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搬遷村

河北 80℃ 0
摘要:阜平在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中,就已經充分考慮到搬遷後羣衆的收入來源問題,為搬遷羣衆量身定做配套產業,做到了產業就業全覆蓋。“易地搬遷,搬出了幸福生活,搬出了產業繁榮。”

□記者賀宏偉賈宏博

春暖,花開。上午10點,當工間操音樂準時響起,阜平縣大教廠手工業加工車間的過道上,工人們又邁著輕快的步伐開始跳操,臉上洋溢的笑容,像春天的花一樣。

車間裏的工人大多是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農民,2017年阜平春風樹服飾有限公司入駐大教廠村建起了手工業加工車間,他們就陸續到車間工作,從農民轉型為產業工人。

你可能想不到,“馬蘭花兒童聲合唱團”44比特小朋友在北京冬奧會上穿的藍色羽絨服,就是出自他們之手。從學生校服到口罩、防護服,都從走出大山的他們指尖“誕生”。

阜平縣共有易地扶貧搬遷社區39個,搬遷羣衆17714戶53748人。搬遷,讓生活在這裡的羣衆開啟了擺脫貧困命運的大遷徙,“樓上安家、樓下就業”,迎來了人生的春天。

在大山另一邊,距離大教廠東50公里開外的史家寨鄉廟臺村也有一個手工業加工車間,劉善俊就是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三年前,他們全家沒花一分錢搬進冬暖夏涼的新樓房。

“現在一個月3000多元的薪水,既能補貼家用,還能陪伴家人。”以前住“冬天灌風、夏天漏雨”土坯房的劉善俊,渴望富裕的熱情高漲,靠雙手把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搬得出、穩得住、還要能致富。”阜平在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中,就已經充分考慮到搬遷後羣衆的收入來源問題,為搬遷羣衆量身定做配套產業,做到了產業就業全覆蓋。

55歲的搬遷羣衆顧傑,每天吃過早飯,都要和妻子到社區旁邊的史家寨香菇種植基地去忙活。他告訴記者,種植基地共建有香菇大棚41棟,每個棚年均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

這幾年,顧傑每年都承包一到三個棚,從開始的“門外漢”到現在的種菇能手,他們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買了小汽車,還搞起裝修,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顧傑所在的史家寨新區是阜平縣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的模範,這幾年,通過打造食用菌、高效林果、規模養殖等產業,形成了“種養結合、綠色迴圈、現代集約”的產業格局。

“易地搬遷,搬出了幸福生活,搬出了產業繁榮。”史家寨鄉鄉長邢沖說,搬遷只是第一步,後續扶持更重要、更艱巨,“我們一定會把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鞏固住、拓展好”。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