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從全省來看,自本世紀初以來沱江流域一直是水污染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
●截至目前,沱江流域以全省3.5%的水資源量和4.5%的面積,承載了全省22%的人口,創造了近1/4的地區生產總值
重點
●探索綠色發展轉型新路徑、促進沱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路徑
●宏觀層面,遵循流域經濟發展規律,立足沱江流域生態資源特點、土地利用現狀和產業發展方向,銜接“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推動形成“一軸聯通、三港互動、上中下游協同”的發展格局
●微觀層面,重點是合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具體來說,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先進製造業、壯大特色優勢服務業、培育現代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
日前,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是四川首次從流域角度提出沱江沿線6市28個縣(市、區)的發展路徑。
作為四川首個以流域為單元的經濟帶,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啟動建設的背景和重點是什麼?帶著問題,記者走訪了相關部門。
為何建?
流域內人口聚集,經濟占全省比重高,四川必須給沱江“吃小灶”
作為“千河之省”,四川單是流域面積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岷江、嘉陵江、大渡河、金沙江等。相比之下,流域面積並不算突出的沱江,為何脫穎而出?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解釋,四川以流域為單元規劃建設經濟帶的“起手式”指向沱江,是因為沱江流域過於特殊。
特殊,體現在一些不得不說的標籤上。污染治理任務繁重、自然灾害頻發,這是外界對沱江流域的固有印象。從全省來看,自本世紀初以來沱江流域一直是水污染綜合治理的重中之重。過去5年,沱江流域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發生過兩場歷史性洪灾。縱觀四川流域面積和徑流量排名前十大的江河,沱江的“不安分”程度數一數二。
特殊,表現在全省發展格局重要性上。開發歷史早、產業基礎好、人口和城鎮聚集,這是學界對沱江流域的一致評估。截至目前,沱江流域以全省3.5%的水資源量和4.5%的面積,承載了全省22%的人口,創造了近1/4的地區生產總值。單論開發强度和單一流域的重要性,放眼四川乃至西南,少有能與之比擬的地理單元。
“四川的發展,離不開沱江;四川的高品質發展,沱江又是重中之重。”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看來,正是因為沱江存在的諸多特性,四川在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上,必須要給沱江“吃小灶”。
由此,從全流域角度打破行政區劃藩籬、統籌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探索全流域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進而構建權責共擔、環境共治、效益共亯的流域一體化發展格局便在情理之中。
建什麼?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最重要的位置,加快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最重要的位置。”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的“綠色”表明沱江流域今後的重點,是探索綠色發展轉型新路徑、促進沱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如何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給出實現路徑。宏觀層面,就是遵循流域經濟發展規律,立足沱江流域生態資源特點、土地利用現狀和產業發展方向,銜接“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推動形成“一軸聯通、三港互動、上中下游協同”的發展格局。
所謂“一軸聯通”,就是以沱江幹流兩側岸線1公里範圍內區域為重點,打造擁江生態經濟綠色發展軸;“三港互動”,則是充分發揮天府國際機場空港、成都國際鐵路港、瀘州港樞紐功能,强化“空鐵水公”多式聯運,促進流域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新區等高能級平臺聯動發展,集聚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帶動沱江全流域高品質發展;“上中下游協同”,是推動上中下游差异化協同發展。
微觀層面,重點是合力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具體來說,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展先進製造業、壯大特色優勢服務業、培育現代高效農業、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
不過,在佈局轉型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之前,沱江流域還需做好一件事:基礎設施補短板。
今後4年,沱江流域將實施水資源配寘工程。主要內容是建成張老引水工程,建設久隆水庫、向家壩灌區一期、引大濟岷、長征渠引水等重點工程,以提升監測預警和防洪調度能力。同時,加快建設沿江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大力發展“空鐵水公”多式聯運,合力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建成沿江1小時“通勤圈”。 (記者 王成棟)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