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工作人員正在修復古籍。(資料圖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引發業內廣泛關注。4月12日,重慶圖書館館長、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主任任競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對於古籍保護工作來說就像及時雨,讓人感到振奮,期待接下來政策能够進一步細化、落地,真正有效推進相關工作,讓承載著幾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古籍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意見》從完善古籍工作體系、提升古籍工作質量、加快古籍資源轉化利用、强化古籍工作保障等方面,全面部署了古籍發展的多項具體任務與要求。任競表示,重慶古籍保護工作起步較早。2007年,國家啟動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畫”,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指導下,重慶市古籍保護中心在重慶圖書館正式掛牌成立,全市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就此啟動。10餘年來,重慶古籍普查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7年,重慶成為全國第一批全部完成出版《古籍普查登記目錄》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之一;2019年,重慶圖書館成為全國第一家完成館藏碑帖拓片普查登記的公共圖書館。現時,第一階段古籍普查工作已圓滿結束,為下一步科學管理、開發與保護古籍打下堅實基礎。
任競表示,古籍保護過程中,頂層設計非常重要。近年來,黨中央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古籍保護在頂層設計方面逐漸成熟。這次出臺《意見》,更是反映了這一工作的現實性和必要性。接下來相關政策會如何細化、落地,是我們更為關注的事情。
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細化?任競認為,首先是經費。現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有專門的古籍保護經費,但經費不能實現轉移支付到地方,而地方財政進行古籍保護的實力又非常有限,基本專項保護經費普遍不足,這一點和文物保護有很大的差別;第二是關於古籍定級。雖說古籍也屬於可移動文物,但尚未納入到整個文物保護系統的規劃中,也就無法得到文物經費的支持,如果古籍文物也能定級,將有助於解决經費問題;第三是古籍人才培養,人才短缺也是當前古籍保護的現實問題。“因為這個領域稍顯冷門,需要有‘坐冷板凳’的恒心。雖說近些年人才培養進步不小,但與需求相比遠遠不夠,所以接下來應考慮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古籍保護,如果能像非遺一樣喚起全社會的意識,形成全民共同參與的局面,將促進古籍保護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