多功能查線器”等11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證書,先後榮獲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和河北省“能工巧匠”等榮譽稱號,2022年獲得“河北大工匠”榮譽稱號。

【匠心故事】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我們這行就是這樣,不能出錯。”說到自己的工作,高鵬瞬間認真了起來。

從事電力工作21年,從一名基層繼電保護工,到“高鵬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高鵬帶領團隊開展了多項科技創新項目。如今,高鵬和他的創新團隊共獲得國家專利18項,完成科技專案12項,職工技術創新87項,獲全國職工技術創新優秀獎1項,為公司創造經濟效益4980餘萬元……

行至高處,並非一路繁花。

2000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高鵬來到了國網邯鄲市供電公司,成為一名基層繼電保護工,主要負責所轄範圍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設備的安裝和調試。雖然每天風吹日曬工作非常辛苦,但高鵬還是塌下心來向師傅學藝,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工友求教。生活從不會虧待努力的人,在第4年的時候,高鵬憑藉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過硬的業務本領晋昇到了科技管理崗位。

“2009年的時候省裡、市里組織開展‘五小’創新活動,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也申請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高鵬告訴記者,工作室剛成立的時候沒什麼人,大家都在觀望,不相信幾個工人真能搞出什麼發明。

“當時施工現場用電比較混亂,工人工作也很危險,我們就想著能不能把這個問題解决了。”於是,通過團隊幾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的第一個小發明“智能化工業電源箱”誕生了。這個小發明通過在設備中加入智慧空氣開關,為電路新增保護功能,有效防止越級跳閘。試驗成功後,“智能化工業電源箱”很快就得到普及,高鵬和他的團隊也得到了認可。

“之後,主動加入我們工作室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參與了發明就能熟練使用新設備,會使用新設備就能為工作帶來便利。”2016年,“高鵬創新工作室”被評為省級工作室,工作室的成員現已覆蓋其公司各個部門,共計150餘人。

“搞研發很難,失敗與成功之間,往往就一步之遙。”說到自己從業以來感觸最深刻的事,高鵬停頓了幾秒。

2018年,他與團隊潜心研發“變頻類比相量檢查裝置”,本以為理論和設備都毫無差錯的實驗,卻在現場最後測試時失敗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找不到頻率、收不到電壓,當時大家都慌了。”為了檢查失敗原因,高鵬與團隊成員把核心部件一遍遍拆開重組,直到天色漸沉,實驗還是沒有成功,團隊中已經有人打起了退堂鼓。看著眼前滿臉疲憊的同事們,高鵬提議讓大家先回去休息,睡醒再研究。

回到住處的高鵬輾轉難眠,整夜都在思考癥結所在。第二天天還沒亮,高鵬孤身一人再次來到現場,在重新檢查設備部件時,突然發現設備的一個原件接短路了。“應該使用絕緣件的,但是工人用了導電件,影響了設備參數,所以找不到頻率。”有了思路的高鵬急忙叫來同事,對原件進行了拆除更換,然後重新實驗。這一次,實驗成功了,高鵬揪著的心也終於放下。

把每一項工程都打造成精品工程,是高鵬的座右銘。為了讓自己團隊中青年職工的技能快速提升,結合公司生產實際情況,高鵬創新開展了“五個一”培訓模式,製定技能培訓計畫、方案,規範培訓記錄,做到培訓有過程、實施有依據、執行有記錄、成績有考核。

從2013年至今,高鵬的徒弟中有50餘人成為專業科技帶頭人,其中1人被評為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冀電工匠”,4人成為國網邯鄲供電公司“十佳創新藝員”,2人被評為高級工程師,5人被評為高級技師。

“踏實負責、鍥而不捨、薪火相傳,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高鵬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