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黑龍江:護好耕地 經營增效

黑龙江 65℃ 0
摘要: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春耕生產對於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至關重要。晋南糧倉,强管護、“慧種地”,科技壯苗;黑土地上,糧農備農資、增託管,規模經營;洞庭湖畔,建良田、減肥藥,綠色生產……

各地春耕備耕有序推進,農業生產不誤農時

讓每塊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打好糧食生產第一仗④)

覈心閱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春耕生產對於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至關重要。時近穀雨,大江南北到處都是一派春耕大忙景象。晋南糧倉,强管護、“慧種地”,科技壯苗;黑土地上,糧農備農資、增託管,規模經營;洞庭湖畔,建良田、減肥藥,綠色生產……融融春光裏,本報記者採訪多個產糧大縣,從火熱的春耕場景中探訪當前農業生產新亮點、新趨勢。

山西:政策助農科技壯苗

晚播小麥一二類苗比例持續新增

風吹麥田千重綠。這些天,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西梁村的1000多畝晚播小麥進入拔節孕穗期。

“家裡這7畝小麥長勢超預期!”村民阮會珠說,這些麥子去年12月18日才種上,比常年晚播了兩個多月,“從播種到現在,農技人員常來地頭指導,微信群裏每天幾乎都有管護視頻,咱就照著做,沒想到這麥子還挺壯。”

去年10月,山西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强秋汛,汾河河津段發生嚴重洪澇,下游的西梁村灾情較重。阮會珠說:“去年12月份,地眼看著就要上凍,不少鄉親都打算開春改種玉米了,是農技員給了咱繼續種小麥的底氣。”

底氣來自河津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的晚播小麥冬季全膜覆蓋科技。“近些年,當地農民大多種蓮菜、山藥等作物,這些作物收穫時間比較晚,為了能趕種一茬小麥,農技人員總結出了一套晚播小麥管理的成熟經驗。”河津市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研究員曹建明介紹。

為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河津市農業農村局出臺一系列補貼政策:種子、地膜、整地旋耕和播種工作費用全免。抽調20餘名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文宣補貼政策、講授種植技術。最終,河津市有1萬餘畝小麥覆膜播種。

從全省看,去年山西有614.5萬畝冬小麥晚播,晚播率為75.4%。越冬期弱苗比例達到50%,是近年來最高的一年。

苗情差,管來促。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建立廳領導包市、“三隊”包聯到縣、科技人員到田的工作機制,三級聯動,全面摸清一二三類苗分布情况,製作苗情錶、分佈圖,掛圖作戰,一個縣一個縣抓,一塊地一塊地促。

運城市是山西糧食主產區,全市423.2萬畝冬小麥,晚播田塊占到68%,其中將近12萬畝“土裏捂”,開春以後才陸續出苗。

“驚蟄以後,全市兩次普降喜雨,氣象部門開展人工增雨,我們指導羣衆趁雨追肥,加强春季病蟲草害綜合防控,促進晚播弱苗轉壯。”運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徐隽銘介紹。

“從麥田類型分析,運城市130萬畝旱地麥田,由於底墒充足,去冬今春雨雪較多,機械鎮壓、趁雨雪追肥措施到位,苗情較好。”徐隽銘告訴記者,對苗情弱的地塊,後期會引導農戶加強管理,增穗數、增粒數、增粒重,“現時每畝總莖蘖數在63萬以上,只要不發生較嚴重的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氣,平均畝成穗數達到40萬穗不成問題。”

“我家的麥苗怎麼發黃?”“苗還是弱,是不是還得追肥?”3月底,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所長張定一來到河津市黃村做技術指導,剛下地就被村民圍著提問,張定一耐心地逐一解答。

冬小麥苗情促弱轉壯,科技是關鍵。山西組建“科技壯苗”專家團隊,像張定一這樣的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加强冬小麥管理技術指導,開展促弱轉壯技術培訓,製作通俗易懂的微視頻、音訊課件,確保麥農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400畝晚播小麥陸續出了苗,運城市芮城縣許坡村種糧大戶胡天妮總算舒了一口氣。

進入4月,正是小麥需要大量水肥的時候。胡天妮打開水肥一體機手機終端,根據空氣、土壤溫濕度和肥力狀況,設定參數,完成輪灌工作,“今年小麥生育行程比往年晚了半個月,一直在追趕,營養一定要給够。”

胡天妮種了30多年地,現在是芮城縣天宜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為服務好萬畝糧田,合作社引進了無人機、高地隙植保機、移動式噴灌機等200餘臺農機設備。

去年,合作社建成了800畝智慧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僅用一部手機就準確操控2000個搖臂式噴杆噴灌設備,每畝可節水5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30%以上。2021年該示範區小麥畝產達623公斤,遠高於當地400多公斤的平均畝產。

“今年的小麥播得晚,但科技護航,咱管理到位,爭取不減產,奪豐收。”胡天妮信心更足。

截至4月初,山西冬小麥一二類苗比例較冬前新增31個百分點。

黑龍江:護好耕地經營增效

今年計畫擴種大豆超1000萬畝,力爭增產26億斤以上

田間4月,伴隨著冰雪消融,黑土地逐漸從冬眠中蘇醒,承載起新一年的豐收希望。

春耕在即,黑龍江省黑河市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蓋永峰盤算起自己的種糧賬:“今年合作社計畫種2.5萬畝大豆,比去年新增9000畝。算眼前賬,政策托底,擴種大豆補貼高於玉米。算長遠賬,在玉米茬上種大豆,可以實現土壤改良,增强地力。”迎著午後暖陽,蓋永峰笑眯了眼。

蓋永峰這“兩筆賬”,底氣來自黑龍江“真金白銀”的政策引導。年初,黑龍江明確今年大豆種植面積6850萬畝,比去年新增1000萬畝以上;力爭總產量達到170億斤,比去年新增26億斤以上。為了實現擴種目標,省裡出臺差异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於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左右,輪作制度試點重點向大豆傾斜,新增耕地輪作試點每畝補貼150元。

“眼下合作社資金全部到位,現時已儲備種子160噸,訂購化肥800噸,農時一到就開種。”蓋永峰說,今年合作社打算通過清選、分類初加工,提升大豆附加值,每斤價格能比普通農戶種植高出1毛錢。

“現時全市大豆種植意向面積1534.4萬畝,比省裡下達的名額任務多18.4萬畝。”黑河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負責人汪亮介紹,市里組織專家、農技人員深入鄉鎮村屯、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服務,幫助種植戶解决擴種大豆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提高大豆生產關鍵技術到位率。

“注意播種均勻,別空穴,覆土薄厚要一致,邊啊角啊也不能落下。”初春的三江平原,北大荒集團二九一分公司浸種催芽車間內燈火通明,農技推廣研究員陳國建正為大家講授苗床管理經驗。

“要豐收,得把地護好。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地力才能不斷提升。”二九一分公司總經理熊亞文說,“經過多年的綜合管護,黑土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已經提升了1至3個百分點。今年,我們實現了53.1萬畝綠色、有機、無公害耕地認證全覆蓋。肥沃的黑土地又回來了!”

二九一分公司四管理區26工作站裡,土壤化驗室負責人周兆芳正在進行播種前的土壤採集工作。“這1800畝耕地去年秋天就完成了整地、施肥和起壟,就等天氣回暖。”周兆芳介紹,“我們累計在全域取樣測土1.6萬份,每年給出施肥配方3000餘份,指導種植戶按需施肥,既節約成本,又提高糧食產能,最重要的是讓土壤中各元素比例合理平衡,實現土地永續利用,保護黑土資源。”

“土地託管太可靠了!”剛備耕那會兒,綏化市蘭西縣遠大鎮曙光村村民郭永鳳就來到村黨支部書記劉穎家裡,打算把500畝地託管到村集體合作社,夫妻倆好安心外出務工。這已經是她選擇託管服務的第三個年頭。“去年玉米每畝打了1500多斤,畝收入1300元,比過去自己種多掙130元,關鍵還不用操心!”郭永鳳說。

“2020年開始,我們村成立了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村民提供農業生產全程託管服務。利用村集體組織優勢,實行‘村黨總支部+股份合作社+農戶’,規模化經營,科學化種植。”劉穎介紹,託管後畝均增產100斤以上,年均集體收入70萬元,不僅農民增收了,村集體也有一筆託管收入,實現農戶與村集體雙贏。今年已經有100多戶村民和合作社簽訂了託管契约。

創新經營體系,為糧食生產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黑龍江堅持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强省建設,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說,到2025年,黑龍江要發展示範家庭農場2萬個,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150個,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農業全程生產託管服務面積將達到6000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80%,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湖南:按需施肥綠色生產

74個早稻重點縣推廣1350萬畝早稻集中育秧

農時不等人,春耕正當時。

4月6日,在湖南省岳陽市岳陽縣筻口鎮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智慧育秧工廠內,150畝集中培育的早稻秧苗青翠欲滴。仔細打量,秧苗已長出三葉一心,個頭也“躥”到了3寸左右。這些秧苗通過機插秧的管道,陸續移栽到全縣2萬多畝農田。

筻口鎮潼溪村農戶黃大軍今年打算種植160畝雙季稻,相中的早稻品種是嶽早籼6號。春節剛過,他就跟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系,訂購了早稻秧苗。

“過去,由於科技不過關,自己培育的秧苗參差不齊,影響收成。現在有專業合作社替我們育秧,不僅秧苗更壯實,還不用擔心錯過最佳時間,早稻產量更有保障。”在黃大軍看來,集中育秧讓春耕生產省心省力,事半功倍。

豐瑞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岳陽縣規模最大的集中育秧工廠。合作社負責人董敏芳介紹,集中育秧採用的是智能化流水線工作。不僅浸種、起水、催芽等工序實現了自動化,就連將秧盤運至大棚,都實現了軌道機械運輸,育秧週期大約為24天。

“專業集中育秧提高了農戶的種糧積極性,有力地保障了糧食安全。”岳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許嶽文告訴記者,機插秧省種、省工、增產,每畝節約種子、化肥、人工費30元以上,並將原本占耕地8%左右的秧田面積縮減到1%以下,糧食種植面積新增超過7%。

今年,岳陽縣計畫實施早稻集中育秧34.9萬畝,開春以來已落實到當地1000多個育秧主體,確保早稻播種面積達43.5萬畝以上。記者從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22年湖南進一步將早稻集中育秧作為穩面積、穩產量、穩產能的關鍵措施,在全省74個早稻生產重點縣部署安排1350萬畝早稻集中育秧,比去年新增了350萬畝。

4月6日,地處洞庭湖東岸的汨羅市白水鎮高沖村,26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如火如荼。3月以來,村裡完成了農田灌溉溝渠兩側的生態護坡建設,機耕道的路基也平整完畢。

高沖村種糧大戶張建仁說,過去村裡的機耕道坑窪不平,溝渠水流不暢,遭逢强降雨天氣就會淹沒農田,“田難種、風險大,農戶種糧的積極性很受影響。”

去年秋季,高沖村抓住汨羅市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契機,改善路渠等配套設施,提升農田產能。“新修的機耕道比過去寬了1米多,農機進出十分方便。溝渠建好後,灌溉用水從源頭直接流到田間地頭,用水不再愁,種田不再難,我當然願意種兩季!”張建仁說,今年這260畝高標準農田全部種植雙季稻。

汨羅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胡亞運介紹,近年來,通過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原來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分散零碎的低產田變成高標準農田,穩糧保供能力顯著提高。去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96萬畝,總產量達41萬噸。

湖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正在加速。按照規劃,全省2022年度將完成46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高耕地地力等級。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湖南强化春耕農資調度,加强對農戶的綠色生產技術指導,推進農藥化肥减量增效。

“我們向農民精准發放配方,指導精確用量,可以在往年基礎上减少6%的化肥使用量。”臨湘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瑜說,市里組織測土專班分赴1100個取樣點,選取稻田土壤樣本,製定出水稻測土配方肥方案。與以往“一個配方管所有”不同,今年的新配方著眼於不同區域的土壤實際肥力,根據早、中、晚稻不同需肥量,分別列出建議施用量。

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湖南繼續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以上、產量600億斤以上。

各地加强糧食生產全過程全環節調度,推動糧食面積落實、政策落實、科技落實,讓每一塊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連結·春耕速遞

11部門部署做好春耕化肥保供穩價工作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11部門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方和有關中央企業增强國內化肥生產供應能力,提高化肥及其生產原料運力保障水准,積極做好儲備等工作,提高化肥流通效率,加强農資市場監管協同配合,切實推動化肥减量增效,保障化肥供應和市場平穩運行,夯實夏糧豐收基礎。

南方水稻機械化種植工作穩步推進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决定組織開展南方稻區水稻機械化種植推進行動,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立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標任務,突出機械化移栽管道,多措並舉加快補齊機械化種植短板,為水稻穩產增產提供機械化支撐。(記者付明麗方圓王雲娜)

标签: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