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忠:如琢如磨軍工擔當

河北 96℃ 0
摘要:截至目前,張志忠參與完成的技術創新項目和成果達50多項,發明製作了近百種夾具,解决的生產難題無以計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1年來,張志忠用執著專注、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踐行著一名軍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記者吳玉秒劉瀾瀾武新傑

【人物簡介】

張志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第九專業部高級技師、數控組班組長。從業21年來,他完成近百項技術攻關,解决了數控加工、電子裝配、微波組件組裝等難題,為中國衛星通信、航太工程、現代化國防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零部件精細化加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先後榮獲全國科技能手、河北大工匠、河北省軍工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匠心故事】

“我們近期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創新使用0.06毫米的銑刀加工高頻波導零件。”在機器嗡鳴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所第九專業部車間,原本話不多的張志忠說起工作上的事憨憨一笑,就打開了話匣子。

0.06毫米是什麼概念呢?“大概是頭髮絲直徑的一半。”張志忠告訴記者,這項科技最難的地方在於刀片本身非常容易折斷,可即便這樣,還要在如此細的銑刀片上開刃。

“我們從2020年底提出這個想法,真正完成並應用是在2021年底。”張志忠帶領同事們花費了一年時間,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在“微徑刀具加工工藝”技術應用中,創新使用直徑0.06毫米極微刀具,使產品光潔度達到0.4微米以上的要求,上下腔體裝配精度達到±5微米。

如今的創新技術能手張志忠,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2001年,張志忠從無錫無線電工業學校畢業後,來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成為一名普通銑床操作工。“每天不論是走在路上還是躺在床上,我滿腦子都是怎麼把零件做得更好。”談起初來乍到時的自己,張志忠羞澀一笑,那時候的他毫無經驗可談,心中時刻緊繃著一根弦,“特別怕出錯,也會因為一個零件報廢而懊惱好多天,氣自己怎麼不能再多看一眼、多量一次。”

也是憑著這股子認真與執著,張志忠練就了扎實的操作科技,為他後來從事數控加工科技打下了基礎。

“剛接觸數控加工那會兒,輸入程式非常繁瑣,要照著圖紙把程式設計的圖畫出來,特別容易出錯。”每次都是老師傅編好程式,張志忠再和其他師傅配合檢查一遍。每次回想起這段經歷,張志忠都說這是他科技成長的重要發軔點,因為那個階段他不僅對數控程式設計有了新的認識,還養成了愛鑽研的習慣。

“有一次,我發現薄板加工效率很低,加工精度也不够。”很多人遇到這個問題都會躲著走,張志忠卻總喜歡迎難而上。為了解决這個難題,張志忠跑遍了京津冀的所有市場,現場查看了各類吸盤,不斷計算真空吸盤的吸附力和薄板類零件的切削力。

無數次試製與失敗,換來了一次次的改進與提升。最終,張志忠創新發明的“數控真空吸盤科技的應用”,解决了困擾組織多年的薄板加工難題。

“真空吸盤技術應用到數控機床以後,原來生產一個產品要兩個小時,現在只用幾分鐘。加工精度從0.1毫米提升至0.02毫米,表面粗糙度改進也有了數倍的提升。”張志忠滿臉自豪,他發明的這項科技不僅使組織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也讓產品精度有了質的飛躍。

經過多年的科技鑽研與科技攻關,張志忠交出了一份碩果累累的創新成績單:他設計的“四軸加零點快換加工工藝”,使空間尺寸一致性由0.05毫米提升0.02毫米;開發應用的“2D高速刀路”功能,每年為組織節約成本幾十萬元,提高部門產能四五百萬元……截至目前,張志忠參與完成的技術創新項目和成果達50多項,發明製作了近百種夾具,解决的生產難題無以計數。

除了懂科技、會創新,張志忠還特別熱衷於在生產一線“傳幫帶”。他培養的10餘名徒弟,大都在重要生產崗位上“挑起大樑”,部分徒弟還在全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21年,由張志忠領銜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微波機械創新工作室正式授牌,“我會利用好這個平臺,開展更多技術創新,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1年來,張志忠用執著專注、永不言弃的工匠精神,踐行著一名軍工人的責任與擔當。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