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標準化的農業科技示範園。
◎歷史瞬間
深秋的三湘大地,生機盎然。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柚子、橘子掛滿枝頭,沉浸在豐收的景象裏。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從銅仁·鳳凰機場一下飛機,就乘車來到菖蒲塘村。他察看了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詳細瞭解村裡發展特色產業的情况。
通往水果基地的機耕道兩邊,擺滿了一筐筐水果。總書記走了過去,拿起一個紅心奇異果,慢慢品嘗,直誇奇異果“味道很好,口感不錯。”
果園裏,村民們正在採摘柚子。總書記走上前,順手捧住樹上一個柚子,輕輕一擰摘了下來,他幽默地說:“這是科技活啊。”
總書記一路走,一路同村幹部、農技人員、村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村裡種植的水果的品種品質、生長週期、適宜土壤、產量價格等。聽說村裡家家戶戶都種植了水果,總書記祝村民們水果產業越做越大,日子越過越好。他叮囑大家,要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菖蒲塘村村民丁青青在奇異果種植基地忙碌。
清明節前後,泥土濕潤,正是春種好時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一塊塊鬱鬱蔥蔥的苗木,構成一道道獨特“景觀”。育苗基地裏,春意盎然,十幾名苗木種植戶正在挖苗、點數、包裝、搬運……忙得不亦樂乎。
走進村裡的百果園,奇異果、柚子、刺葡萄,一片接著一片,隨著山勢鋪開,新綠滿枝,長勢喜人。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菖蒲塘村考察。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要依靠科技,開拓市場,做大做優特色產業,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並叮囑鄉親們“好好幹,有奔頭”。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大山深處的菖蒲塘村人,牢記總書記囑託,以發展壯大果業為依託,迎著新時代的春風接續奮鬥,努力譜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1.“依靠科技、以變應變,產業才可持續發展”
往年春天,菖蒲塘村的田順心要四處雇人給家裡的10多畝果園培土、施肥。自從用上水肥一體化設施後,“開一個龍頭,澆水、施肥一次完成。”田順心笑著說,原來需要10多個人3天才能幹完的活,現在一個人一小時就能完成。
科技,改變了田順心的水果種植傳統,也改變了菖蒲塘村的產業發展。
4月7日,記者爬上菖蒲塘村的制高點眺望,整個村子群山環抱,風景如畫。“以前,村裡地勢稍高的地方缺水,低窪的地方又鬧水患,日久淤積成塘,塘裏的菖蒲茂盛,菖蒲塘囙此而得名。”村民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民僅靠種植水稻、玉米維持生計,苦日子看不到盡頭。
窮則思變。當時村裡幾比特黨員帶頭,到浙江、河南、福建等地,學習水果種植技術,帶領村民探索改種水果。經過10多年摸索,村裡逐漸種起了奇異果、柚子、橘子等。村裡有些羣衆靠種奇異果、柚子致富了,但大部分村民還是心動卻不敢行動,擔心種水果多了賣不掉。
蝶變,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這裡開始。
“我沒想到總書記那麼內行,他問我果樹的壽命有多長、奇異果是用什麼土壤種的……”記者在村口採訪時,遇到老支書王安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菖蒲塘村考察時,王安全任村黨支部書記。“當時,村裡的奇異果以‘米良一號’為主,只種植了少量紅心奇異果。”王安全告訴記者,總書記叮囑我們要依靠科技,做大做優水果產業,我們先得找個懂科技的人。
全國著名的奇異果研究專家、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王仁才囙此與菖蒲塘村結緣。王仁才作為省科技特派員,與村民丁青青等一起潛心鑽研,一舉攻克紅心奇異果種植難題。新品上市,價格是“米良一號”的10倍。村民馬上大面積改種紅心奇異果,幾年下來效益相當可觀。
科技帶來的效應“看得見、摸得著”,村民們學習勁頭上來了。村民丁志和給記者展示了他的讀書筆記:“分享經濟,就是粉絲經濟,粉絲越多,潛在客戶越多……”他覺得,種果樹、賣果子都需要理論指導,不能打到哪算哪。
“市場需求在變,氣候土壤也在變,只有依靠科技、以變應變,產業才能可持續發展。”沿著總書記當時走過的路,一路往果園深處走,村裡科技帶頭人田茂華指著兩邊的果樹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新嫁接的品種。
剪、削、插、綁,約10秒鐘,一株奇異果幼苗便在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隊”隊長田香群手下重獲新生。
2013年總書記來菖蒲塘村考察後,村裡開會討論如何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謀劃村裡產業發展。時任村支書王安全提議,以村裡會嫁接科技婦女多的優勢,組建一個“女子嫁接隊”,對外輸出技術服務。包括田香群在內的16名婦女當即報名,“女子嫁接隊”風風火火幹起來。
一襲紅裝闖南北。短短幾年時間,“女子嫁接隊”足迹遍佈湖南、貴州、重慶、四川、陝西等地,隊伍壯大到247人。
忙時外出幹活,閑時在家帶娃,“娘子軍”賺錢、顧家兩不誤,“嫁接”出了一條致富路,成為菖蒲塘村一張響亮的科技名片。去年,“女子嫁接隊”收入超900萬元。
把科技變成錢,也帶出了一大批懂科技、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村裡有省、州、縣三級科技示範戶30多家,20名中級農技師、40多名初級農技師,他們不僅給本村果農提供指導,還為周邊村鎮果業發展提供智力服務。
2.“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有了大幅提升”
周祖輝在直播推銷村裡的農產品。
“純柚子釀的酒,好喝不上頭。”一到晚上,菖蒲塘村黨委書記周祖輝一般會進網絡直播間直播帶貨。他告訴記者:“行情好的時候,直播2小時,可賣幾萬元。”
把傳統果業做成現代產業,需要大幅提升綜合生產能力。2016年,菖蒲塘村與長坳村、馬王塘村、櫻桃坳村合併,組成新的菖蒲塘村,成立村黨委。周祖輝挑起了村黨委書記的擔子,帶領4個村抱團發展。
老菖蒲塘村科技見長,長坳村土地資源充裕,馬王塘村適宜培育果苗,櫻桃坳村有水果加工廠,合併後可以聯手發展、優勢互補。這關鍵的一步,為村裡產業發展打開了新局面。
王安全稱讚周祖輝是村裡創新發展的新生代。總書記來村裡考察時,周祖輝還在鳳凰縣城擺地攤,對未來有點迷茫。
總書記考察時對村裡的殷殷囑託,為周祖輝打開了一扇灑滿陽光的窗。他牽頭成立周生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周生堂”),圍繞水果產業做文章。與村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將生產基地放在村裡,加工車間放在離村兩公里的產業園區,賣場放到縣城,生產、銷售水果幹品,延伸水果產業鏈。
記者在周生堂生產車間看到,一個個柚子被“吃幹榨盡”:柚子皮熬制蜂蜜柚子膏,果肉和籽生產“柚子酒”。去年,周生堂水果加工產值達8000萬元,村民獲得發放土地流轉金、務工費、分紅等收益1000多萬元。
開拓市場、做大產業,才能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以前,菖蒲塘村只賣新鮮水果,現在,通過不斷優化品種,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注册統一品牌,成了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强。近幾年,電商興起,菖蒲塘村50多名年輕人組成“電商青年軍”,開拓網上銷售管道。
如今,菖蒲塘村賣水果、賣苗木、賣科技,市場越來越大。
借力“鳳凰古城”品牌效應,菖蒲塘村打造觀光農業科技示範園,發展農業休閒體驗遊。水果種植面積從2013年的1750多畝新增到現在的6000多畝,不僅用足了村裡的地,還在外租地發展水果、苗木等產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整體素質有了大幅提升,效益也是水漲船高。”周祖輝告訴記者,2016年,菖蒲塘村脫貧出列;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超2.8萬元,村集體經濟超200萬元,成為全省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的“樣本村”。
3.“村裡處處都是風景”
“夕陽河邊走,舉目望蒼穹……”4月7日傍晚,村民田家蓉舉著自拍杆,一邊唱著歌,一邊在村觀光步行道上漫步。隨後,她將視頻發佈到抖音平臺,很快就有網友留言:這是哪個景區?
“這裡是鳳凰縣菖蒲塘村。我們村裡處處都是風景。”田家蓉自豪地回復網友。
田家蓉自拍的地方曾是一處散發臭氣的沼澤地。村裡將這塊地填平、綠化,如今成了村民的“喜樂地”。
菖蒲塘村村民在給柚子樹修剪枝條。
離觀光步行道不遠的果園裏,田儒兵正拿著剪刀給果樹修剪枝葉。聊起總書記考察後村裡的變化,田儒兵笑著說,總書記叮囑我們“好好幹,有奔頭”,我們都在擼起袖子加油幹,日子也越過越甜蜜。
總書記來村裡考察時,田儒兵還是貧困戶。靠種柚子、種奇異果、育果苗,於2016年成功脫貧,如今年收入10萬餘元。
正聊著,頭頂傳來一陣“嗡嗡嗡”的聲音。抬眼望去,一架多旋翼無人機拖著一條長長的“白霧”,從一旁的果園上空飛過。一名年輕人捧著手機,盯著荧幕,操控著無人機緩步走來。田儒兵告訴記者,這是用無人機給果樹打藥。
年輕人叫周銘,今年27歲。大學畢業後,看到村裡水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便跟兩名同學一起籌資購買了無人機等設備,成立專業公司,提供無人機打藥服務。如今,公司的業務已擴展到了整個鳳凰縣,去年公司純利潤超過了70萬元。
年輕人回來了,鄉村振興活力滿滿。如今,菖蒲塘村村組路全部硬化,90%以上的人家是兩層小樓房,自來水由城鎮管網統一供應,村裡文體活動廣場、婦女兒童之家、便民量販店一應俱全。
山還是那座山,新添了百果繞青山;人還是那些人,卻是新時代新農民。菖蒲塘人用心栽下一棵棵果樹,迎來了碩果滿枝的好日子。
腰包鼓了、環境美了、生活設施全了,村民的業餘生活也更豐富了。村民們自發組建表演隊,農閒時節排練,節日集體表演,還經常被邀請到周邊鄉鎮參加晚會。
村裡成立了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協會,開展“最美平安家庭”“十佳致富能手”等評選,將傳統美德、法律知識、村規民約等融入村民生活。
時光不負奮鬥者。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菖蒲塘村,在大山深處煥發勃勃生機。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菖蒲塘村人信心滿滿,幹勁十足。
(文/奉永成李貞唐金生圖/李健)
◎青年觀察
振興鄉村的“新農人”
李征(青年編導)
曾經,在我的印象中,農民地裏刨食很不容易。農家子弟都想跳出“農門”,我也是跳“農門”中的一員。
4月7日,來到鳳凰縣菖蒲塘村採訪時,一批有科技、有專長、會經營的新農人,搞活一個貧困村的鮮活現實,讓我看到了農村的新希望。
年過七旬的村民丁青青“一年收入超過100萬元”。面對疑問,丁青青解釋說:“要有‘覈武器’才行。”
丁青青說的“覈武器”是新技術、新品種。菖蒲塘村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家家戶戶都種水果,但丁青青是村民公認的“土專家”,他種植的水果總與眾不同。
跟著丁青青的脚步,我來到他的“覈武器”研發基地:一塊約兩畝的果園裏,種滿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果樹。這是丁青青專門用來攻克種植難題、研發新品種的試驗基地。在這塊兩畝見方的地方,丁青青攻克了奇異果潰瘍病難題,發明的翡翠香果無籽奇異果獲得了國家專利。
習近平總書記在村裡考察時,叮囑村民依靠科技,做大做優特色產業。
村民從丁青青這位“土專家”身上明白了“知識就是金錢”的道理,村裡冒出了一批科技示範戶和農技師,一群莊稼人變成了有文化、懂科技、會經營的新農人。依靠這些新農人,菖蒲塘村由貧困村躍升為鄉村振興“樣本村”。
知識就是力量。鄉村振興的征途上,這股動力最澎湃、最持久。
評論留言