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俯瞰博鼇亞洲論壇主題公園。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海南日報觀察員張成林
“海南可以成為亞洲地區綠色發展的模範”“在亞洲經濟一體化和綠色轉型中,海南扮演的角色值得期待”“海南在綠色交通領域也是領先的”……在論壇年會上,不少嘉賓對海南給出了如此認識。在綠色發展上,對海南為何有如此高的期許?
讓我們先從博鼇談起。
綠色是今年年會的底色,融入了會場的諸多細節中。比如,首次為接待車輛設定新能源汽車比例,首次搭建綠色電力交易系統,實行全場“禁塑”,推進電子化和無紙化辦公,推出綠意盎然的雨林文化展,同時,還編印了《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個人减碳行為手册》……
正如與會嘉賓所言,“年會不僅從辦會形式上踐行綠色低碳理念,還注重在議題設定、話題選擇等方面聚焦綠色發展。”不再局限於“點”上的推進,而是立體式、全方位、全流程進行綠色植入,透過“零碳東嶼”“綠色辦會”,與會人員可直觀感受到論壇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上的誠意和决心。
窺一斑而知全豹。博鼇正是觀察海南的一個視窗。
從“零碳東嶼”看海南,可看到綠色發展的堅強定力——
我們不會忘記,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我們倍感振奮,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海南時再次強調,海南要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訓示一脈相承,關懷一以貫之,深刻反映出生態文明建設在海南發展全域中的極端重要性。
牢記殷殷囑託,海南在認真審視中認識到,海南的生態環境不僅是海南人民的寶貴資源,更是全國人民的寶貴財富;不僅關乎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同樣關乎子孫後代的利益需求。為此,省委明確,“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各級幹部必須了然於胸的‘國之大者’”。將生態環境保護置於“國之大者”的高度來抓,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爭做“雙碳”工作的優等生,足見海南綠色發展意志之堅定。
而“零碳東嶼”正是海南决心與定力的彰顯。
從“零碳東嶼”看海南,可看到綠色發展的務實舉措——
清晰了自身定位,找准了前行路徑,行動就會更加堅決有力。為踐行“國之大者”,省委多次強調,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為抓手,堅決做到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目標如何落地,原則如何踐行?海南在實踐摸索中找到了抓標誌性工程這一行之有效的做法。
立足實際、瞄準重點,海南舉全省之力深入推進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築應用和推廣、“六水共治”攻堅戰等標誌性工程,同時充分發揮其牽引示範作用,有效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逐漸鋪就綠色發展的靚麗底色。
突出重點,協同發力,激發統籌兼顧的整體效應,這樣的工作思路、方法同樣彰顯於博鼇“綠色辦會”的實踐中。
從“零碳東嶼”看海南,可看到綠色發展的豐碩成果——
年會上,備受關注的“尋覓雨林·萬物共生”雨林文化展,正是海南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寫照。長臂猿的鳴叫聲、溪穀的流水聲,繁茂葱鬱的熱帶植被、椰林掩映的黎族村莊……在沉浸式體驗中,人們切實感受到雨林深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
不止於熱帶雨林,2021年海南PM2.5年均濃度為13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保持在歷史上最好水準,優良天數比例99.4%;河湖庫和近岸海域水質優良;各標誌性工程進展效果明顯;全國首個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成果發佈……不懈努力下,海南生態環境持續保持全國一流。
概而言之,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博鼇向中外展示了海南綠色發展的决心、態度、舉措、成效。正如央視新聞所報導的,“綠色是海南最鮮明的底色。”由此,我們也不難理解,在綠色發展上,海南何以被寄予如此高的期許。
值得一提的是,像綠色元素添彩博鼇一樣,優美的生態環境也同樣正在轉化為海南發展的寶貴財富。
行走在昌江王下鄉黎花裡,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疊加獨具特色的黎族風情,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遊人;五指山市水滿鄉利用背靠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地域優勢,開發生態產品,探索生態旅遊,走上致富之路……“綠水青山是水庫、糧庫、錢庫、碳庫。”近年來,“兩山”轉化的案例在瓊州大地不斷湧現。綠水青山正加快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金山銀山。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透過博鼇這扇視窗,人們看到了海南的瑰麗多姿,同樣也對海南提出了更高期待。把深情囑託牢記心間,把更高期許轉為動力,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我們定能把生態的“高顏值”轉化為發展的“高品質”,向人們呈現一個生態環境一流的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展示中國風範的靚麗名片。
本版手繪/楊千懿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