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足迹】保山市:讓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

云南 105℃ 0
摘要:讓佤村的日子越過越甜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計成立基層百姓宣講團191個,受眾達73萬餘人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如畫的風光讓人心曠神怡。村口的石碑上刻著“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一大早,村裡就來了不少遊客,清水鄉副鄉長、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正忙著給遊客介紹司莫拉佤族村的變遷。

“變化真的是翻天覆地!”這是記者在司莫拉佤族村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這一切,都要從2020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來到司莫拉佤族村說起。

兩年多時間過去了,變化的不只是司莫拉佤族村。走進騰沖市的村村寨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的問候、溫暖的鼓勵、深情的囑託,已經鐫刻在邊疆各族兒女的腦海裏,成為最溫馨的記憶。

讓佤村的日子越過越甜

司莫拉,佤語意為“幸福的地方”。然而,過去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多數人家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

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司莫拉村看望鄉親們,瞭解當地鄉村振興和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情况。

“總書記對農村和基層的實際情況非常瞭解。”佤族村民李發順至今記憶猶新。當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李發順家,一一察看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等,瞭解居住環境。隨後,總書記在院子裏和李發順一家共同製作當地節日傳統食品大米粑粑,並聊起家常,詳細詢問他們家的脫貧情况。

“總書記的話給了我極大鼓舞,我要繼續靠自己的雙手,努力提高收入,讓日子越過越紅火。”曾經因殘致貧的李發順說。2021年,李發順家投資20萬元建起農家樂,銷售大米粑粑和其他特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

趙家清介紹,如今村裡不僅建起幸福餐廳、司莫拉大米粑粑廠等,還成立了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採用“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將村裡全部農戶吸納為合作社社員。同時,村裡組織村民開展豐富的技能培訓,如民宿、茶藝、種植養殖、農民畫創作、導遊等,讓村民吃上了“旅遊飯”。

“總書記的囑託,讓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力量。我們要把鄉村旅遊搞得紅紅火火,把致富產業鞏固好,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趙家清說,村裡建設了汙水處理設施,並在公共區域安裝了智慧消防設施,司莫拉佤族文化廣場、李發順家的小院等都成了遊客打卡之地。2021年,司莫拉佤族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242元。

如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保山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的緊迫課題。兩年來,保山市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精准落實“一平臺三機制”,2021年累計消除風險9359戶34887人,“雙綁”覆蓋率38.7%,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100萬人次,全市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現時,保山市按照抓點成典、推典成景的發展思路,全面啟動12個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和11個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幸福佤鄉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大和順”列入全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範園創建名單。

“請總書記放心,我們會牢記囑託,繼續努力、艱苦奮鬥,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繼續前進,讓日子越過越甜!”面向未來,趙家清信心滿懷。

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和順古鎮考察調研。總書記走進和順圖書館,瞭解古鎮歷史文化傳承和文化教育振興情况;沿著和順小巷,察看古鎮風貌,瞭解西南絲綢古道形成發展、和順古鎮歷史文化傳承等情况。

和順圖書館館長寸宇表示,進一步傳承好崇文尚教的優良傳統任重道遠。近年來,和順鎮及騰沖市相關部門積極爭取項目,建設了和順圖書館消防系統,同時對轄區的11個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繕。

和順是我國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故鄉。2021年6月11日,經過提升改造後的艾思奇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改造後的紀念館分為“艾思奇生平”、“《大眾哲學》的創作背景及歷史貢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人民情懷”3個主題展廳。通過調整部分細節、新增部分內容、合理優化布展、加入智慧化科技增强互動性等形式,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了艾思奇成為哲學名家的求索之路、《大眾哲學》的歷史意義和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艾思奇紀念館時指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艾思奇故居管理所所長邵維波說,打造文宣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前沿陣地,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艾思奇紀念館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和順鎮黨委書記普亞增每次回憶起總書記考察和順古鎮時的情景,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

“這兩年來,我們圍繞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目標,在古鎮保護、文化傳承、生態文明建設、旅遊發展、黨的創新理論宣講等方面做了積極探索。”普亞增介紹,和順鎮打造了水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起“能行好”哲院,開展“大眾哲學大家說”主題活動,受到當地幹部群眾和遊客的歡迎。

和順鎮還深入推進文化傳承,完成了和順家風文化長廊提升和政德大道建設,《保山市和順古鎮保護條例》也於2021年7月1日正式實施。

牢記總書記囑託,保山市緊緊圍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一時代課題,積極探索基層理論宣講新路徑,著力培養理論宣講骨幹和打造百姓宣講隊伍,全方位開展理論宣講活動,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家喻戶曉、入心入腦。

2021年10月,保山市印發《中共保山市委關於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導思想、工作任務和相關要求,為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提供了遵循。

兩年來,保山市不斷建强市委講師團,建好各縣(市、區)和鄉鎮基層百姓宣講團。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計成立基層百姓宣講團191個,受眾達73萬餘人次。

牢記總書記囑託,保山市幹部群眾正以更昂揚的精神、更務實的作風、更雄勁的步伐,真抓實幹,感恩奮進,不斷推動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


足迹

深切關懷

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來到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瞭解脫貧攻堅情况;在和順古鎮,瞭解西南絲綢之路古道形成發展、和順古鎮歷史文化傳承等情况。

在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在村民李發順家,習近平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在和順古鎮艾思奇紀念館,習近平指出,艾思奇衕誌是黨的優秀理論家和傑出理論工作者,他宣導的思想與時代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哲學與人民相結合的精神,要繼續發揚光大。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大批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好的人才,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現場回訪

司莫拉佤族村:幸福村寨美好生活

2020年1月19日,是騰沖市清水鄉副鄉長、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最難忘的日子。那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三家村考察,趙家清第一次近距離見到了總書記,並逐一報告了這些年佤寨發生的巨大變化。

“總書記下車後和我們一一握手,還親切地詢問了我們佤族服飾的製作情况。”趙家清回憶,那天,大家站在觀景臺上,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村裡、鄉里、市里的基本情况,總書記不時跟大家交流,氣氛十分融洽。

“總書記聽完介紹後,我請他到寨子裏走走看看。”趙家清回憶,走在進寨的道路上,他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村裡軟硬體建設的基本情况。

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陳列館不僅展示著佤族的生產生活用具,還講述著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當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陳列館,在一件件實物前駐足觀看,“總書記看得很仔細,稱讚我們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每次走進陳列館給大家介紹時,趙家清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出陳列館,習近平總書記又來到了村口的小賣部,瞭解年貨準備情况,還祝福老闆生意興隆。

走在乾淨整潔的巷道上,趙家清向總書記報告了村裡的“巷長制”基層治理模式,總書記聽完後連連點贊。當天,村裡正在準備迎新春,佤族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歡快地跳著佤族舞蹈。習近平總書記走到廣場上,村民們熱烈鼓掌,紛紛向總書記問好,總書記向大家揮手示意。按照當地風俗,習近平總書記敲響三聲佤族木鼓,祝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習近平給大家拜年,祝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幸福。鄉親們唱著《阿佤人民唱新歌》,簇擁著總書記走出村口。

今年3月16日,記者再次來到司莫拉佤族村。午後的陽光灑在司莫拉佤族村的寨門上,佤寨掩映在綠蔭中,“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幾個大字鐫刻在村口的石碑上,十分醒目。

“村裡先後建起了幸福餐廳、幸福烤吧、幸福樹公園、司莫拉農特產品一條街、司莫拉大米粑粑廠、智慧消防等配套設施,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沿著總書記的足迹,到司莫拉打卡。”走在司莫拉佤族村的巷道上,趙家清向記者介紹著司莫拉佤族村的變化。

如今,司莫拉佤族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提檔陞級,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幹部群眾精神更加飽滿,產業業態更加豐富充盈。

“我們緊緊圍繞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加快司莫拉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建設,打造集鄉村生態農業觀光體驗、民族風情體驗、‘司莫拉經驗’示範學習及研學體驗等為一體的AAAA級鄉村特色小鎮和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示範區。”趙家清信心滿滿。

兩年來,在對原有村莊面貌全面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基礎上,司莫拉完成了寨門、寨內柵欄改造、寨內綠化、幸福樹公園、幸福小巷、紫藤長廊等工程建設。“我們在司莫拉農耕文化觀光區覈心位置打造雲穀公園,建成25座水車集羣,隨季節交替種植萬壽菊、油菜花、百香果,讓村莊增色、田園增美、農民增收。”趙家清說。

此外,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司莫拉還重點打造了“總書記足迹”學習體驗路線,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關懷、司莫拉的巨大變化和佤族兒女的幸福生活,作為黨員幹部教育的生動教材,生動展示“人民領袖愛人民、人民領袖人民愛”和“情滿司莫拉”的紅色故事。

2021年,司莫拉佤族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242元。2021年12月,司莫拉佤族村成功被評選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和順古鎮:傳承保護好優秀文化

陽春三月,騰沖和順古鎮春意濃濃。在和順圖書館、和順小巷、艾思奇故居內,遊客們專注地聆聽講解、觀看介紹。厚重的歷史、如畫的美景,讓這個小鎮聞名於世。

兩年來,和順鎮堅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圍繞古鎮保護、旅遊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真抓實幹、篤定前行。

“我作為時任和順鎮鎮長,有幸參與陪同總書記考察和順全過程,內心很激動。”和順鎮黨委書記普亞增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過程中關注文物保護,關心僑胞生活狀況,關注生態環境建設,與遊客、羣衆親切互動,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體現了胸懷天下、以民為本的領袖風範和為民情懷,鼓舞人心、令人感佩。

“總書記對艾思奇衕誌的評估和對踐行初心使命的要求,為我們凝聚力量、努力奮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動力。”普亞增告訴記者,作為和順鎮的幹部,更要對和順的歷史進行準確的定位和把握,始終聚力古鎮保護、聚心對緬交流、聚焦鄉村振興,做魅力古鎮的守護者、對外交流的溝通者、小康路上的奮鬥者。

和順是古代川、滇、緬、印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有崇文尚教、重視家風家訓的傳統,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艾思奇的故鄉。已有90多年歷史的和順圖書館,是全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習近平總書記在和順古鎮考察調研時走進這裡,瞭解古鎮歷史文化傳承和振興文化教育情况。

“我跟總書記熱情地打招呼,他微笑著向我點點頭。”正在辦理圖書借閱的工作人員胡金蓮回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圖書館那天,正在值班的她近距離見到了總書記。

全程給習近平總書記當講解員的和順圖書館原館長寸茂鴻回憶:“總書記仔細地參觀了和順圖書館、艾思奇故居,要求大家一定要傳承保護好傳統文化。”

“我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對文昌宮、土主廟實施了搶救性保護修繕工程,在圖書館實施了消防系統預警工程。”和順圖書館館長寸宇介紹,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和順圖書館,瞭解古鎮歷史文化傳承和振興文化教育情况,對圖書館工作人員是一種莫大的鞭策和鼓舞,圖書館將繼續擴充資料庫儲藏量,讓歷史文化以全新的管道得以流傳,更好地實現全民共亯。

兩年來,和順圖書館不斷豐富活動形式,通過舉辦展覽、開展培訓、開辦講座等多種方式傳播和順歷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宣生態文明建設。

“我們聯合騰沖市委黨校正在編撰《艾思奇的哲學人生》學習教材,讓更多的人瞭解艾思奇對哲學所做的歷史貢獻。”艾思奇故居管理所講解員楊新樂表示,兩年來,她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入社區、鄉村開展宣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參觀學生,創新宣講管道,實施分類宣講,真正做到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艾思奇故居得到了不斷修繕。“去年故居進行了重新布展,今年將實施故居正房的搶救性保護工程。”艾思奇故居管理所所長邵維波說。

“我們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為契機,全領域强化軟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了古鎮旅遊環境。”普亞增說,兩年來,和順鎮實施了綜合市場和古鎮風貌整治,提升了和順古鎮內涵,讓古鎮煥發新的活力。

和順鎮已先後建設了“能行好”哲院、政德大道、遊客中心等智慧和順設施,提升了家風文化長廊,編印了《和順鎮志》、《和順鎮鄉風文明讀本》,重新復刊創刊於1936年的《和順鄉》鄉刊。

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是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關鍵基礎。“和順是一個充滿各種生活哲學、處世哲理的多元文化融合之地,總書記來了後,我們立足於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積極開展‘大眾哲學大家說’主題活動,逐漸形成大家學哲學、說哲學、用哲學的濃厚氛圍。”普亞增表示,現時,和順鎮正著力打造大眾哲學之鄉,在羣衆中普遍開展“大眾哲學大家說”主題活動,真正地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親歷者訪談

“希望習爺爺再來我們村看看”

“在這張照片裏,走在習爺爺左手邊的就是我,那一刻真的太開心了!”每次看到佤族小朋友簇擁著習近平總書記走出司莫拉村的這張照片,趙曉羽就一臉興奮、激動不已。

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時,趙曉羽和同伴們正在村裡的廣場上歡快地跳著佤族舞蹈。“習爺爺走到廣場時,我們一邊熱烈鼓掌一邊問好。”今年15歲的趙曉羽回憶,習爺爺在廣場給大家拜年,祝鄉親們生活越來越幸福。

兩年來,司莫拉佤族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佤族羣衆的生活更加紅火了。同樣變化的還有趙曉羽,在家裡,她主動幫父母分擔家務,爭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孩子;在學校,她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習爺爺的期望。”趙曉羽激動地說,“希望習爺爺能再來我們村看看,這裡每天都發生著新變化。”

如今,正在騰沖市清水中學上初二的趙曉羽有了新的目標。“將來我想成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一份光榮的職業,我要把習爺爺考察司莫拉佤族村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

日子越過越紅火

每天一大早,李發順和妻子便開始忙碌起來,為製作大米粑粑做準備,等遊客來了就能讓他們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大米粑粑。

“請總書記放心,我家的大米粑粑越來越好賣,家裡也蓋起了新房子。”李發順底氣十足,“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時間回到2020年1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村民李發順家,瞭解他家的生活情况,坐在院子裏和大家共話脫貧攻堅,暢想幸福生活。

“見我腿脚不方便,總書記叮囑慢一點,跟我和家人一一握手後,走進了我家院子裏。”李發順回憶,“做夢都沒想到,總書記會來到我家,特別激動、特別振奮。”

李發順家堂屋最顯眼處,掛著習近平總書記和李發順一家親切交談的照片,電視裏正播放著《情滿司莫拉》紀錄片。整個小院溫馨和諧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到來時,李發順曾介紹:自家有6口人,一家人靠在家養豬、種植、回收廢品生活,妻子在外打工補貼家用,2019年家庭收入4萬元。“現在我要向總書記報告,我家靠製作大米粑粑、種植、經營農家樂,年收入已經超過了10萬元。現在,女兒正在北方民族大學讀研究生,兒子高中畢業入伍參軍了。”李發順說,如今,村莊更漂亮了,遊客更多了,群眾生活更好了,佤族村更加幸福。


保山:讓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240多萬保山兒女感恩奮進,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奮力譜寫高品質發展的“保山答卷”。

保山2.jpg

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

春分時節,走進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尖山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棟棟布朗族特色樓房拔地而起,與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相互映襯,一個嶄新的布朗族村寨展現在眼前。

2015年,施甸縣木老元布朗族彝族鄉、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共有貧困人口4025人,貧困發生率分別高達33.04%和30.50%。截至2020年,在雲南中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及各級黨員幹部的傾情幫扶下,布朗族羣衆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過去5年,保山市39.2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41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易地扶貧搬遷7.2萬人,建檔立卡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4681元新增到2021年的12940元,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保山市建立“雙綁”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脫貧羣衆抵禦市場風險能力。截至目前,全市2965個新型經營主體同9萬戶有產業發展基礎的脫貧戶建立利益聯結關係,125家龍頭企業與223個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關係,3.75萬戶脫貧戶融入“雙綁”鏈條。同時,找准全市21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短板,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建設,將736戶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6000元的搬遷戶納入常態化監測,實施產業項目184個,建成養殖社區92個,建立基層黨組織126個,成立社區管理機構183個,開展技能培訓42699人次,實現就業35947人。

如今,闊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保山大地朝氣蓬勃、風景正好,一幅農村美、農業强、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保山.jpg

保龍高速公路怒江大橋

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

昌寧縣柯街鎮華僑社區已成立40多年,這裡的3000多名歸僑、僑眷與當地各族群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親如一家。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德壽介紹,40多年來,歸僑、僑眷從留不住到不想走,從住集體宿舍到獨棟洋樓,從格格不入到主動融入,社區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續寫民族團結進步的華麗篇章。

近年來,保山市將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融入雲南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統籌謀劃、整體推進,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保山市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覈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覈心的時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亯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現時,全市累計建設展板、長廊5300多個,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9個、主題廣場8個、主題街道30條,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全覆蓋。

保山市充分挖掘各族人民守土固邊、抵禦外侵、保家衛國、攜手致富的生動故事,建成“愛國戍邊”現場教學示範帶,厚植各族群眾强烈的國家意識、國土意識、國防意識、國門意識和深厚的家國情懷,凝聚全市各族群眾“心向中央·振興邊疆”的廣泛共識。

現時,全市成功創建500多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寨和示範組織、10萬餘戶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戶;26個少數民族村寨被命名為全國、全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騰沖市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龍陵縣和190個組織被命名為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示範組織;兩個基地被命名為雲南省首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保山學院被命名為首批雲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

“下一步,將加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標準化、多樣化、特色化建設,在已建成264個示範點的基礎上,每年再建40個以上,力爭到2025年建成500個以上。”保山市民族宗教事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保山1.jpg

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現場

綠色成為發展最美底色

2018年,保山市、騰沖市分別獲得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2019年,楊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管理委員會榮獲“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昌寧縣被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2021年,騰沖市成為全省唯一在COP15生態文明論壇分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經驗的縣市,昌寧縣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近年來,綠色已成為保山市高品質發展最美底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從保山青華海到騰沖北海濕地,從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施甸縣善洲林場……良好的生態是保山市的寶貴財富和突出優勢,也是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保山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出臺《保山市昌寧田園城市保護條例》、《保山市和順古鎮保護條例》、《關於全面加强生態環境保護堅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等法規和規範性檔。

截至目前,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5726種及變種、動物2613種(含亞種),其中特有植物382種,是中國特有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保護區內分佈著10種靈長類動物,是我國靈長類動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還有世界上最大的杜鵑花科植物——大樹杜鵑。

而今邁步從頭越。保山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全面小康成果更實、成色更足、質量更高。


記者手記

笑臉是最美的風景

3月下旬,記者深入保山市鄉村採訪,感受這片熱土的變化。在10天的採訪中,許多笑臉讓記者印象深刻。

騰沖市清水鄉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發順笑了,曾經因殘致貧,脫貧後在家開起了餐館,銷售大米粑粑,年收入超過10萬元。隆陽區芒寬鄉吾來村樓子田彝族村村民歐文科笑了,大家族裏有5個民族70口人,家家住進了小洋樓,日子和和美美。龍陵縣象達鎮朝陽社區一組村民黃子樓笑了,種植石斛每年收入達80萬元……

一張張笑臉的背後,是羣衆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保山市千方百計把總書記交辦的事情辦好的生動注腳。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村集體經濟逐漸壯大、基層黨員幹部精氣神十足、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族群眾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訪,不少基層幹部道出心聲:“最欣慰的事,莫過於看到羣衆的笑臉。”

最美的畫面,是百姓燦爛的笑臉;最好的成績單,是羣衆的點贊。唯有以百姓之心為心,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了,讓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才能看到百姓臉上的笑,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