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吊裝木耳菌棒
眼下,正值春耕時節。臨江市鬧枝鎮暖泉子村黑木耳大棚裏一片繁忙的景象:10多名脫貧戶和務工村民穿梭在菌棒之間,正在仔細地為菌棒扎眼,把一個個菌棒整齊有序地懸掛在一根根吊線上。隨著氣溫不斷回升,黑木耳長勢良好……“今年受疫情影響,村裡發展5棟近4000平方米大棚吊袋木耳,在市包保幫扶部門和鎮裡的幫助協調下,所需農資、菌棒已經及時協調運送到村,我們正搶抓農時,開展春季木耳種植。”村黨支部書記楊忠山興致勃勃地說。
近年來,暖泉子村結合實際,引進民企,利用閒置土地,大力發展黑木耳產業。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黑木耳屬於“短平快”產業,採收週期為4個月,每個菌棒可採摘2茬,可產約2斤鮮木耳。平均5斤鮮木耳晾曬可得1斤幹木耳,市場價達到三四十元。村裡的5個大棚幹木耳的產量不低於1萬斤,總收入30餘萬元。此外,公司有銷售管道,幫扶部門還可幫銷一部分。正因為有這些優勢,暖泉子村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玉米芯、廢鋸末等為基料,發展木耳種植,把黑木耳種植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要產業,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並採取“公司+基地+脫貧戶”的模式,通過吸納脫貧戶入股分紅、就地就業,穩定有效地新增脫貧戶收入。
“我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這邊的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完全符合木耳的生長要求,現時基地有近10萬菌棒。”臨江市通林菌業有限公司現場科技管理負責人說。
由於黑木耳採摘、晾曬等用工需求量大,可吸納20多人務工,新增村民收入,這也讓許多農民在家門口就有了就業賺錢的機會。脫貧戶付增和的兒子付春明就在基地務工,過去他和妻子沒有固定的務工地點,長期東奔西走,自從黑木耳基地建成之後,夫妻倆已在基地上幹了2個多月,基本上實現了穩定就業,還可照顧生病的老人。“以前我們到處打工,現在真好,我們就在這裡幹,一天一人能賺100多元。”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